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堂浸润“灵动”的色彩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hahawoti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打造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的开门钥匙。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与大家分享四个“灵”。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贯彻这四个“灵”,明显感觉课堂生动了一些,学生的眼睛明亮了一些,学案的完成好了一些。以下,与读者分享自己的所得。
  一、灵敏的学情把握
  “灵动”课堂的缔造者是教师,生成者是学生。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的“蜕变”,从“教师课堂”转变为“学生课堂”,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相关信息。比如上新课,要知道学生初读文章时已经理解感受到什么程度;学案讲评课,要准确把握学生的问题,是对文章主旨把握不清还是思考的角度有缺失;作文课,要知道学生本次作文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灵敏的把握学情,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这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教师备课的前提。
  二、灵透的教材分析
  透彻的研读教材,就是对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独特的写法以及背景资料、评论文章了如指掌,从而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他们最应该掌握的知识是什么。同时,对教材的透彻把握也避免了在课堂上被学生牵着走的尴尬,不管学生“扯”到哪里,你都能“引”回“正途”(教学重点),将教学重点“玩转”于股掌之中。
  教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也是高效课堂的源泉。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以教参为纲,时间一长,学生便会对教师失去敬意,课堂失去新意。例如,《三峡》这篇文言文,以前只关注到三峡风景的绮丽多姿,没有关注到作者郦道元的身份——地理学家兼文学家。作为地理学家的郦道元用科学的眼光审视三峡,不仅描绘出三峡独特的地理风貌,而且深刻揭示出景色构成的内在联系,因山而成水。课堂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会在教师的引领下到达新的境地。教师对文本正确、深刻、独到的见解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犹如穿花拂柳,处处有美景,处处有新意,对教师也日渐佩服,这样,何愁学生不仔细听课,追随老师呢?
  三、灵巧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将教材细致分解,然后有机组合的建构过程。这一环节正是教师智慧的集中闪现。打破常规、自出心裁的设计往往会使学生眼前一亮,有兴趣、有记忆点。我总结了一些比较特别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一字解读法,比如文言文《三峡》是以“美”贯穿教学活动始终,赏景之美到析文之美,由对三峡的感性认识过渡到对这篇文章写法的赏析。说明文《苏州园林》以“画”为核心,画中有趣,画中有巧,画中有志。散文《济南的冬天》由济南冬天“温晴”特点的发现到作者“温情”脉脉的笔触品读。文以载物法,精品课文《紫藤萝瀑布》给我印象十分深刻,教师巧妙借助“花语”这个意象让学生解读紫藤萝的花语,继而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创设情境法,《古代寓言二则》中,运用情境再现法,通过让学生想象人物角色的对话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切体会寓言的深刻内涵。
  无论是哪一字的选取,“物”的选择,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基于对文本的透彻研读和深入思考,解构与建构,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四、灵活的引导语言
  以上几点都是从教师专业技能方面来谈的,其实“灵动”的课堂还离不开学生的活动。 农村初中语文生态化课堂探索吴军伟
  农村初中和城镇初中有着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空间资源等方面,强化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生态化课堂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语文生态化课堂建设应当抓住教师、学生以及环境这三个要点,努力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形成推动教学目标任务完成的合力,成为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中具有显著成效的模式。
  一、思想上重视生态化课堂建设
  生态化课堂是指以生态学理念和视野看待教学活动,构建和谐高效的教学课堂。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生态化课堂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四个方面的特点:
  1.整体推进
  在教学设计中要将生态化课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高效课堂既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两者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够更加完整地驾驭课堂,推动生态化课堂建设取得成效。
  2.联动推进
  打造初中语文生态化课堂,一定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绪、引导方式对教学成效具有明显的影响,学生的参与效果也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等。
  3.共存推进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属于依存关系,缺少了教学对象就无法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同样,学生离开了教师的启发引导,学习活动的深入程度也会受到影响。
