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8年开市观乘用车“风情”

来源 :中国汽车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o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很多人预期国内汽油会大幅涨价,加之较高的CPI,使部分购买者推迟或取消了购车计划,所以,2月份乘用车市场的终端销售没有达到厂商预期值。按惯例,每到3月份都会有一个小的市场高峰,但由于目前的高通胀,使3月份的降价潮大大削弱,促销力度比往年低了很多。因此3月份的市场仍低于厂商期望值。那么,今年的乘用车市场表现如何?厂家和经销商应该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SUV增速将高于轿车
  以高档轿车为例,由于国家政策没有较好地承担起社会改造汽车的责任。如国产高档车与进口宾利轿车所交的车船税一样,这就使进口高档轿车替代国产高档轿车的势头越来越大。
  其他类型乘用车方面,由于私人接受MPV的程度仍不够,MPV的增长今年仍主要靠公、商务用户维持,增长速度还有待于私人用户消费观念的转变,因此市场增长速度相对平缓。SUV市场,去年的进口SUV数量超过了进口轿车的数量,且国产SUV市场也出现了“井喷”,根据市场消费惯性,今年国产SUV的增长速度仍会高于轿车,总销量有望突破60万辆。大型化的微型客车尽管没有政策支持,但却很适应中国的国情。载客可乘6-8人,相当于MPV的功能;载货可拉0.6-1吨,相当于有后盖箱的皮卡或一吨厢式卡车的功能;而价格和油耗比他们都低,特别适合处于消费能力高速增长的农村、城乡结合部及不许卡车进城的大中城市。因此微型客车市场不会滑坡,仍会缓慢增长,但在乘用车中,其增长率仍然排在最末。
  
  汽车价格拐点或在今明年出现
  从今年开始,全世界都进入了高通货膨胀期,中国也不能幸免。由于南方雪灾的影响,国家要求“煤、电、油、运”一季度不得涨价,即便如此,1、2月份CPI的累计值仍达7%。由于进口铁矿石涨价65-71%,国内每吨钢价要涨500元,中级轿车成本将增长1000元左右。另外,国际粮价的上涨,也促使各汽车消费品、人工成本等大大增加。据估计,今年每辆车的成本至少增加1500-3000元以上,但这些成本的增长,企业内部是无法完全消化的。
  对于改款车来说,由于也要做部分模具、检具、机具等,即使材料、设备和人工均不增长,成本也会增加。过去的年度车型或全新换代车型上市跟老车型同价,实质上是降价。现在媒体上讲的所谓汽车“变相涨价”实质上是企业应对全球高通胀所采取的降低促销的措施,今年企业平均每辆车的利润不会增加,很可能是减少。由于竞争激烈,目前企业还不敢通过涨价来提高效益。但多年来的PPI涨势已使配套厂的利润大大减小,很多配套厂已无法在目前的高通货膨胀下维持原来的供货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主机厂对降价都特别慎重。因为哪个企业宣布降价,配套厂就会相应的提出涨价,所以今年3月份的降价潮要比往年弱很多。
  
  整车厂应关注经销商的盈利能力
  由于竞争激烈,企业已经不能通过价格战来提高竞争力,关键是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这就必须充分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调动经销商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经销商的盈利水平。由于当前的形势,很多企业不可能维持去年的单车利润水平,所以增加返点数的厂家不会很多。但是考核与返利挂钩的项目重新调整使它更合理,也可以大大提高经销商的积极性。厂家严格执行最低限价,可以确保经销商的收益。这不是像某些媒体所说的是厂家垄断价格,而是厂家保证同品牌经销商之间不亏本甩卖的最佳手段。另外,所有厂家都会大力推动经销商的水平事业大发展,如:开拓二手车销售、保险代理、消费信贷、汽车装潢、精品附件、汽车租赁、延长质量担保的保险等来提高经销商的收益。因为经销商的租地价格、人工价格、能源动力价格都在上涨,厂家不把提高经销商的盈利能力放在首位,任何好地想法、好的制度都将无法很好的落实。
  
