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干了这碗心灵鸡汤!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聚焦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针对“鸡汤文”对2002人进行了调查。68.7%的受访者曾购买过“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51.0%的受访者喜欢“鸡汤文学”,42.3%的受访者认为同类型书籍泛滥,缺乏新鲜感,50.2%的受访者认为“心灵鸡汤”能引发读者共鸣,27.9%的受访者表示“鸡汤文”能够给自己启迪和指导,24.8%的受访者表示没时间阅读更长篇幅的文章,51.0%的受访者认为“鸡汤文学”能传递正能量,非常喜欢,30.0%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大势所趋,无可厚非,26.3%的受访者认为“鸡汤文”大都缺乏深度,不适合作主要阅读类型,67.8%的受访者平时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56.4%的受访者目的是放松心情,45.4%的受访者是为了获取最新资讯,还有21.7%的受访者阅读的目的是消磨时间。(《中国青年报》2017年3月21日)
  “你把性格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然后对自己说:听过许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果你对上面这说法感同身受,恭喜,你已经“小确丧”了。“小确丧”,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颓丧,是稍纵即逝的掏空。从“葛优瘫”发展到时下的“丧”文化,很多青年心有戚戚。有意思的是,最新的大数据显示,最關注“丧”的“80后”成为“鸡汤文”阅读的主流人群,仅次于他们的父辈“60后”,占比达41.42%,而“90后”平时几乎不读“鸡汤”类读物。(《郑州晚报》2017年6月27日)
  “心灵鸡汤”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当你觉得自己又丑又穷一无是处时,别绝望,因为至少你的判断还是对的。”“很多时候你不逼自己一把,你就不知道自己还有能把事情搞砸的本事。”与在朋友圈上泛滥的心灵鸡汤相比,这些专门调侃“鸡汤”的“反鸡汤”段子如今在网上越来越流行,它们常常以犀利的言辞,劈头浇人一瓢冷水,让不少人大呼“中枪”。
  “鸡汤”与“反鸡汤”,如今在网络上逐渐成为一种现象。有的人在朋友圈里乐此不疲地转发各式各样的“鸡汤”,有的人则对这些嗤之以鼻,更有人专门对心灵鸡汤进行调侃、解构、证伪,成为坚定的“反鸡汤党”。
  仔细观察“反鸡汤”对“鸡汤”的“反动”,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双方最喜欢在如何面对自身失败的问题上“较劲”:当你“又丑又穷”时,“鸡汤”劝你只要努力就能“迎娶白富美”,“反鸡汤”则告诉你休想做白日梦;当你没有把握时,“鸡汤”鼓励你“你是最棒的”,“反鸡汤”则会说“先掂量掂量自己吧”——“鸡汤”喜欢进行心理按摩,要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鸡汤”则喜欢给你当头一棒,要你认清现实。
  人人都害怕失败,这是人的天性。每个人也都对失败的程度、次数有一个阈值,超过这个阈值,人会变得沮丧和失望,进而趋向于放弃。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提出一个“习得性无助”的概念,他用狗作了一项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铃声一响,就对它进行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铃声一响,还没进行电击,狗就伏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即使把笼门打开,狗也不会逃走了。本来可以主动地逃离,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心理学证明,人在长期面对失败时,也常常会“习得性无助”,而这时,人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面对失败“如何解决”,而是“如何相信自己可以解决”,这也正是“心灵鸡汤”大有市场的原因。
  其实,人人都有需要“鸡汤”的时候,大多数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曾被某种温暖的“鸡汤”触动、激励过。在最虚弱的时候,喝一口“鸡汤”补一补,确实有“强身健体”的效果。只不过,当我们喝下这些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心灵鸡汤”时,也不应忘却现实处境,找到解决方法,正如有网友所说,“心灵鸡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喝了一万碗“鸡汤”后,却还在为每天早点起床天人交战。
  所以“鸡汤”虽好,可不要贪杯哦。如果欲罢不能,还请再干一碗“反鸡汤”。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1日)
  【思考探究】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偶尔喝点“鸡汤”无可厚非,但喝“鸡汤”这种事,一忌多,二忌期待高,否则,即使看到苦口婆心的暖心汤,也会让人变得麻木不仁。面对“鸡汤”的温情鼓励与“反鸡汤”的当头一棒,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认清自己,面对困境不逃避,找到最佳解决办法。