  4.平衡推进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动态掌握好平衡关系,特别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如何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巧舌如簧”了。“冠以高帽”法,每个人都喜欢被夸奖,现在的孩子需要从周围人那里得到肯定,所以只要学生开口,先夸奖一番,说的有点偏差的也要鼓励其勇气可嘉,然后顺势引导有没有更好的想法。说得准确的为自己的智慧感到得意洋洋,说得不好的也觉得自己可圈可点。这种方法一开始比较管用,但是不能常用,不然学生会觉得表扬来的太容易不懂珍惜。
  下面就到了加强版,“欲扬先抑”法,往往先质疑学生的能力,觉得他们完成不了。例如“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能有同学回答出来吗”,学生好胜心比较强,当然不甘于人后,一双双小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以上两种方法仅仅会使学生“萌动”,有想要回答问题的欲望,如果要将“萌动”延续下去有时还需要一点点“激动”。“挑拨离间”法在此刻恰如其分,教师可以先肯定一个学生的回答,但是话锋一转,“难道大家都同意这个观点吗”,马上就有学生提出质疑了,教师坐享“渔翁之利”,岂不乐哉。课堂“动”起来,不能只是简单的认为气氛活跃,而是让学生“眼”动,“手”动,“口”动,更重要的是心动。   以上是我在探索“高效”课堂的一点点小探索。完美的教育如“伊人”,探索之路“道阻且长”,我们每一位教师“溯洄从之”,需不断努力。多一点点“灵敏”、“灵透”、“灵巧”、“灵活”,我们的课堂或许会发生“静悄悄的革命”,我们的教育之路也会多一些绚丽多姿。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223001) 体现恰到好处,能够体现对学生的思维引领和技巧指导,学生的学也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和学之间的容量、时间关系都要进行动态控制,及时调整以达到平衡状态。
  二、措施上构建生态化课堂建设
  教师在推动生态化语文课堂建设的进程中,一定要注重营造浓厚氛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快乐地投入,并且在教学流程等方面加大改进。
  1.采取师生互动方式
  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应当密切合作,教师借助于提问、讨论、交流等形式,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学习,并且有了教师的技巧方法指导、重点难点点拨,学习的效率大为提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素质化程度提高,特别要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更加精准的指导,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提高了思维能力。只有师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互动,整个语文课堂才是生态的,才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了学习这一活动的初衷。
  2.采取生生互动方式
  农村初中语文生态化课堂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不仅积极地思考问题,而且需要在课堂上生生之间开展研究,让集体的智慧得到体现,让语文课堂成为大家畅所欲言、共同努力的平台。教师为了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将学习的载体设置为小组形式,每一个问题或者难点提出来之后,重点让学生在小组里面进行学习研究,要求优秀生带着学困生开展分析思考,大家各自讲述自己的观点,相互之间还要进行补充完善与纠正。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任务完成效果,提高学习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采取个性发展方式
  学生的发展具有个性特点,教学工作是一项个体之间互动交流的活动,因此教师在生态化课堂建设进程中,一定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与基础都要充分考虑,特别是对于农村初中生,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要兼顾学生个性差异,教学目标首当其冲。学生基础差的,学习目标制订可以适当降低一点;学生表达能力弱的,课堂上要多鼓励,多给予发言的机会;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要及时予以眼神、肢体动作等方式进行提醒等。
  4.采取适度开放方式
  农村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容易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难以走出教室开展教学活动。生态化的语文课堂一定要打破这一方面的影响,让广大初中生特别是来自于基层农村的学生,大胆走出去感悟生活,解放思维,实现语文学习空间的拓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景物、分析事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带着目标去观察、去分析,获得生活素材,提炼深度观点。适度开放的课堂可以为语文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打造原生态的教学要件,对生态化课堂建设构成了重要支撑。
  5.采取竞争激励方式
  生态化的课堂要具备一定的竞争氛围,以竞争的杠杆“搅活一桶水”。教师可以分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各个小组领取学习任务之后,独立进行学习研究,依靠各小组自身的力量进行集体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和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特别是对一些成效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在学生中形成浓烈的竞争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动力显著增强。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生态化课堂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广大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研究,积极参与其中,为扎实推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化、高效化的生态课堂再上新台阶做出自己的努力。
其他文献
探究式教学是指改变传统语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初中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式教学拥有现代化教学的特点,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并且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背影》是苏教版8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回忆性散文,作者是朱自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在特定环境下的几个细节描写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