  技术研发核心是降低汽车油耗
  今年原油消费中的进口原油可能占到50%以上,燃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否则中国的炼油厂亏损将更加严重。如果加了清洁剂的93#汽油与国际价格接轨,每升燃油将在6元左右。这个涨幅已经让很多用户感到难以承受。另外,今后每辆汽车都要像家电一样要贴上能耗水平的标识,这将使油耗较高的汽车销量急剧下降。燃油税还没有开始实施,在欧洲,燃油税是燃油出厂价的200-300%。我国实施燃油税起步时不会一下子把税率涨到位,但估计最低是每升油要加价1.5元,这将使每升93#汽油的价格达到7-8元(仍是石油净进口国最低油价)。然后每年还会小幅上涨,最少在10年内燃油税上涨到相当于燃油出厂价的100%。中国人对油价特别敏感,因此在中国市场上的汽车企业要想生存,从现在开始,就必须把节油作为研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节油措施成本的增加不能补偿油耗减少的花费,但只要整车价格水平在市场上不是处于劣势,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其他文献
2月18日,对于吉利汽车的营销团队来说,是一个交答卷的时候,也是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提出考核要求的时候。在这天召开的“2008年吉利汽车商务大会”上,面对吉利销售团队交来的2007年答卷,刘金良虽然表示基本满意,但还是指出了一些营销细节上存在的问题。对于2008年,他在硬指标和软指标两个层面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7年总体表现令人满意    2007年,在经济型车销售普遍不佳
期刊
2008年我国汽车市场仍将维持一个较快增长的局面。据业内专家预计,乘用车产销增长速度还会保持在20%的水平;而商用车产销的增速大约在18%左右。照此计算,今年汽车产销量将超过千万大关。在汽车消费的大潮中,80后成为主力。  一份来自国内调查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汽车消费主体的明显变化是车主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去年,车主平均年龄达到最低为32.3岁,比2005年低了近4岁。此外,18-25岁的车
期刊
1月,汽车产销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其中销量接近86万辆,创历史新高。1月,汽车生产82.67万辆,比上月增长0.59%,同比增长8.49%;销售85.94万辆,比上月增长2.39%,同比增长19.83%。在汽车主要品种中,乘用车生产60.91万辆,比上月下降2.14%,同比增长7.31%;销售66.19万辆,比上月增长4.19%,同比增长19.80%。商用车生产21.76万辆,比上月增长9.15%,
期刊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制造业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目前,我国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中约占35%的比重,相较于国际60%-70%的水准仍然较低,表明其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十一五”期间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无论从应对全球采购挑战还是从壮大我国汽车产业本身来看,零部件产业都应该得到更快的发展,行业水平应得到更大的提高,应先于整车产业实现国际化,积极融入全球采购体系。据专家预测,20
期刊
刚刚过去的一年,车市降价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08年伊始,伴随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以及汽车市场受供给大于需求及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车价仍将呈稳中下降趋势,全年降幅可能在5%左右。  从市场表现来看,中级轿车的市场份额最高,占整个轿车销量的46%以上,而自主品牌的中级轿车的市场份额,在去年已达到23%。记者选取了10座城市的中级车市场作为调查对象,所选城市分别为政治、经济、文化中
期刊
北京3月1日起施行国IV排放标准    经国务院批准,北京从3月1日起,执行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  根据北京市“十一五”环境规划和举办奥运会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自3月1日起,凡是注册登记北京牌照的轻型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即最大总质量3.5吨以下的乘用和商用汽油车,实施国家排放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的第四阶段排放控制要求,同时停止销售、注册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车辆。  市场上已经
期刊
进入2008,车价是涨还是降?一种观点是:在CPI大涨的时代,汽车成为惟一大宗降价产品的时代即将一去不返,今年涨价在所难免;另一种观点是:成本上涨总体上对汽车业影响有限,今年还是“降”字当先,不过降幅较前会有所减小。在涨价与降价的博弈中,究竟谁说了算?    正方:涨价势在必行  据中汽协统计,2007年国内汽车企业钢材用量达到1255万吨,由于汽车产量将继续扩大,未来几年钢材用量还将攀升,到20
期刊
随着逍客上市的“序幕”徐徐拉开,20余款SUV将相继登上2008年的车市“舞台”,国内SUV市场的增长速度再一次得到提升。尽管有油价高涨和燃油税出台的传言,以及环保节能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个性化需求使SUV市场继续增长。增长的同时,该市场细分加剧的现象明显,原因何在?自主品牌面临着怎样的考验?    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  2007年,中国汽车总产销量约为880万辆,其中,SUV销量超过35万辆,
期刊
自主品牌从2000年开始初成、壮大、起伏,形成了对国内市场的第一轮冲击波,确立了自主品牌应有的市场地位。而从2008年开始预示着更强的第二波冲击,因为有更强大的企业群体蓄势待发,势头将会更猛。因此,2008年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品质提升”之年。    投资大手笔不断  据不完全统计,不少国内汽车企业拟投下巨资建设自主品牌轿车项目,数家企业已准备砸下超过500亿元。  投资规模最大的为
期刊
2月汽车市场数据中,SUV同比增长47.19%的数字分外引人注目。销量排名前五位的SUV品牌依次为:哈弗4584辆、本田新CR-V4545辆、途胜3316辆、成都新大地2545 辆和瑞虎2487辆,5款车共占SUV销售总量的62%。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SUV国内销售超过3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60%,是车市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  去年,东风本田新CR-V以较合理的定价迅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至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