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学校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有效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9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显得非常重要。创新是我国的强国之举,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重中之重,从小抓起更为重要,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学校更要引起重视。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推动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由于农村比较落后,没有一线城市的科技条件优越,如何推动农村中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的实施是很有必要探究的。
  一、农村学校现状分析
  由于高考制度的长久实施,我国学生处于应试型的教育当中。我国有推动建设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意见,又有素质教育的推动,农村中小学必然也会有所举动,但是由于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科学教育没有跟上,导致农村的中小学生以及家长对参与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没有太大的兴趣,推动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有很大困难。
  由于农村相对比较落后,老师素质也比不上一线城市的老师。除了这个重要的因素外,农村的科技条件也没有城市好,科技创新的设备也很简陋。这些都对农村中小学生加入科技创新社团活动造成了阻碍。
  二、提高农村学校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有效性策略
  (一)转变老师观念,提高素质
  由于农村的条件比较差,一般家长都很重视学生的学习。他们的观念是,学生考入好学校,从而改变自身命运。所以农村的老师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重视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如今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重要阶段,我们一定要改变老师以往应试教育的旧观念,提高老师自身的素质。老师自身素质对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影响很大。农村的家长一般没有很高的文化素质,所以影响学生个人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了。所以要加强对于农村中小学老师的素质培养,对老师进行培训和选拔,必要时对老师进行考核。只有老师的素量得到保障,才能有效推动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的实施。
  (二)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说,知识水平不到位会让农村中小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兴趣不大,主要是由于自己本身不会,再有一些难度很高的知识输入,导致学生越难就越不喜欢。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引起农村中小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农村中小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带动农村中小学生加入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当中,进而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知识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对农村中小学生有耐心和包容心,给他们讲一些神奇的科学知识,从而慢慢激发农村中小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推动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的开展。
  (三)推动建设农村学校科技创新社团活动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比不上一线大城市,所以农村本身的科技水平也非常低。每个地区要根据自己本身的特色和优势,来推动和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农村本身的特色优势来设计不同的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建立有特色的科技创新社团。由于农村的科技创新水平低,我们可以研究一些生活之中的小科技。进行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要根据自己水平和条件,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研究目标的难题。
  (四)交流学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不同,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所以,农村中小学之间开展农村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社团交流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让每个学校都学习到一些成功的经验,帮助学校取长补短。同时,要注重对于农村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老师可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科技知识的力量,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学校可以设计一些开始比较简单后来逐渐困难的创新比赛,激发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各种形式来宣传优秀的创新个人和班集体,以此在学生中树立一些优秀的榜样。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校形成人人爱创新、想创新的创新氛围。
  三、结语
  虽然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的推进面临很多困难,但是仍然没有磨灭我们开展农村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的决心。当今社会,拥有科技创新精神和素质的人才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财富。我们要提高老师素质,转变老师观念,提高学生科技知识水平和兴趣,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并且促进学校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形成创新的氛围。
  【此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规划课题“农村学校社团 竞赛驱动下的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20〕GHB2709)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在科学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并不于在知识重复的次数,而在于概念的挖掘和思维的呈现。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隐形的思维可视化,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能帮助学生深入、透彻、系统理解科学知识,从而进入有效学与教的良性循环。如何将思维可视化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过程?本文从“看”“画”“说”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思维可视是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局限性而提出的认知策略。它是指通过图画或者分析表等形式,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卓越的内涵应该怎么去理解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实专业知识,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熟练运用教学技能,提升教研、科研的能力。  卓越的小学科学教师就是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科研、科技创新等领域表现突出,超出一般的科学教师。要在小学教学中彰显科学教师的卓越品质,改变课程教学模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改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太看
预习导学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利用多元化预习导学方式,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导学,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使科学课堂实现高效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性质的定义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在小学阶段
“设计教学法”是杜威的学生克伯屈首创的一种教学法。该教学法以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决定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拟订计划、自行实践探究,实现任务的自主完成。“设计教学法”跳出了教科书的框架,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凸显了多学科融合,实现了手脑联动、知行统一。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课程,具有探究性、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适合“设计教学法”的实施。我在近几
小学科学课程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提升主要依靠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活动是课堂中外显的明线活动,培养学生内敛性的科学思维主要是通过探究性的问题链进行引导,真实有效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真正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这样的科学课堂才能促进学生成长。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苏教版四年级第三单元“常见的力”中《浮力》这一课为例,设计出能提高其思维水平的问题链,从而培养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以实验教学为依托,增强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运用适宜方式、基于设计编排等方式,逐步增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发挥实验的真正效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参与探索,这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提供了途径,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提供了路径。但目前在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中仍存在课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不论是在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中都被广泛地使用。基于此,教师可以适时地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从而优化科学实验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验的直观性以及探究能力三方面,分析如何合理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性教学是国家大力倡导和推行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目的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观察以及随机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前,实践性教学模式往往都是教师课前提前安排好实验,学生会提前得知实验步骤,按要求完
在国家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取得成效。本文将对数字化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与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数字化教学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工具的教学模式,通过现代数字化的高精度观察及工具测量的方式,在具有完善交流体系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中完成教学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有助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信息化与数字化资源环境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学科学
科学教学一般应用于小学的教学课程中,教师需要将科学作为一项答疑解惑的科目,并且在其中渗透政治思想、德育素材、科学逻辑等内涵。要想提升科学教学的质量,优化课程体系,就要渗透思想教育。利用GRACE教育理论,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思想和科学思考的逻辑,健全学生人格。本文通过对GRACE教育理论和科学教学的双重分析,共同探讨可行方案的实施。  一、GRACE 教育理论概述   什么是GRACE教育理论?
小学科学课以实验探究为核心,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接受科学启蒙教育,获取科学知识。要合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及自制的教学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感性的认识,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的碰撞,逐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用经过升华后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一、运用自制教具导入新课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对一节课来说往往起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