体验园林中的意境美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其特有手法,向人们展示了江南园林的独特美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文中无论是园林整体规划、结构层次、细微之处,还是恰当灵活地运用语言,都形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给人们赏心悦目之感,真正达到人在画中游的效果。
  一、自然整体之美
  师:“本文在追求自然整体的美感方面非常有新意,同学们思考文中如何体现的?”
  生:“园林中的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要求对称,讲究自然之趣;假山设计使游人‘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桥梁安排‘绝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没有人工刀斧修理之痕,达到鬼斧神工之效。”
  生:“规划者在整体上追求的美表现在园林设计者对整体和谐的美学追求。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生:“从整体构思可以看出,园林讲究整体上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这些是全面规划的整体和谐之美,与现代有些设计者‘胸中无丘壑’者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突出了苏州园林的设计注重了调控、整体把握,让园林从大方面形成一幅巨型优美的画卷。”
  师:“先从整体上概括景物的美,让读者对景物特征有初步了解,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这种写法同学们在具体写作中要灵活运用,突出文章的实效性。”
  本节围绕园林追求自然整体之美,让园林从整体上构成一大幅优美的图画,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及介绍景物的方法,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细微精致之美
  师:“文中对园林中每一处细微点非常有讲究,各学习小组互动展示,看哪个小组说得好!”
  学生交流后展示。
  第一小组:“文中的‘假山池沼布置几块石头,或者种些花草’,产生一种图画美的效果。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如画的一景。我国的园林中许多都会设置假山池沼以增加美感,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池沼中会再添加一些石头或花草,你看那娇艳的荷花,青绿的叶子,清清的池水,还有其中的鱼儿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玩耍,这是非常惬意的游鱼图画,给每位游客以身临其境的美感。游人在专注的欣赏一幅画的同时,未曾想人游鱼图又重新构成了一幅观鱼图的画卷,非常绝妙。”
  第二小组:“又如‘园中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这幅古藤画很有韵味,只见她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整体上还泛着银光,吐着芬芳,不停地生长着,流动着……这是紫藤萝给人们整体上的美感,是一幅生动的图样。再从细处来看,一朵朵小花各有所不同,你看,那满了帆的紫藤萝小花像一条船,船舱鼓鼓的,满载着琼浆,正在扬帆起航。每一点又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藤萝花的优美风韵,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烘托整个园林的繁华氛围,令人不禁掩卷遐思。”
  本节重要探究了对景物中细微点的描绘,抓住景物中的细微之处,让每一个小点也成为一幅图画,让学生在欣赏苏州园林美的同时,也学习到具体的写作方法,这对学生写作水平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语言运用之美
  师:“本文的语言运用恰当自然,体现出大师的风采,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指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与交流。
  生:“词语准确简练、有亲切感。如‘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就好像与作者面对面拉家常一样,容易让人接受。”
  生:“运用贴切。如‘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栽、补、蔓延’避免了用词呆板,又突出景物的生动,作者功底可见一斑。”
  生:“生动传神。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你们看,高大点的树正低头看着下面的矮个子小树,小树正抬头注视着高个子大树,好像在窃窃私语呢!一俯一仰词语运用,生动地描绘出园林中树木的具体情态,传神至极,又是一幅绝妙的图画。”
  生:“在说明方法上运用全面恰当,条理清晰地介绍园林具体特征。如‘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通过作比较地说明方法,较好地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独特美,也体现了作为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苏州园林无论从整体还是细微处,都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或大或小的图画,让人在感受图画美的同时,也感悟到写作技巧的美,要结合具体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总结与实践,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吕城初级中学(212351)
其他文献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打造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的开门钥匙。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与大家分享四个“灵”。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贯彻这四个“灵”,明显感觉课堂生动了一些,学生的眼睛明亮了一些,学案的完成好了一些。以下,与读者分享自己的所得。  一、灵敏的学情把握  “灵动”课堂的缔造者是教师,生成者是学生。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的“蜕变”,从“教师
