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绩效的对策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by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成就,对促进本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非遗产业化对非遗保护传承的价值及现存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非遗产业化绩效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绩效;
  非遗产业化绩效即非遗通过产业化手段最终实现的各种效益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要促进非遗价值发挥,需在正确认识非遗产业化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合适的对策提升非遗产业化绩效。
  一、产业化对非遗保护传承的价值
  (一)产业化有助于调动非遗传承的积极性
  非遗存在于历代传承人的文化记忆中,一旦传承人离世,便会永久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对非遗进行产业化,能够将非遗口耳相传、私相授技的传承方式转为集中化、专业化的学习模式,这增加了社会群众接触非遗的机会,扩大了非遗的受众面;再者,产业化过程创造了财务收益,能调动民众传承的积极性。
  (二)产业化能给非遗注入新的活力
  非遗产业化将非遗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促使非遗自我创新,不断进取。大量非遗商品通过市场走进寻常百姓人家,提高了我国非遗的普及程度,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影响非遗产业化绩效的主要障碍
  (一)对非遗的认识不够全面,存在思想理念误区
  一些开发者对非遗产业化未形成正确的开发观念,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将非遗作为一种增添噱头的营销手段。或是不注重非遗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脆弱性,只追求迅速攫取短期利益,对非遗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
  (二)对非遗的开发利用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
  不同种类的非遗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并非所有的非遗都适合进行产业化开发。因此,客观考量非遗的产业化能力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做好长线规划,是其产业化开发的必要前提。当前我国非遗缺乏科学有效的非遗开发价值评估体系,再加上一些开发者急于求成,难免陷入盲目开发的误区。
  (三)产品内容创新意识不足,品牌竞争力弱
  非遗产品是文化产品的一种,其核心内容生产要素是非遗文化。但在实际操作环节,开发商往往舍本逐末,在外观表现上大做文章;对非遗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忽略了最根本的内容创新,产品的竞争力不强。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经济效益并非其追求的唯一结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使命。做好内容創新,作用不仅仅在于提升本产品的绩效,也有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
  (四)经营管理人才相对缺乏,非遗产业化后继乏力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经历数千年积淀保留下来的文化不胜枚举,在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繁荣的当下,百家争鸣竞争激烈,在此大环境下,“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专业的经营管理,纵使再优质的内容只怕也难有出头之日。无奈我国非遗作为学科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不过几年,又因为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不同、后期发展方向不同,导致既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又有涉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数量少之又少。
  对于非遗工作中人才极度缺乏的现象,我国已经意识到并针对此采取了一系类措施,譬如,国家有关部委于2015年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传统工艺为切入点,委托一批高等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研究机构以及职业技术学校对非遗传承人群进行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近年来原文化部支持相关企业、高校和机构等陆续在传统工艺聚集地设立了数十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以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有效措施。但在这些计划中,主要解决的是非遗的传承问题,对管理才能的培养不足。人才是一切工作得以有效进行的根本保障,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让非遗的产业化道路更加艰辛。
  三、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绩效的相关对策
  (一)深入调研非遗现状,科学规划发展路线
  我国非遗受自身性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存状况千差万别。非遗产业化现状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查阅资料可以全部知晓的,了解非遗是非遗产业化的基本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避免盲目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在对非遗进行产业化之前,首先应当对非遗进行实地调研,走近非遗原生地,与非遗传承人、周边居民及政府主管单位进行交流,多方位了解其价值及潜力。调研结束后,以所获取到的信息为基础,运用科学的评估体系,分析非遗的市场化开发可行性,尤其要注意到非遗产业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风险预估和应对措施。
  选定非遗项目后,要对其产业化发展路线进行合理规划,整合资源,发挥好现存设备及物资的作用,以到达节约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规划产品定位,关注市场动向,把握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偏好,动态调整发展策略。另外,借助政府和社会的力量,为非遗争取资金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做好非遗产业化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保障非遗产业后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把准非遗核心要义,避免非遗产品同质化
  非遗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地域独特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正是非遗的小众性使其有机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在产业化过程中,需保护好非遗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重视非遗原本精神风貌的保留和呈现。非遗产业化展开必须要以非遗本身为内容基础,而不能对其想当然地进行改造,随意删改破坏非遗的核心内容或加入一些无关的违和的元素进去,这样经过盖头换面得到的非遗产品自然是变味的。
  尽管把握非遗的核心要义十分重要,但同时也要注意对非遗基础内容的创新。创新是保持非遗永久活力的源泉,保持非遗原真性并非对非遗的内容一成不变,原搬原套,这显然对非遗产业化绩效的提升无益。对待非遗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保留其有价值的闪光点,通过国际化的眼光和现代化的审美对其进行修饰包装,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以更能符合新时代精神的形式展现出来。“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在非遗原真性和创新性之间仔细衡量,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方能使传统文化的种子开出崭新的花。   (三)借助现代科技,促进“非遗”多领域融合
  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完全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为了发挥非遗更大的价值,就必须借助现代科技。科技创造了互联网与新媒体,创造了新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宣传与推广非遗产品,不仅能扩大宣传面,让更多的人接触购买非遗产品,促进其经济效益的增值,而且传播了非遗的精神内核,增强了其社会效益的实现。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更注重体验感受,所以,非遗产业化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非遗还可以与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结合起来,利用数字化的优势与非遗产业化相结合,增强非遗的传播效果,打造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体验类非遗产业。
  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现代数字化技术是一味黏合剂,帮助非遗进入其他领域,不但可以减少对非遗资源本身的的消耗,也将其他各行各业的灵感引入非遗产业化,拓宽了非遗的创意视野,为非遗产业化发展锦上添花。
  (四)调整非遗教育战略,培养专业人才
  非遗事业的相关人才不仅包括非遗的传承人,还包括非遗产业化的内容创意人才以及经营管理人才等等,这些人才在非遗的保护传承以及产业化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多元化的人才需求,独特化专业化的培养方式必不可少。非遗属于民间草根文化,不同于已经形成完整体系的西方艺术和现代艺术有模式可以参照,用大规模统一培训教育出来的人才也许中规中矩,但终究缺少灵气。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可以尝试小班式差别化教育,更注重个性的发挥。此外,课程不可脱离传承人而存在,非遗传承人对非遗的理解是最透彻和完整的,想要使学生能真正触及到非遗的核心内涵,就应当把向传承人取经求教放在首要位置,如冯骥才先生所言:“不应让艺人上来(参加培训),而应让知识界下去(向传承人学习)。说到底是谁向谁学的问题。”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产业化是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焕发非遗新的生机与活力,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具体的产业化发展措施不能一概而论。
  要想促进非遗产业化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在科学评估和规划的基础上,从非遗原本的精神内核出发,选择恰当的产业化模式,提升产业化绩效,最后反哺非遗的保护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克. “非遗”资源产业化支撑系统的反思与建构[J]. 云南社会科学,2013(01):136-139.