  校园里的鸡汤
  “不学,将来别人壁咚的墙就是你砌的”“人丑还不多读书,哪儿来的自信?”“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近年来,激励学生的“雷人”标语层出不穷。有人认为这些虽然看似“毒鸡汤”,但对想要鲤鱼跳龙门的学子而言却是一碗好鸡汤。我认为这些雷人标语无疑给学子们下了一剂猛药,但同时也给学生灌输了错误的价值观,如此“励志”并不可取。
  这些“毒鸡汤”,言辞犀利,直接把人扔到对物质生活的崇拜里,是否能药到病除还未可知。更有甚者,不过是吸人眼球,无意中语言粗俗不堪,对某些职业流露出鄙视心态。它们宣扬个性化,扭曲了高考的作用,此类标语最大的作用大概是在繁重的学习中让同学们缓解压力、会心一笑,其实,并不能把它奉为金科玉律。
  它们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但我们更需要积极的价值观。著名学者易中天曾谈到,教育应以人为本,望子成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需要牢记本心,多读书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未来是一场修行,拘泥于世禄是短视和浅薄的表现。励志,不应简单地为物欲“励志”,而当励不断进步、超越自我之志。
  【河北辛集中学(513)班赵柳,指导老师:曹保顺】
  有些心灵鸡汤你不必喝
  其实,有些鸡汤你不必喝。
  看看近日当当网的图书文学板块热卖区吧。第一本,白落梅的《一剪宋朝的时光》。取一小瓢,诸位尝尝:“立于长江水岸,我试图抓住一片云彩,一缕清风,将它们放进行囊,我害怕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过客,空手而归。我要依靠它们,记住那片湛蓝的天空,记住脚下滔滔的江水,记住那些与水相关的故事。”   好,现在抬起头来。她记住了,你记住了吗?
  但是就是这样的书,却在不断地创造中国图书出版的奇迹。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和《向着光亮那方》,竟然创造了800万册的销售奇迹。业界把刘同的这三本书叫做“青茫三部曲”。可在我的印象里,敢叫三部曲的可都是大家呀。近的有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远的有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巴尔扎克的《两诗人》《外省伟人的巴黎》《发明家的苦恼》三部曲。如今还记得《三体》里的叶文洁,《家》《春》《秋》里的觉新觉民觉慧,巴尔扎克的拉斯蒂涅等。但那些鸡汤文里你记住了什么?
  鸡汤书籍在美国已普遍衰落的原因,通常的看法是,人们意识到这些文字将现实中的很多问题简单化,用“达到……你必须要做的几件事”“只要做了……你就可以……”这种设定,给人以虚幻的情感鼓励,过分夸大主观能动性,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说这些书籍现在在中国68.7%的受访者曾购买过。很简单,读了一本不管用,再买一本,于是屡败屡战。
  想当年,我也是兴冲冲急不可耐地自备小勺和表情包,从众人围着的鸡汤大锅里挖了一些,为了怕别人来抢,还偷偷跑到一个角落里心急火燎地猛喝,然后一边念叨着书名《成功不是击败别人,而是改变自己》,一边信誓旦旦喊着“我也能!”结果不过几天,就再次告诫自己:不必苛求,还是顺其自然。这才发现,这哪是鸡汤啊,简直就是鸡血,让人瞬间亢奋、雄心壮志、蠢蠢欲动,然后勇敢的抬起头来,擦干眼泪、决定弃恶从善。走出门来,一阵冷风扑面,才沮丧地发现,就自己这块咸菜,哪里下口啊!于是决定再买一本书——《一万元如何变成一百万》,然后,然后呢?一万元变成了一百元。
  中医理论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又说,“以通为补”。身体中哪个穴位脉络堵住了,这是病,所以要先喝中药、针灸,疏通经络,等经络疏通开了,身体还处在虚弱状态,这时候就需要喝点鸡汤啥的补一补了,但也不是光喝鸡汤。所以身上有病得先治病,光喝鸡汤容易耽误病情,甚至病得更加厉害。
  总有那么一些心灵鸡汤,是那些月薪几万的人为了教年薪几万的人如何别操着几万颗心而瞎编出来的。但更多时候,它却变成那些以为软弱无力又不去争取的人,为自己的不努力找个借口。
  我现在也偶尔喝点鸡汤,不过不是白落梅们的,也不是高仿的白岩松和莫言们的,只是那些能让人思考的东西,比如禅理的书,比如公众号“大家”里的梁晓声们,《中国好学者》的刘瑜们。从這里,能让自己知道哪里痛,然后想法打通这个不通的地方。别人看来这或许是中药,我却觉得是真正的鸡汤。
  (选自“红网”2017年3月23日,有删改)
  【思考探究】
  如何正确看待“心灵鸡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同往年一样,万众瞩目的2017年高考帷幕刚一落下,人们又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高考作文试题上。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共10道,一亮相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围观和热议。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总体看来,10道作文题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亮点:  彰显价值塑品质  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彰显