期刊
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以收获,可是,从各方面的教学反馈来看,不少学生收获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以为,这当中最核心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乃至自己的发展定位不准。本文拟以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教学为例,谈谈初中师生的共同成长,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不少初中语文教师选择的是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梳理出文中交代了哪些与春节有关的民俗,然后点出其
期刊
一、背景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从初一到初二,语文教师无不倾心尽力,在学生作文的训练与指导上下足了功夫。从形式自由的随笔到相对严谨的命题作文,从篇幅短小的片段摹写到完整的全文写作,多数教师在叙事、写人、描景、状物、抒情、议理乃至谋篇布局上都已经给予了学生详尽而充分的指导,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到了初三,究竟如何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成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相对记叙文和说明文而言要比较困难。很多学生不能跟着作者的思路稳步前行,读到一点艰涩的就觉得茫然无望,匆匆放弃。新课标对议论文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这里的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经过思考和判断之后,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解读。从这个教学目标可以看到,议论文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口才和写作
期刊
在探讨如何提高语文预习有效性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基本的语文预习方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进而提高语文预习的效率。一般说来,语文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语文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  读书的方法根据分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很多种。根据阅读的速度不同,可以将阅读分为快读和慢读;根据读书是否发出声音可以将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熟悉的阅读方式,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文体如诗
期刊
在初中文言文词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单一的字词引出一类字词的详细讲解,让学生感受字义的文化内涵与变迁过程,帮助学生将只知其一的机械识记转为在深入理解词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文言文学习,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文言字词是重难点,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但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与学生所接触到的口语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显得深奥难懂,学习兴趣因之有
期刊
你现在应该是什么心情?作为钦差,应该摆什么样的仪仗”?同学们有答“激动”的、“神气”的、“威风”的;有答应该是“鸣锣开道”的、“威风凛凛”的。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读诗,找一找王维当时真正的心情。当学生满怀希望去认真读诗时却发现与自己预设的反差极大,纷纷质疑,老师,你理解错了,王维的心情应该很糟糕。我继续追问,你们是从哪儿看到的呢?这时,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活了。“单车”最容易找到,也有
期刊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中考备考复习阶段要理清复习思路,以初中语文的特点为依托,针对初中生的实际水平和课标的具体要求,采取有效的语文复习策略,切实提高初中生的应试技巧和答题水平。本文以历年南通市中考语文中的试题为例,分别从语言运用、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作文写作等四方面进行探究,剖析试题的构成特点以及命题思路,为初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备考提供帮助。  一、 语言运用以识记和应用为主  初中语文中考试题强
期刊
恰当的景物描写,不仅能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还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提高文章感染力呢?  一、文本引路,渗透写作指导  叶圣陶曾指出:“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看成是两回事,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因此,利用好教材,以教材中的文本引路,在阅读教学中“无痕”渗透写作指导,是指导学生写作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期刊
如何能让学生增加一些真情实感式的体验,给他们内心带来冲击,教会他们学会捕捉一些诸如内心体验、生活场景中的细节,并能学会用自己的笔将之表达出来,是我们平时的作文指导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也做过多种尝试,下面就以亲情类作文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真实的体验  笔者以亲情类的写作为例,在批改学生作文中发现选取的素材多数是自己的父母,或是与家人在一起经历的事,但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