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的艺术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karg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氏之子》编排在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本组课文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基于此,教师教学时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能熟读成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品味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初步了解语言的艺术。
  一、听故事,感受语言艺术
  导入新课时,教师讲述了一个关于语言艺术的故事。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一次,他的一位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朋友:“你能保密吗?”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说:“我也能。”
  听完故事,教师问学生:“罗斯福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告诉朋友了吗?”学生略一思索,很快明白了:罗斯福拒绝了朋友。教师追问:“遭到朋友的拒绝时,你会生气吗?如果你是罗斯福的朋友,这时会生气吗?”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朋友会生气,有的认为朋友不会生气,还有的认为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他所说的话让人无法生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他没有正面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这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有很多,刚才大家听到的故事是现代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体现语言艺术的文言文——《杨氏之子》。
  教师由单元主题“感受语言的艺术”导入,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又引入了新课,为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语言艺术做好了铺垫。
  二、读课文,品味语言魅力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师不宜过多地做枯涩的讲解,而应把重点放在读和品上。具体地说,教学过程可以分四步。
  1.初读尝试,激发兴趣。教师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通句子。读完之后,体会这篇课文和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进而总结出文言文的特点:短句多,用词简练,但有些句子不好读,不好懂。这样的发现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有好处的,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发现了差异,遇到了困难,他们就有了强烈的探索和征服欲望。
  2.听读领悟,掌握节奏。初读之后,教师范读课文,尽量读得声情并茂并适当地降低语速,让学生受到语言的感染并标示出停顿。听完之后,学生对比找出初读时的不足,教师则适时指导朗读方法:一是朗读的速度不宜过快;二要注意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四要注意文中的两个多音字——“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应声”的“应”读yìnɡ。
  3.自读自悟,自娱自乐。有了初读、听读的基础,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了。学生可以采取个人朗读、同位互读、分角色读、分句子读、小组齐读等方式读课文,还可以按照画出的节奏摇头晃脑地读。总之,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直至读得正确、流利。
  4.品读理解,学习文本。读熟之后,就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品读文本了。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此时学生能感知多少就说多少,也不必强求正确,因为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并进一步了解学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插图以及上下文,在理解每句话意思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所讲述的故事。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宜采用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只要让学生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就行了,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对话,感受语言的艺术。
  一品“此是君家果”。这是孔君平对杨氏之子说的话。教师问学生:“你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吗?他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而不是其他水果呢?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大多能明白:“杨氏之子”是杨家的孩子,姓杨;“杨梅”是水果,也有一个“杨”字。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和杨家是一家的,语言幽默风趣。
  二品“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杨氏之子回击孔君平的话,能充分展现出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应重点品读。
  师:孔君平的言外之意,杨氏之子听出来了吗?
  生1:听出来了,因为杨氏之子拿“孔雀”来反驳他,“孔”也是孔君平的姓。
  师:对,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家想一想,如果杨氏之子不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按照孔君平的说法,说“孔雀是君家禽”,好不好?
  生2:不好,这样虽然回击了对方,但是不够礼貌。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生2:孔君平是杨氏之子父亲的朋友,才会和他开玩笑。如果杨氏之子用生硬的语言回击对方,就显得没有礼貌。
  师:说得好,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回答“否”,也没有直接回击“孔雀是君家禽”,而是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回答妙在哪里?