期刊
编者按:  2017年高考10道作文试题就有三种命题形式,新旧形式相互交替,限制性条件或有或无,或多或少,可谓灵活多变,异彩纷呈。这样的命题,能够全面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与写作水平,多元化展示考生驾驭语言文字的风采。同时也要看到,这三种命题形式都是多年来高考常见的形式,这些形式始终保持一种相对的稳定性,这也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对未来的高考复习备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体而言,2017高考作文
期刊
2017年7月9日,江苏常州本地论坛上出现一张女孩向年轻男子下跪磕头的图片,引起不少市民的热议,据说这是常州某培训机构的老师收徒时直播的场景。有人对这种“磕头拜师”的做法嗤之以鼻,但也有人认为不应过分上纲上线,传统文化传承离不开仪式感。拜师的女孩小陈表示并没有觉得这样的仪式有什么不妥,“西游记里孙悟空拜师不也磕头吗?我一直跟着李老师学曲艺,很喜欢这门课程。他除了上课之外,也会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待
期刊
数据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签约新一线城市的比例与“北上广深”基本持平,有望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7.5%,明显高于一线城市的29.9%。  與曾经“千军万马”涌向一线城市不同,2017年的毕业季似乎有点不一样。今年,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纷纷推出了吸引人才的新政策,比如送房子、给补贴、发现金。力度之大,相当罕见。在这场“抢人大战”中,武汉宣布支持百万大学生创业就业;
期刊
3份全国卷、6份地方卷,普遍延续了与现实关联的特点。  如全国卷III题目是重看高考40年,江苏卷则讨论车辆与时代变迁,山东卷是24小时书店。其中,最受关注也最接地气的作文题目当属全国卷I,即“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命题者列举了在华留学生较为关注的几大“中国关键词”,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这12个关键词,既有“一带一路”这样的世纪工程,也有“移
期刊
中国是东方的一头雄狮,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世界为之震惊。“一带一路”的倡议,让中国再次瞩目于世界舞台。  我所认识的中国,强大、友好。“一带一路”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我国与他国的友好往来和贸易发展,可谓“双赢”。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和平、友好的面孔示人。谈起中国,不得不提中华美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開辟了丝绸之路,增进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胡麻、胡豆、香料等食材也随之
期刊
萨特曾说:“我是从书堆里开始我的生活的。”“书”会伴随我们的一生。据一位作家所言,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是“有字之书”,那是知识的海洋;二是“无字之书”,那是社会的历练;三是“心灵之书”,那是心灵的觉醒。三本大书缺一不可,否则,人生这段历程就好像缺了一个角。但我说,“心灵之书”才是每个人最该读懂、最该读透的书。  “有字之书”象征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当今的社会提倡“终身教育”,似乎我們的整个人生旅途都得
期刊
大家都知道有“审美疲劳”之说,再漂亮的东西,见得多了就会让人失去感觉。高考作文的评卷工作是一项需要阅卷老师投入大量体力、脑力的工作。每天长时间的重复单调工作,很容易让阅卷者失去感觉,导致鱼目混珠。虽然考试院的领导反复强调认真认真再认真,每位阅卷老师也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力求以公平、公正、负责任的态度来从事这项工作,但在心理疲劳的情况下,大量的雷同化信息必然会让他们形成一种求稳折中的阅卷模式,以不出问题
期刊
2017年6月26日11时05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发车成功。“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知识产权,被称作“最新版中国高铁”。  当初,中国从欧洲、日本引进了四种不同的技术平台。基于它们,中国造出了自己的高铁,但这些车不能“互联互通”,因为这些技术平台的标准系统不统一。为打造适合中国国情、路情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有的选择自保,有的选择携手互助。中国,一个屹立了五千年不倒,一个以和为贵的大国,在这一特殊时期展现着她的大国风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前往荷兰的火车从义乌出发,随着巴基斯坦第一大港的建成,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为西欧带去物美价廉的小商品,给中国带来各种欧洲的高端消费品,还拉动了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