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两种握拳方法在手背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对不同握拳穿刺法进行比较,并对126例病人进行研究探讨,体会到半握拳更能增加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
【关键词】静脉穿刺;半握拳;握紧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wo Application fist in the back of venipuncture. In clinical practice to compare different puncture fist, and 126 cases of patients studied to explore and experience the half fist can help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reduce patient suffering through.
Keywords: Venipuncture, half fist, clenched fist
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也是衡量护士业务水平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在治疗和诊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穿刺失误,轻者增加患者的痛苦,重症患者贻误治疗和抢救的时机,通过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半握拳比握拳效果更好。
1、临床资料
将126例静脉穿刺的病人分成两组穿刺半握拳法63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1-37岁,穿刺成功63例,占100%。穿刺握紧拳法63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0-33岁,穿刺成功率61例,占96.8%。
2、静脉穿刺方法
a组:在穿刺手的腕关节下垫一小枕,使腕关节稍向内弯曲,手背稍向下。在穿刺部位上6-12cm处扎上止血带后,嘱被穿刺者做握拳动作,不可用力,拳心呈空虚状态,轻拍静脉几下,消毒皮肤后,操作者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握着被穿刺手的手背,拇指绷紧静脉穿刺点下方的皮肤,在血管正上方呈10°-25°快速平稳地刺入(静脉深浅与进针角度成正比),见回血后针尾再往下压,一般角度小于10°,然后沿着静脉方向少许再进针一点。b组:常规选血管并扎止血带嘱咐病人握紧拳头,进针与皮肤的角度呈20°。由血管走形的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沿静脉方向潜行再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针送入少许。
3、讨论
通过本组实验,我们进行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
3.1 两组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的分析:病人血管显露程度除了与个体差异外,穿刺时握拳方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浅静脉穿刺成功率与血管充盈度成正比。实践证明:在穿刺过程中采用改进的握拳法,操作者易于操作,病人的手完全由穿刺者掌握,能较易使血管突出该部位,并且易于固定和穿刺。轻拍穿刺处也可以使穿刺静脉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加快静脉回流,改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易于穿刺。
3.2 两组病人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比较分析:因为人的皮肤分为表皮层,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层,一般表皮层厚度为0.26mm,真皮层为0.5mm到2mm,皮下组织为3mm到5mm,其中痛觉神经分布在真皮层。垂直皮下注射时,针头经过真皮层组织的距离及时间均短于斜刺注射法,因而对痛觉神经的刺激时间及强度均小于斜刺注射法。改进的握拳方法采用血管上方进针可直刺血管,血管受压固定不易向两侧滑动,且表皮到血管距离短进针快对神经末梢刺激小,进针时压强增加,速度加快,痛觉相对减轻。而进针长度与穿刺疼痛感成正比,穿刺针头进入血管越长,对血管壁的损伤程度越严重,疼痛反应越强烈。而传统握拳病人在穿刺时因疼痛的刺激使病人心里紧张,于是手越握越紧,从而影响了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手紧握时手背皮肤绷紧压迫静脉,静脉回流下降,充盈度差。而且绷紧的皮肤纹理呈横向走行,手背皮肤张力增大,增加了穿刺时进针的阻力,使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点大,速度慢,增加皮下神经末梢的刺激,從而增加病人的痛苦。还有进针到达血管的距离较长,对神经末梢刺激大,增加病人的痛苦。
4、体会
手背静脉虽然浅表明显,但如果被穿刺者用力握拳时 ,手背皮肤被拉紧,压迫血管到管腔变瘪,变扁,进针后易穿透血管,导致穿刺容易失败。
半握拳操作时避免了患者盲目握拳致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增加痛感,以及快速进针时,常将皮肤切割堵塞针孔,致使血液回流不畅,导致穿刺失败,患者半握拳,使陷于掌骨间隙的血管显露,利于操作。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采用半握拳手背静脉穿刺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静脉穿刺法,临床操作方便,简单易行,既减轻了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少光,汤洁,张衡人体生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93294.