  生3:“夫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表现了礼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是说“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里的鸟呀”。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孔雀不是你们家的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果。这样回答,没有正面否定,而是采用侧面否定的方式,肯定了杨梅不是杨家的水果。更妙的是,杨氏之子抛开了问题本身,直接从孔君平家说起,使回答既有极强的针对性,又显得很委婉。
  师:说得真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孔君平只有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杨氏之子的回答,充分反映出他思维的敏捷和语言的机智幽默。
  这个片段中,学生的分析是精彩的。通过品析,他们既体会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又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的丰满。
  经过这样几个环节,不少学生已经能够背诵这篇短文了。暂时还不能熟练背诵的,熟读几遍后,也都会背了。这个阶段的读,由于学生对人物的形象有了充分的认识,所以读的时候情感就自然地蕴含其中了。
  三、会说话,运用语言艺术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运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安排了语言运用环节。
  主要安排了两项练习。
  一是要求學生思考,如果来访之人不姓孔,而是姓黄、姓杜、姓陈、姓李,你会怎样回答?学生根据文中的句式,说到了“未闻黄杨(杜仲)是夫子家木。”“未闻陈皮是夫子家药”“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等语句。这项练习中,学生在语言方面基本处于模仿阶段,缺乏新意,但通过对这种句式的反复强化,他们明白了“家禽”在文中是两个词,而非一个词。这种认识对于学生今后正确地理解文言字词是大有裨益的。
  二是教师提问:小区的草地上有“严禁践踏草坪”的提示语,这句话显得有些生硬,请你将其改成充满人文关怀的话。学生经过思考,改成了“别踩我,我怕疼”“你要轻轻,我才青青”“小心迈步,我需要你的呵护”“小草青青,脚下留情”“小草要睡觉,请你别打扰”“草儿青青,何忍踏之”“花草美,爱花护草人更美”等形式。改过的话既委婉,又清晰地表达出“不要践踏草坪”的意思,句式方面也多有创新。
  这两项练习不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而且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谷城县石花镇殷畈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分册主编,教育部国培专家,“动感课堂”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全国自主教育联盟副理事长,现为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课程室负责人,已出版个人教学专著三本,被教师们亲切地称为“有水平,没架子的特级教师”。  策略九 渗透思想,增加深度  1.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大致路径  虽然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比数学知识教学困难,但仍有规律可循。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一般要经历三个
数学女王的形象应是光彩夺目、艳丽照人的,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更多感受到的是数学形式抽象、内容复杂、逻辑严谨,让人下意识地“敬而远之”。众多教育者已经在致力于还原女王原有面貌,甚至展示其更优雅的一面。其中研究数学语言的表现形式,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数学语言不仅是数学的美丽外衣,还是数学重要的“血液循环系统”。  一、发掘历史,感受数学符号  在众多认为数学难学甚至讨厌数学的学生中,曾有一名学生这样
從1980年代开始,装备M1主战坦克的美军在多次对外大规模军事行动中以其机动性好、火力精准强悍等优势而闻名世界……  漫画吧在此为您展示美军M1主战坦克的各种战术——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这一课时,我深有感触,如果教师上课时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生活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创设好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置身其中。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经历的事,那他们的思维就能很快调动起来,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在教学《吨的认
前不久,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孙绍振先生到武汉讲学。记者现场聆听了这场精彩的讲座。孙绍振先生是国内文本解读方面的专家,所著《孙绍振如是说》《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名作细读》《月迷津渡——古典诗歌个案微观分析》《孙绍振阅读经典散文》《文学文本解读学》《经典小说解读》等深受广大教师的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算理:异分母分数由于分数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将它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后才能相加减。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通过折纸活动引入教学。  一、创设情境,提出初步猜想  真实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合理猜想。教师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衔接与过渡,让学生在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进行交流、协作,实现思维的和谐共
在“责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那些小小的镜头印刻在记忆中,让我久久咀嚼、回味,更深地体悟到“责任”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一、解放孩子,就是一种责任  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语言艺术为主题,选编了历史故事《晏子使楚》、剧本《半截蜡烛》、相声《打电话》等四篇文章。备课时,我想到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中提出的观点:儿童到4岁以后,对本民族口头语言的各种句型的掌握已逐渐趋
前几期,我们谈到了“让学”课堂的三重境界,即有学、会学、学会。其中,会学是很重要的一重境界。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大家耳熟能详。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主要是教会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去探究,去思考。如此,形成习惯了,能力就会在“让学”中形成。因此,这里涉及到习惯问题。  既然是“让学”,学生是不是习惯主动去学?有没有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是否会有主动思考的习惯?这一些都和学生学习习惯相关。
十年,窗外的树叶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十年,他实现了从乡镇党委书记到汉川市教育领路人的华丽转身;十年,他不忘初心,默默坚守,深耕教育,用智慧和凝聚力,改变了汉川市的教育生态,践行了“办优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追求。  他,就是汉川市教育局长李文华。自2008年春到汉川市教育局履职,在汉川教育改革的引领者这个岗位上,他已经卓有成效地工作了十年。“汉川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市,教育事业事关百万人民的幸
彈仓供弹的霰弹枪之所以占据主流市场,并不是因为这类枪械性能有多么优异,而是由许多客观因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霰弹独特的圆柱形弹体和带突缘的弹底结构,使其局限于采用横向管状弹仓供弹,以保障供弹可靠性。采用横向管状弹仓供弹,弹在弹仓内前后排列。而采用弹匣供弹时,霰弹在弹匣内纵向排列,必须要将上一发弹的弹底突缘置于下一发弹的弹底突缘之前,这样才能正常供弹,否则,上一发弹就会被下一发弹的弹底突缘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