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性话语守护儿童的天空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8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旭东作为儿童文学评论家,他的一系列著作如《当代儿童文学的重镇》《重绘中国儿童地图》《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与儿童文学》等,早已享誉学界;作为儿童诗人,他的儿童诗集《母亲与孩子的歌》《夏天的水果梦》《生命的歌哭》等,也已受到评论界与读者的赞赏与青睐;而作为童话作家,他的童话创作亦在不断深入探索与努力,他新近出版的童话系列谭旭东“纯美成长阅读书系”兼具童话幻想之美、思想之美,显示了作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
  谭旭东“纯美成长阅读书系”包括了《森林里的路灯》《七星瓢虫的歌》《一只蜜蜂的想法》和《图画书里的小麻雀》等4部,一共有40篇童话。谭旭东先生的这些童话作品,有的传达出:爱、诚实、勇敢、自信、坚持、同情、踏实等美德,为儿童建构一个道德的世界,美好的导引。如在《小熊过生日》《小灰熊的情人节》等童话中,表达了家庭之爱:有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呵护,亦有孩子用心体会到长辈的爱,并用自己的爱温暖长辈们,作者用爱支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在《小白兔给小熊拜年》《分果果》等童话中,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爱,用一份惦念,一种谦让,书写了友爱的温馨;在《七星瓢虫的歌》《会跳舞的小蚯蚓》等童话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了对自然的爱、对生命的关怀。这些温暖的充满了爱的童话,也一定会让那些小读者们受到熏陶,心智更加柔软细腻,体会到爱,触摸到爱,擦亮他们爱的眼睛,心中充满爱,说出爱。在《小黑兔道歉》等童话中,作者并用温柔的话语鼓励孩子们要诚实、勇敢。在《鸭嗓子的大灰鸭》等童话中,传达出勤奋、毅力的可贵,天分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汗水换来的果子更甜蜜。而《大蹦和大跳》等童话中,更进一步鼓励孩子们要有踏实的心态。徜徉在谭旭东先生的童话作品,自己的心灵像雨洗过的天空一样清新,澄澈。当然,在上述童话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个生动可爱,憨态可掬的主人公形象,那些童稚的面庞、天真的对话,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谭旭东先生用充满灵气的笔触,满蕴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把孩子们领入了高尚的道德殿堂。
  谭旭东先生也十分重视知识童话的创作。高尔基曾说:“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力量比得上科学和文学对人的影响那么大。科学童话正是那样具有双重魅力的作品。”[1]在《参观科技馆》《哼哼猪和月亮河》《太阳光真奇妙》《苹果是怎么来的》等童话中,谭旭东先生不仅为大家塑造了哈哈熊、哼哼猪、千里眼狗、顺风耳兔等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主人公形象,并且在故事的进程中十分自然地引入科学知识以及常识,如恐龙化石、浮力、光合作用、植物生长……通过小主人公的动情演说及实例明证,伴着曲折动听的故事,活泼有趣的对话,这些科学知识和常识进入小读者的心中。这些童话具备了语言美、内容美、形象美的品质,科学观念以奇妙有趣的形式渐渐在儿童的意识中形成,有助于儿童科学探索与求知欲望习惯的养成。
  谭旭东先生的童话关注儿童,以同理心看待儿童,注重儿童日常生活场景和实际面临问题的再现,童话中讲述的就是儿童的日常生活。这不是主观猜测,而是作者本人自觉的追求,“的确,童话的故事看似‘虚假’有的有仙子,有的有魔法,有的有野兽,有的有鬼怪……但童话其实是真实世界的隐喻,童话是儿童从自我的视角来理解世界的方式,童话中包含着了解自我和待人处世的不朽规则……”[2]在这类童话中,有的作者将儿童一些不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性格特点加以幻想隐喻式表达,提出自己的善意批评,帮助孩子们完善自我,改掉不良习惯。如在《大黑狗的恶作剧》中,爱恶作剧的大黑狗影响课堂秩序,错误地显示自己的小聪明,通过小黑兔之口提出建议:“只有认真学习,别人才会觉得你聪明!”情节生动,感情真挚,场景真实,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与欢乐中反观自身;有的童话反映的是现代社会日渐凸显的新问题,作者对此提出建设性意见。如在《小熊的烦恼》中,写的就是小学生该不该拥有手机,很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可爱懂事的小熊与熊妈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帮助小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正确处理学习与手机的关系。而有的童话中写到了一些更深刻的社会问题,如在《点点讲故事》中,展示了离异家庭中儿童的生活,有妈妈的爱、有朋友的陪伴、有一颗爱故事的心,点点一样快乐健康地成长。