[2]吕艳.浅静脉穿刺两种不同握拳法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4,19(11):23.
【关键词】静脉穿刺;半握拳;握紧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wo Application fist in the back of venipuncture. In clinical practice to compare different puncture fist, and 126 cases of patients studied to explore and experience the half fist can help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reduce patient suffering through.
Keywords: Venipuncture, half fist, clenched fist
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也是衡量护士业务水平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在治疗和诊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穿刺失误,轻者增加患者的痛苦,重症患者贻误治疗和抢救的时机,通过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半握拳比握拳效果更好。
1、临床资料
将126例静脉穿刺的病人分成两组穿刺半握拳法63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1-37岁,穿刺成功63例,占100%。穿刺握紧拳法63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0-33岁,穿刺成功率61例,占96.8%。
2、静脉穿刺方法
a组:在穿刺手的腕关节下垫一小枕,使腕关节稍向内弯曲,手背稍向下。在穿刺部位上6-12cm处扎上止血带后,嘱被穿刺者做握拳动作,不可用力,拳心呈空虚状态,轻拍静脉几下,消毒皮肤后,操作者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握着被穿刺手的手背,拇指绷紧静脉穿刺点下方的皮肤,在血管正上方呈10°-25°快速平稳地刺入(静脉深浅与进针角度成正比),见回血后针尾再往下压,一般角度小于10°,然后沿着静脉方向少许再进针一点。b组:常规选血管并扎止血带嘱咐病人握紧拳头,进针与皮肤的角度呈20°。由血管走形的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沿静脉方向潜行再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针送入少许。
3、讨论
通过本组实验,我们进行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
3.1 两组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的分析:病人血管显露程度除了与个体差异外,穿刺时握拳方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浅静脉穿刺成功率与血管充盈度成正比。实践证明:在穿刺过程中采用改进的握拳法,操作者易于操作,病人的手完全由穿刺者掌握,能较易使血管突出该部位,并且易于固定和穿刺。轻拍穿刺处也可以使穿刺静脉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加快静脉回流,改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易于穿刺。
3.2 两组病人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比较分析:因为人的皮肤分为表皮层,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层,一般表皮层厚度为0.26mm,真皮层为0.5mm到2mm,皮下组织为3mm到5mm,其中痛觉神经分布在真皮层。垂直皮下注射时,针头经过真皮层组织的距离及时间均短于斜刺注射法,因而对痛觉神经的刺激时间及强度均小于斜刺注射法。改进的握拳方法采用血管上方进针可直刺血管,血管受压固定不易向两侧滑动,且表皮到血管距离短进针快对神经末梢刺激小,进针时压强增加,速度加快,痛觉相对减轻。而进针长度与穿刺疼痛感成正比,穿刺针头进入血管越长,对血管壁的损伤程度越严重,疼痛反应越强烈。而传统握拳病人在穿刺时因疼痛的刺激使病人心里紧张,于是手越握越紧,从而影响了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手紧握时手背皮肤绷紧压迫静脉,静脉回流下降,充盈度差。而且绷紧的皮肤纹理呈横向走行,手背皮肤张力增大,增加了穿刺时进针的阻力,使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点大,速度慢,增加皮下神经末梢的刺激,從而增加病人的痛苦。还有进针到达血管的距离较长,对神经末梢刺激大,增加病人的痛苦。
4、体会
手背静脉虽然浅表明显,但如果被穿刺者用力握拳时 ,手背皮肤被拉紧,压迫血管到管腔变瘪,变扁,进针后易穿透血管,导致穿刺容易失败。
半握拳操作时避免了患者盲目握拳致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增加痛感,以及快速进针时,常将皮肤切割堵塞针孔,致使血液回流不畅,导致穿刺失败,患者半握拳,使陷于掌骨间隙的血管显露,利于操作。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采用半握拳手背静脉穿刺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静脉穿刺法,临床操作方便,简单易行,既减轻了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少光,汤洁,张衡人体生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93294.
[2]吕艳.浅静脉穿刺两种不同握拳法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4,1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