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题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entx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很好的落实这种学习方式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依据文本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问题,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究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题的设计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点。笔者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后,认为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 探究题要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如何把灵魂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探究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抓住文章中重要的语句设计问题。如七年级下册《勇气》一课,根据文中语句:“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她“信仰”什么让她有勇气两次拯救美国伞兵?“信仰”与“幸福”,你如何理解?学生在情节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和背景资料的了解中,就不难理解“对和平的信仰使这位法国妇女具有非凡的勇气。 具有这种信仰,并懂得信仰和平的人们是‘有福气’的。 ”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水到渠成。再如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一课,文中多次出现“笑”,可以设计:谁在笑?笑谁(孔乙己)?谁(孔乙己)为什么可笑?在笑的背后你可以想到一个什么樣的社会?由一个“笑”引出了对人物的认识,社会的解读。所以,对文中关键语句生发的问题有助于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1.2 抓住文章中人物语言的变化设计问题。在小说阅读教学中,人物的语言鲜明有特色。如九年级下册《范进中举》一课,设计“文中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的称呼有什么样的变化,同时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有什么样的变化,他们变化的根源是什么?”由此问题引起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对人物探究的欲望,至此,人物形象鲜明地展现出来,社会的病态跃然纸上。还有《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同样有人物语言的变化,变化的根源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题,据此设计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2 探究题要具有探究的价值
  探究题重在让学生利用旧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熟悉后的文本进行联想、分析、研讨,在经历这样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阅读教学时,只有扣住文本设定的目标以及文章的重点、难点、疑难点、课文的“突破点”设计“探究问题”展开讨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本对话,才能让学生搜集并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这样才具有探究的价值。如九年级下册《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一课,对小说主题的探究:关于小说的主题有多种看法,你赞同哪一种或另有看法?请依据文本具体说说你的意见。这一个问题不但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而且能够体现学生的价值观,真正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同样《乞丐》一课,设计这样的问题:结合文中“我”对待乞丐的态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既能与文本对话,又能让学生认识世界,陶冶情操。由此语文教师在设计探究题时,要考虑有没有讨论的意义,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探究的价值。
  3探究问题的答案要有开放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西方俗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一句也同样贴切。文本的阅读就是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上,就是文本、学生、老师之间的交流,这就决定了对文本的多样化解读。如果设计开放性探究题,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各抒己见,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发掘文本丰富的深层意义。同时有助于学生阅读时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从而达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者所认为的学生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究获得的。如九年级上册《项链》一课,关于主题的探讨有多种说法,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才是真正的实现阅读价值。
  但开放性并不是漫无边际,而是有文本作为依据,老师引导学生能够多角度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思考问题,使他们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思路变得开阔和灵活。
  以上是从文本教学的角度设计探究的问题,实践中还要从学生、课堂的角度去全面考虑。
  3.1探究性问题要有兴趣性
  有人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探究题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更需要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设计探究题。如教学《社戏》一课时,可探究为什么说“去赵庄的戏”是最好看的,“偷来”的豆是最好吃的?这个问题涉及到孩童的心理世界,既让学生感兴趣,又涉及到文章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把握。再例如九年级上册契诃夫的《艺术品》,可根据文章结尾“萨沙再次送给医师一个烛台时,医师舌头僵住了”设计一个这样的问题:萨沙满心感激的再送烛台,医师为什么目瞪口呆?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兴趣随之产生。
  3.2探究的问题要符合学情
  课堂教学中,探究的问题一般是教师提前预设的,但不是依据老师的阅读能力来设计,而是要考虑自己所教学生的积累和阅读经验,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思维特点,所以设计的问题要有坡度,形成思维阶梯,既要让自己的学生觉得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又要让学生觉得自己经过积极思考能解决这个问题。
  3.3探究性问题要安排适当与适量
  探究性问题不同于一般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或文本熟知的基础上才可以提出来,否则学生陷入茫然状态。一节课短短几十分钟,前面要有阅读体验的铺垫,后有探究讨论时间的限制。要想真正体现探究性问题的特点,而不是流于形式,设计数量必须控制在1~2个最合适。在平常的教学中,就出现个别教师探究问题设计太多,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没有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或成果展示的时间,导致问题的解决是草草收场,没有起到探究的目的。
  综上所述,设计探究性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说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尽善尽美的设计探究性问题,实属不易。教师不但要有对语文教学做大量的研究,还要对所教文本细细的研读,找出设计探究题的切入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才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关键词】探究式;兴趣;问题;主体  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
期刊
随着初中教育教材的全面改革与施行,我认真分析了新旧教材的区别与联系,我发现新教材的知识面更广,对老师的要求更加高,知识的灵活性增强,知识的应用更接近我们的生活。所有的这些都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具有探究性学习能力,这是新教材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在课程目标上探究性学习侧重培养学习者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在课程内容上它涉及各类学科领域及学科之间的交叉;在课程的实施和组织中,它主要通过组织一些探究性的课题进行学
期刊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学的化学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是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是各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完成由老师教学向学生自学的过渡。教师必须清楚,课堂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教理论,更重要的是教思想、教方法,“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
期刊
【摘 要】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即从反面想问题的思路。当你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时,不妨从反面(相反的属、相反的状态,相反的过程)思考一下,有时反而茅塞顿开,收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结果表明:许多学生之所以处于低层次的学习水平,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逆向思维能力薄弱,缺乏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判断,缺乏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因此,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可改变其思维结构,培养思维灵活性、深刻性
期刊
【摘 要】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技工院校各工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该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联系,是每个从事机械行业生产的工人、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它的内容大多太过抽象 ,使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老师难教,学生难懂。技校是培养操作者的,本着实用的观点,笔者讲几点对《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粗浅认识。  【关键词】学习的主体;误差;实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典型作业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各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第一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思考;第二点: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媒体;自主学习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走上三尺讲台,就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十多年来,我深深地感觉到做语文教师的艰辛。语文学科既是基础性学科,又具有工具性的特点。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教学
期刊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恰当地引入数学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愉快轻松的获得知识,数学能力也得到发展和提高知识、知识技能内化于身心,升华为稳定的语文素质,为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故事;兴趣  1 开堂与故事  一般情況下,一堂课的前三至五分种,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课外游戏中转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此时,他们的精神状态都比较兴奋,这时,如果开门见山
期刊
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其中,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参与了许多物理活动,从而形成多样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反之,将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包括兴趣、快乐、好奇以及信心等。笔者认为,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在课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及其发展规律,制定教学目标,并做精心的预设以达到精彩的生成,还要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性评价等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在有效交流和参与中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寻找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节点,有效提高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