  “童话的基本主题就是‘成长’,它们表现出成长中的生命的梦想与体验,也反映儿童成长的智慧,同时启迪生命的成长,有助于儿童理解现实与人生。”[3]
  二
  “儿童文学可以建立一个超越于现实世界且和儿童的内心世界契合的‘第三世界’……这是一个可以舒展童心的世界……这是一个文字的世界,是一个形象的世界,是一个语言的‘乌托邦’,但这个世界属于儿童,属于童年……”[4]这句话有力地传达出作者“儿童创作的理念即为儿童创作”的观点。
  作为与成人不同的儿童世界,本身具有鲜明的特征。儿童世界的特异性是“儿童的思维是原始思维,他们是泛灵论者,相信世界上有妖魔鬼怪,也相信动植物能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思想”。[5]儿童的思维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更接近原始人,那个盛行图腾崇拜,笼罩神秘氛围的时代。在童话中,谭旭东先生用他那纯洁的童心,梦幻的思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灵异,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小兔子会思考自己如何进入了十二生肖(《小兔子的生肖》)、小花猫会疑惑为什么自己会长了六根白胡子(《小花猫的疑惑》)、鸟妈妈孵出了三只小鸟,也要为它们庆生(《鸟妈妈家的晚会》)、蝴蝶不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地传播花粉而会睡懒觉(《贪玩的蝴蝶》)……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却在童话中发生着。理性的成年人或许从来不曾感知,除了人类社会之外那个独立的动植物世界,在那个世界中猫儿、鸟儿、花儿、草儿们会思考、能说话、有感情,而这些在儿童的眼中是可以并绝对存在着。所以当我们不时看到孩子与鸟儿、鱼儿、花儿窃窃私语时,千万别打断他们,或许孩子们在向这些精灵倾吐心中的小秘密呢!“儿童还是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们总是希望世界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存在,事情像他们希望的那样发展。”[6]所以幻想和想象是童话的表现手法,也是童话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孩子们期待事物的形态、具有的功能:或者如小灰熊揣在衣兜里的金钥匙(《小灰熊的魔法金钥匙》),提醒小熊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或者如在上学路上,汽车堵塞,为了准时到校,小黑熊妈妈求助的森林快递公司,用直升飞机将小黑熊快递到学校;亦或者是在狐狸小姐商店中可以买到的聪明(《小黑熊买聪明》)……童话向我们展示了孩子们梦中的世界,那或者是我们社会的发展方向,亦或许只能是令我们这些成年人感叹的美好,心向往之。   在儿童的世界里,“玩”是他们天性之一。创作“属于儿童”童话的作者曾言:“最重要的是,读童话可以张扬孩子的想象力和游戏精神。我有一个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那就是: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纸上游戏。阅读童话,就是在做纸上游戏,在满足孩子的游戏心理。”[7]在《小甲虫的旅行》中,并没有表达特指的意义,只是一只小甲虫想去旅行,没有具体的目的地,只是愉悦着自己,边走边欣赏美景,或结识或错过路上的朋友;在《春天的雨滴》中,小白兔在原野散步,闲适的心情,自娱自乐;在《小雪花和小女孩》中,雪花与女孩的邂逅,滋润着女孩的心……正是通过一系列这样的童话,谭旭东先生表现着儿童自由幻想无拘无束的游戏精神。正如周作人提倡的“有意思与无意思”的思想,顺应儿童的游戏之心,让儿童在童话中释放游戏精神,轻松快乐地成长。
  三
  童话中向我们倾诉人类最真挚而美好的情感是富有诗意的创作。其中有父母对孩子无私高尚情感的书写,如《小兔感冒》兔妈妈黑夜里奔波为生病的孩子请大夫,不辞辛劳,忘我付出,这份真情令我们动容;亦有孩子对父母的爱,《妈妈,我爱你》里的淘淘和皮皮,主动提出在母亲节与父母角色互换,温暖父母的心;又有朋友之间的互助互爱,《冬天的小屋》里的小兔子夸克、小猫胡鲁、小狗旺旺、小猴子淘淘都来帮助小熊尼尼盖小屋,这些伙伴又在一起度过了甜蜜温馨的冬天;再有人对自然的爱,《七星瓢虫的歌》里的小女孩对小瓢虫的照料,及至后来出于爱与尊重把小瓢虫放归自然。这些饱含真情,细腻温暖诗一样的童话,无不让我们心头激起一阵阵爱的暖流。谭旭东先生的童话有诗的内核,满蕴着那诗一般的情感,触动着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童话所构造出的优美意境,充满了诗的韵味。或含蓄而悠远,或清新而甜蜜,契合着清澈明净的童心,目之所及,心陶醉之。如《两只田鼠》的结尾“于是,在山野里,有两只田鼠背着旅行包,他们爬过一个又一个山坡,观看一次又一次的日升日落。在森林的大树下,他们互相拥抱,享受清新的空气……”这还是两只田鼠吗?简直堪称一对淡泊超然的情侣,行走于仙境似的世外桃源,诗意盎然悠然淡远而又充满甜蜜。