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和创造奇迹的胸怀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感受艺术中的美
  这种美是艺术家依据美学观点及理论,遵循美学规律,通过特定的艺术手段所创造出来的。和谐、匀称、周密、灵活是艺术美的结构特点。以《背影》为例,文章内容表达父子之爱,这篇文章之所以可以在文坛久负盛名,原因在于其结构精巧,非一般的文章可比。文章中四次出现“背影”,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作用,开篇点明背影,不但起到了点题作用,而且为下文做好了铺垫。第二次对于背影的描写则传达出父子情深。第三次是寻找背影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的离别悲伤情绪。第四次叙述的是对背影的思念,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依不舍。这样的结构,严谨有序且层层推进,突出中心,又服务于中心。
  二、精心设计,创造感受美的时机
  教师是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者,也是课堂行为的引导者。为了让学生体会课文的审美因素,教师应当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潜移默化中点燃学生对于审美的积极主动性。
  1.创设情境,调动审美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知识单向传输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及课程标准要求。新课改以后,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认知程度外,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情感交流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这是调动学生审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措施。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在审美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依据“由阅读到理解,由理解到感受”的融合体会学习。学生进入审美体验的境界,不但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感,这样的愉悦感会激发学生审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营造美的环境,其根本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进入优美的意境中。例如:诗词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相关的情境,声音、图片的配合会让学生加深理解,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习《凉州词》时,教师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再使用多媒体播放战场撕杀的场面,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沉浸在诗词意境中。
  2.合理张弛巧攘局面
  教师有时过于重视课堂气氛,忽略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丢失了感受美的正确时机。传统教学中,教师忽略了情绪活动,开始时一语道破天机,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思考和品味的时间和空间,离开学生的情绪教学,不仅违背教学规律,也违背了美育规律。学生的审美能力只能在审美中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提供感受美的时机。例如:学习《春》一文时,通过自然景色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优美意境中,使学生向往大自然,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
  三、探寻感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应当在教材中不断地找到“感点”让学生有适合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我们提倡学生在轻松、民主、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但这并不代表教师要像说相声一样,引得学生哈哈大笑;恰恰相反,我们要深入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情。例如:学习《春》一文时,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很多,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课改后,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改变,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起教师的重视,通过以上各种方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会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14000)
  农村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优化策略周亚琴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关注其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视其能力的培养。考虑到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帮助其有效沟通,更好地与人相处,避免发生误会和冲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其在良好的氛围中培养沟通能力。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兴趣
  教材中有很丰富的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不仅能激活语文课堂,还能培养学生交流的兴趣。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教材发起话题,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其交流、分享,体会交际的趣味。对于语文课本的挖掘,从三个方面切入,充分利用素材,确保学生有话可说。
  找准时机借助文中插图引导学生交流,让其在表达的同时能融入情境,深刻体会文本内涵。比如,在讲《我的母亲》一课时,教材中插了一幅母亲深夜为“我”做鞋的图画,传递出浓浓的母爱。学生在面对这样一幅画时肯定会有所联想,内心百感交集,那么如何设计一个发泄的出口呢?我就引导其对话,将心中所想所感表达出来。
  考虑到教材中很多课文情节因为表达上的需要,被作者忽略,没有展开描写,我就利用这一点设计话题引导学生想象创作,然后交流表达,弥补教学的空白。比如,在讲《孔乙己》一课时,文中写孔乙己被人打折腿,但没有具体描写,我以“孔乙己当时是怎样被打的?”为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情境中对话。
  借助课文的留白结尾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在不断地交流沟通中实现能力的培养。比如,讲完《窗》一课后,学生回忆文中结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觉得余音未了,心里很多感受没有抒发。考虑到这一点,我设计了一个语境让学生发挥:结合文本,谈谈不靠窗的那位病人在发现事实后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学生觉得很有趣,积极讨论起来,教室里充满了欢笑,把教学氛围推向了高潮。
