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新课导人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qi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导入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新课导入 策略
  
  新课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好的新课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课教学创造有利条件。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利用所学课程的内容进行情感导入
  教师上课时一开始就用炽热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讲《春》时,教师一开始便满怀激情地说:“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贺知章描写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描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描写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短诗只从一两个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今天,我们学习的朱自清的《春》写春的内容很多,我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他是怎样多方面写春的?”这样的开头语,充满激情,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学习情绪很高。非常容易让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新课的氛围中。
  二、对即将要学的内容的题目进行释题导入
  标题,即“文眼”。它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有些标题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教师如果从解题人手来导人新课,那么对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大有益处。例如,《从百草园到味书屋》的标题很有特色,本人就这样设计导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课文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那么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到底怎么样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解题导入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能拓展课文的背景材料,同时这种解题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先来理解,对学生的创造力或者是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好处,也能很好地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利用和所学内容相关联的故事导入新课
  在传授新课前,如果讲述一个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就能使学生兴趣大增,注意力集中,快速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如,教《从三到万》一课,我这样设计导人语:“今天,我为同学们讲一个‘妄人学字’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富人,家里很有钱,但几代人都不认识一个字,他就高薪聘请一位先生教儿子认字。先生一开始教这个人描红,写一画,说:这是‘一’字;写两画说:这是‘二’字;写三画,说:这是‘j’字。富人的儿子非常高兴,就丢下笔跑回家告诉父亲:‘我学会了,学会了!以后可以不再麻烦先生,浪费钱财了,请辞退他吧!’富人也欣喜不已,就打发先生回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富人准备请姓万的朋友来饮酒,让儿子写一个请帖,可是很久还没有写好,富人就催儿子快些。他的儿子抱怨地说:‘天下这么多的姓,为什么这个人偏偏姓万?我从早晨写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呀!’同学们在听完故事笑过之余,想一想,从这个妄人的身上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从三到万》。”学生对故事天生都有一种偏爱,而听完故事对故事的思考往往也有个人的理解,所以这种做法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最大的,在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预设和所学课文有关的问题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就能使他们开动脑筋,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例如:教《孔乙己》时先提出问题:“孔乙己真名叫什么?他为什么总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教《范进中举》时先提出问题:“范进考中了举人为什么还会发疯?”讲《最后一课》时先提出问题:“本文的主人公是韩麦尔先生还是小弗郎士?文章为什么以‘最后一课’为题?”讲《死海不死》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叫‘死海’?既然是‘死海’为何又‘不死’呢?课文最后又说:‘真的要死了’!这三个‘死’的含义相同吗?”这些问题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是课文的核心,对理解全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问题也可
  以布置成预习作业,让学生围绕此问题进行预习,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
  五、对所学课文有关联的类似文章进行联系和类比导入新课
  类比导入法就是以前面所学过的与本课相类似的文章来导入新课。它有四种情况:
  1.由文体相同的课文导入。例如:教《藤野先生》时,可以这样导入:“前面大家学过了朱德同志写的《回忆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回忆录,写的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回忆录《藤野先生》,进一步体会回忆录的特点。”
  2.由作者相同的课文导入。例如:教《书湖阴先生壁》时,可以先这样说:“以前大家学过了《伤仲永》一文,它的作者是临川人王安石。他不仅散文写得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诗歌也写得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安石的诗歌《书湖阴先生壁》。”
  3.由主题相同的课文导入。例如:讲《范进中举》时,可以这样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的《孔乙己》,由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可以看出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从精神到肉体都是被封建科举制度吞噬的。孔乙己的悲剧充分揭露了封建科举摧残人才的罪恶。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范进中举》也刻画了一个热衷科举的范进,虽然他的命运和孑L乙己有所不同,但从他身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封建社会的黑暗。”
  类比导入法本身作为一种方法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从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两篇文章作以理解,从而对新知会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对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方法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有所启迪。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导人方法,只要我们本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本着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语文出发,对不同的教材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一篇文章的讲解也会有不同的切入点。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做法,只要有利于语文教学就不妨作以尝试、加以探索,相信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其他文献
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针对旅顺、威海卫失守的情景,老师问:“甲午中日战争旅顺失守的责任谁承担?”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李鴻章!”因为教材中写了“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我也坚信自己的回答准确无误。  传统权威声音已经定性为“李鸿章为保船避战”,例如,王芸生编著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认为:黄海海战之后,旅顺、威海卫相继陷落的原因,概由于李鸿章推行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时机,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会倾听 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的孩
【热点材料】  2016年2月14日,由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主办的“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有: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问题虽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一个常说常新且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天下父母都期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完全可以说,每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进步的关注是最无私、最完全的“真爱”。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在孩子施教方面存在着许多偏激做法的现象比比皆是,要么把孩子看作是读书挣分的机器;要么把孩子定格为增光添彩的工具……其结果往往
在中国地理的诸多界线中,有一条著名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这是一条约45度倾斜的直线,这条线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此线东南部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而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却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由此可见,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的中国东南部和西北部在人口密度上差异显著。是谁通过研究发现了这一规律?是谁最先提出了这一界线?这一界线有何价值意
【热点材料】  总有一种声音,挥之不去,在天地间久久回响;总有一群背影无法忘怀,成为一个民族的记忆;总有一些瞬间刻骨铭心,生死刹那,把信念传递。他们点燃爱的火把,带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2020年5月17日晚8点,《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荣誉的有奉献大半生光阴、致力于敦煌保护的学者,战功赫赫却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不
初三数学总复习是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初三数学老师来说,要组织好全面的复习工作,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复习的内容面大量广,知识点多。其次是中考试题的题型越来越新,测试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考察数学能力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越来越多。然后是由于中考临近了,初三学生们没有亲身经历过,加之对自己的认识不够,自信不足。鉴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初三数学教师应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要求人才具有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知识信息的激增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越来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传统英语教学比较注重机械式的读书和背书,毫无感情色彩可言,很难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必然不够理想。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地利用视觉和听觉,使
所谓“乡土历史”,指的是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本地区可以指一个省区,也可以指一个地级市或者县。虽然我国初中历史教材已经统一采用一个版本,但是在各省市历史中考中,仍然可以见到考查乡土历史知识的试题。对于乡土历史的复习,是中考复习中的一个难点。这主要是因为乡土历史的内容散见于教材中,老师和学生难有精力去梳理和总结。鉴于此,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先梳理该地区重要的乡土历史资源,然后对近几年中考中对乡土历史知识的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综观2015年全国各省、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题,笔者发现各省、市试题的命制基本都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认真研究、分析命题特点,有助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把握中考脉搏,改进课堂复习教学策略,提高复习教学效率,发挥评价促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