又如《爱做梦的兔子》里巴比给波比信中描绘的雪景,“我们北方冬天下雪的时候,到处都铺上了厚厚的白绒毯子,房顶上,树枝上,还有地面上,白花花的一片,好像我们兔子身上的毛一样,又软又轻。下雪的时候,满天飞这一朵一朵的雪花,雪花只有手指甲盖那么大,雪花有六个瓣,到处飘啊飘啊,天上地下全是美丽的雪花!”这幅美丽的雪景图令我不禁想起徐志摩的诗《雪花的快乐》,清新自然的意境,散发着浓浓的诗意。像这样美妙的意境在谭旭东先生的童话中常常出现,作为读者或听者的儿童,很自然会接受这些诗美意境的熏染,这对儿童艺术欣赏能力,美的感知能力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观察世界,塑造出顽皮可爱、生动鲜活的动物形象,如小白兔、小灰熊、小蜜蜂、小青蛙、小河马、小蚯蚓……这些形象多具有外表美与思想美的双重特质。作者不仅把握住这些小动物的自然特点,将它们刻画得栩栩如生,真实可感;这些小动物们具有美好的品质,有着向往善与美的心灵,使这些形象更具立体感。如《会跳舞中的小蚯蚓》中的小蚯蚓弯弯,名字就生动地刻画出它外貌的特点,并且文中“她弯着身体,一会儿像水波,一会儿像圆圈,不停地变换弧度”更强化了它作为蚯蚓的特征,但“当她跳起舞来时,却是那么的无忧无虑,无所畏惧,好像她就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小蚯蚓!”又写出弯弯内心对跳舞的热爱,对美与艺术的沉醉,一个内外兼美的弯弯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心生爱怜。除了小动物外,在谭旭东先生的童话世界里,还有一些可爱懂事孩子的形象,如《七星瓢虫的歌》里的小女孩、《小雪花和小女孩》里的小女孩、《点点讲故事》里的点点等,他(她)们亦是内外兼美诗的化身。这些孩子们都保持着一颗纯真的童心,爱自然,爱家人,用细腻柔美的情感守护着心中的世界。
  作家用一支诗人的笔,书写着满蕴诗意的语言,他童话的诗意内核兼具了诗意的外衣,构筑他彻底的诗意童话世界。如《会跳舞的小蚯蚓》中,小种子向小蚯蚓弯弯描绘外面的世界“外面有阳光,照得大地暖暖的;还有春风,吹的树木绿油油的;有雨点,它们可调皮啦,总是蹦蹦跳跳地和大伙做游戏;还有许多蝴蝶、蜻蜓,他们在空中飞来飞去,到处找朋友……”如果小读者们读到这段文字,一定会在脑海里形成一幅春景图,配上这诗意有韵致的语言,孩子们一定会更加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漫步在这样洋溢着诗韵的童话世界中,接受着诗意与人文色彩的熏陶,小读者们一定会感染上一双诗的眼睛,陶冶出一份诗的情感,留存着一颗满载诗意的童心。
  童话创作的儿童观,即坚持儿童本位的创作,从儿童的立场,发现儿童,捍卫儿童,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呈现儿童心目中的童话世界。作者在诗歌《在孩子与世界之间》对他所持的儿童观进行了艺术性的表达:“在孩子与世界之间/有许许多多的秘密/这些秘密是孩子的王国/别去粗暴地打探它们/别去武断地占领它们/孩子是孩子世界的国王/孩子是大人世界的贵宾。”正因为作家以这样的儿童观进行童话创作才使他的童话兼具了:童真之纯、童趣之韵、童心之美,才能真正做到呵护童年世界免受成年世界的侵染。
  注释
  [1]霞子:《浅议新时期科学童话的发展与创新》,《科普惠民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
  [2]谭旭东:《森林里的路灯》(后记·童话阅读的价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3]同[2]。
  [4]谭旭东:《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文化价值》,《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5]谭旭东:《七星瓢虫的歌》(后记·让孩子多读童话),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6]同[5]。
  [7]同[5]。
其他文献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并不断阐释。新文化运动不仅在历时层面上对文化转型有着重要影响,也在共时层面上由“中心”波及“边缘”。由此,新文化是怎样从中心渗透至边缘,其思想与主张怎样为边缘所阅读、被地方所接受也进入学者视野,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钱理群先生在《抗战时期贵州文化与五四新文化的历史性相遇》一文中,围绕着“五四新文化”与贵州文化的相遇问题,展开了“
期刊
曾几何时,“80后”曾是中国出版界的金字招牌,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为代表的“80后”作家们把中国文坛弄得风生水起。一本本超级畅销书在他们笔下横空出世,而且在各类畅销、借阅排行榜上,这些名字常常垄断前三甲席位,杂志封面、名人推荐、影视剧改编……各种风头,无限风光,真可谓“英雄出少年”。  但少年英雄总有难以抹灭的仲永之殇。最近几年里,“80后”作家们似乎已经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不再是书商们青睐
期刊