  二、创造机会,培养学生交际习惯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是课堂的主导,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很重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与学生沟通,放低自己的姿态,和学生做朋友,经常敞开心扉地聊一聊,时间一长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还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一举两得。通常,我会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以此帮助其克服怯场心理。第一次训练,我会随机选择一名学生让其上台讲讲最近有趣的见闻,可以是生活小事、社会逸闻或者是兴趣爱好等,用自己的描述和大家分享。等到要挑选第二名学生时,就由第一名学生推荐并讲明理由,以此类推,把这个活动延续下去。
  每个月,我都会设计主题让学生组织班会,开展之前,我会让其讨论,通过交流,安排好各个活动,然后有序展开。开完之后,我会让学生分组总结,谈谈感受,谈谈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在下次活动中表现得更好。或者,每学期举行各种竞赛,像朗诵、演讲、辩论、读书会等,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参加,自由成组,安排任务,在实际情境中交流沟通,促
其他文献
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以收获,可是,从各方面的教学反馈来看,不少学生收获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以为,这当中最核心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乃至自己的发展定位不准。本文拟以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教学为例,谈谈初中师生的共同成长,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不少初中语文教师选择的是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梳理出文中交代了哪些与春节有关的民俗,然后点出其
期刊
一、背景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从初一到初二,语文教师无不倾心尽力,在学生作文的训练与指导上下足了功夫。从形式自由的随笔到相对严谨的命题作文,从篇幅短小的片段摹写到完整的全文写作,多数教师在叙事、写人、描景、状物、抒情、议理乃至谋篇布局上都已经给予了学生详尽而充分的指导,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到了初三,究竟如何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成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相对记叙文和说明文而言要比较困难。很多学生不能跟着作者的思路稳步前行,读到一点艰涩的就觉得茫然无望,匆匆放弃。新课标对议论文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这里的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经过思考和判断之后,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解读。从这个教学目标可以看到,议论文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口才和写作
期刊
在探讨如何提高语文预习有效性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基本的语文预习方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进而提高语文预习的效率。一般说来,语文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语文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  读书的方法根据分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很多种。根据阅读的速度不同,可以将阅读分为快读和慢读;根据读书是否发出声音可以将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熟悉的阅读方式,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文体如诗
期刊
在初中文言文词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单一的字词引出一类字词的详细讲解,让学生感受字义的文化内涵与变迁过程,帮助学生将只知其一的机械识记转为在深入理解词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文言文学习,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文言字词是重难点,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但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与学生所接触到的口语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显得深奥难懂,学习兴趣因之有
期刊
你现在应该是什么心情?作为钦差,应该摆什么样的仪仗”?同学们有答“激动”的、“神气”的、“威风”的;有答应该是“鸣锣开道”的、“威风凛凛”的。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读诗,找一找王维当时真正的心情。当学生满怀希望去认真读诗时却发现与自己预设的反差极大,纷纷质疑,老师,你理解错了,王维的心情应该很糟糕。我继续追问,你们是从哪儿看到的呢?这时,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活了。“单车”最容易找到,也有
期刊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中考备考复习阶段要理清复习思路,以初中语文的特点为依托,针对初中生的实际水平和课标的具体要求,采取有效的语文复习策略,切实提高初中生的应试技巧和答题水平。本文以历年南通市中考语文中的试题为例,分别从语言运用、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作文写作等四方面进行探究,剖析试题的构成特点以及命题思路,为初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备考提供帮助。  一、 语言运用以识记和应用为主  初中语文中考试题强
期刊
恰当的景物描写,不仅能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还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提高文章感染力呢?  一、文本引路,渗透写作指导  叶圣陶曾指出:“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看成是两回事,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因此,利用好教材,以教材中的文本引路,在阅读教学中“无痕”渗透写作指导,是指导学生写作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期刊
如何能让学生增加一些真情实感式的体验,给他们内心带来冲击,教会他们学会捕捉一些诸如内心体验、生活场景中的细节,并能学会用自己的笔将之表达出来,是我们平时的作文指导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也做过多种尝试,下面就以亲情类作文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真实的体验  笔者以亲情类的写作为例,在批改学生作文中发现选取的素材多数是自己的父母,或是与家人在一起经历的事,但写
期刊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打造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的开门钥匙。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与大家分享四个“灵”。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贯彻这四个“灵”,明显感觉课堂生动了一些,学生的眼睛明亮了一些,学案的完成好了一些。以下,与读者分享自己的所得。  一、灵敏的学情把握  “灵动”课堂的缔造者是教师,生成者是学生。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的“蜕变”,从“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