期刊
3.感受艺术中的美  这种美是艺术家依据美学观点及理论,遵循美学规律,通过特定的艺术手段所创造出来的。和谐、匀称、周密、灵活是艺术美的结构特点。以《背影》为例,文章内容表达父子之爱,这篇文章之所以可以在文坛久负盛名,原因在于其结构精巧,非一般的文章可比。文章中四次出现“背影”,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作用,开篇点明背影,不但起到了点题作用,而且为下文做好了铺垫。第二次对于背影的描写则传达出父子情深。第三次
期刊
养、教育智读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读多了,读活了,思维拓展、言语睿智、谈吐优雅、气质高尚,课堂教学得心应手、收放自如、风趣生动。读书令课堂上的我神采飞扬。年年岁岁都是女人读书的芳龄。我坚信:读书的女人即使发如霜雪,仍美丽依然,魅力十足。爱读书的人到哪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何发挥个人职业优势,发挥读书辐射的教育功能,令我的学生因读书而生命丰
期刊
初中语文课本中很多经典篇目的篇幅较长,人物众多,主题深刻,创作手法典型,各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的教学建议一般要安排2~3个学时,比如《我的叔叔于勒》。由于莫泊桑的这篇短篇小说时代背景的特殊性、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人物形象的复杂多变性和小说主题的尖锐的讽刺性,常规的教学建议是要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教师把教学时间压缩到1课时,那么对语文基础中上的学生来说,只要预习充分,导学合理,还是可以完成学习任
期刊
子处得来了,顽皮了……”“你想向前去,但是腿却朝后拉。”这些就是托尔斯泰的造句练习。一个著名的作家仍然不忘造句练习,可见造句基本功的训练是多么重要。片段模仿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习范文中模仿精彩片段进行仿写。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度、适时地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模仿经典范文的立意、构思、表现手法、谴词造句技巧,进行写作训练,能促使学生“积累——消化——模仿——提高”的知识技能转化。如同书法家经常临帖
期刊
《幼时记趣》(苏教版7年级上册)是学生进入初中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选文贴近孩子的生活,充满了童趣。在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文章是“记趣”, 如何巧妙地处理文与言的关系,把“趣”味教出来呢?  一、 在文字中寻趣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曾说:“焐热汉字,其实是在焐热我们文化的根。”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爱上那些表意丰富、富于韵味、充满美感的文字则应是文言文教学永恒的目标。  
期刊
《西游记》这部脍炙人口的神魔小说是苏教版初中教材学生的必读书目。2016年,我加入苏州市“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课型研究”课题组,任务之一是上一节公开课,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七1班执教《 西游记》72~83回阅读推进课。  《西游记》72~83回讲述了4个完整故事:盘丝洞、黄花观打蜘蛛精、蜈蚣精(72~73回),狮驼国降三魔(74~77回),比丘国救婴儿(78~79回),无底洞收老鼠精(80~83回
期刊
课堂提问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成效,也会影响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建立。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促进学生调动思维深化知识理解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问题引导教学,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  一、循序渐进,科学提问  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恰当的提问能够极大程度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课
期刊
文本解读常见的方法是分析作品表现的主题。在解读《幽径悲剧》时,有的观点指出,文章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还有些观点从古藤的悲剧出发,从中发现了时代的悲剧、价值的悲剧;还有其他一些观点,比如,礼赞生命力,讴歌真善美等。这些宏大主题发人省醒,让作品有了厚度。  陶醉于作品表现的宏大主题,看上去字正腔圆、滴水不漏,但往往忽略教师自身的阅读体验。宏大的主
期刊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是由教师在台上讲解课文学生在底下听讲,但这种类似于满堂灌的课堂形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语文这门学科实践性强,它需要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表达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所以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教学实用性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调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交流,而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问题无疑是一种好方法,学生也可以在这些提问中学习到我们所要讲解的知识点。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