罗兰·巴特的《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一书,通篇运用符号分析的方式书写,因此主要被作为符号学理论加以理解,巴特在研究者眼中也通常以结构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符号学家的身份来得以彰显。但仅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角度,并不足以理解为什么《神话》要完成对“大众文化神话的解构”,巴特作为左翼思想家的身份出现,方能使我们真正理解其解构的动机与最终产物。符号学仅仅作为诠释的手段而存在,而目的在于对历史现实及造就
期刊
在2013年,“梦想”一词成了中国的流行语,与之相关,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字,也大幅度攀升,仅发表的论文在这一年就达上万篇之多。但这些讨论的主声部多倾注于中国梦的具体内容,而有一种声部则似乎比较薄弱,那就是哲学理论的声音。然而现在这一声部也不再低沉了:孙正聿教授新著《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一书(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版,以下简称《支撑》)的出版,奏响了一个高强音,改变了这一话语不均衡现象。该
期刊
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法治热点面对面》,秉承了已连续出版十余年的系列通俗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的一贯风格和特点,回答了当前百姓普遍关注的法治热点问题。内容包括怎样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怎样理解法治建设要走自己的路、怎样理解党和法治的关系、怎样理解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怎样推进科学民主立法、怎样推进严格执法、怎样提高司法公信力、怎样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怎样理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期刊
国有国风,民有民情。一个国家行之有据、行之有效、行之长久的制度,总是扎根于深厚的国风民情土壤之中,后者构成制度生长和进步的基因。因此,摸熟政府的性格和人民的性格,对理解任何政治制度的内在逻辑和成长逻辑都很重要。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和人民的性格,说到底,一个共同而又鲜明的特点就是商量办事,由此产生和创造出了人民民主以及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了由林尚立、
期刊
引语:在“85新潮美术”迎来30周年的时刻,以巫鸿对宋冬的“物尽其用”展览的梳理与总结《物尽其用:老百姓的当代艺术》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当代艺术走到21世纪后的继承与发展、突破与回归,这是具有历史意义且需要继续探索和思考的话题。  什么是艺术?艺术品与寻常物之间有何界限?这个被讨论了几个世纪的话题,为何要在这里被重提?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美术强调艺术创作将实在物“陌生化”,从而在距离感中形成当代
期刊
一般人都认为哲学是深奥的,与精英哲学相对,便有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任仲然先生的新作《风中的芦苇:人的思维异化与革命随笔录》可以称得上是很接地气的“生活哲学”。本书是以思维为对象,基于平常生活的考察与省思,是关于人自身的哲学。这本书很厚重,却不是一本深奥的学术著作,全书没有一般学术著作的刻板、抽象、晦涩,只有作者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所思所想、所虑所得。  芦苇是一种平常
期刊
社会史  《弦边婴宛: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周巍,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书台上下:晚清以来评弹书场与苏州社会》,吴琛瑜,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雅韵留痕:评弹与都市》,申浩,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评弹1949:大变局下的上海说书艺人研究》,张盛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伴评弹而行》,周良,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凌云仙曲:蒋云仙口述传记》,蒋云仙口
期刊
《普鲁斯特与符号》是吉尔·德勒兹为数不多的文学研究专著。他在该书前言中自述“本书的第一部分涉及的是《追忆似水年华》(下文中简称《追忆》)中所表现的符号是生产与阐释”,第二部分“思索一个不同的问题:从《追忆》(Recherhe)的构成角度,来思索符号自身的生产和增殖。”但他的用意不止于此,他只是以《追忆》为例子,指明文学应该通过异质同构的方式生成全新的思想意象。  该书首次出版于1964年,并经历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