  [2]江奔东. 关于提高文化产业创意业态绩效的思考[J]. 齐鲁学刊,2013(04):71-74.
  [3]闫玮. 洛阳非遗产业化开发的条件及开发模式研究[J]. 市场论坛,2014(07):17-18.
  [4]佟玉权,赵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产业化途径及评价体系[J]. 学术交流,2011(11):187-191.
  [5]鮑展斌,黄亚男.新农村建设中非遗产业化与生产性保护问题探讨--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1):100-105. DOI:10.3969/j.issn.1001-5124.2016.01.018.
  [6]孙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为例[J]. 艺术百家,2018,34(01):227-232.
  [7]罗爱静,许泽华,梁朝聪,谢文照,胡德华,欧阳威. 产业化视角下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化机理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01):133-138.
  作者简介:
  沈丽君、陈薇,女,武汉轻工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6级学生,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管理研究;陶丽萍(1965-),湖南浏阳人,教授,主要从事非遗保护与利用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赣南采茶戏历史悠久,集中展示了客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其载歌载舞、轻松愉快的戏曲风格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主要分析赣南采茶戏的发展现状,在艺术风格、传承人才以及剧情风格上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艺术风格;传承创新  引言:  赣南采茶戏是客家人们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总结并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良好品性。
期刊
摘要:雪雕艺术是北方地区部分国家冬季里的一项重要活动。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等国每年冬季都会举办国际雪雕比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进步,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雪雕艺术渐渐地开始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眼中,并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雪雕艺术越来越先进,它渐渐的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并且成为了他们业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雪雕艺术仍然比较落
期刊
故乡的炊烟—我的最爱!  每当暮色如金时,我总喜欢在写字台旁透过窗户欣赏窗外的炊烟。看着炊烟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之下,时而直冲云霄,时而盘旋在树梢,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种柔柔的感情。在我的眼中,炊烟不仅仅是生活的气息,更是故乡的代名词。故乡的炊烟——我的最愛。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那依傍在老槐树旁的炊烟,在黄昏的照耀下,更令我陶醉。记忆中,儿时最喜欢看着上升的炊烟发呆,可是几年来,我辗转于书山学海
期刊
摘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也不局限于遮寒蔽体的基本功能。现代社会中,对于服装的版型以及艺术美有了更多的需求。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服装版型的技术性以及服装艺术美的体现。  关键词:服装版型;制版技术;艺术美  1、前言  服装行业的发展对于服装的版型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相应的制版技术更是紧密跟随现代技术发展的脚步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和专业化。于此同时,服装的艺术美的价值和意义也越
期刊
摘要:画画需要有感受,在我个人的绘画体验中,给我带来很多感动和灵感的可能是“形式的美感”即“形式美”,就是线条色彩的排列组合激发了我们的审美感情。这是来自于欣赏历史上优秀的艺术作品后,某种审美感动留在我的心里,在我观看自然和社会生活时,会激发我里面已有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感受,形式美感,形式美,审美感受  周思聪曾说过,作画时“自己先有感受”,然后会“感染别人”。读过她的文集,明白她作画的时候
期刊
摘要:钢琴表演艺术是一门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音乐表演学科,是集音乐、表演、钢琴表演演唱技巧和语言表达等多环节为一体的艺术形式。简单强调演唱技巧、声音质量、歌词清晰等问题,会忽视运用美学思想来诠释音乐作品,及有效利用人们的审美心理来达到对音乐本质的最大挖掘。因受不同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人们对音乐的欣赏角度与审美能力因人而异。文章主要探讨音乐美学思想在民族钢琴表演中的表现与作用,以期使民族钢琴表演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独特的,能够在舞台上展现服装造型的艺术表演,古装表演不仅能够向人们呈现出服装最好的状态,同时又与设计、舞台等因素紧密结合,使得人们获得额外的美的销售。在整个服装表演的过程中,其魅力不仅仅在于女装本身细节所呈现出来的美,同时,每一个造型的打造,包含了模特对于服装不同的解读、设计师的良苦用心,以及二者结合之后对服装整体表演进行的不一样的诠释。  关键词:服装表演;造型;艺术美  1、前言
期刊
杨雨婷 《大好河山》 云南藝术学院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推广,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被广泛应用,为了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应对多媒体教学策略认真分析。本文从在教学中的巧妙导入、创设情景、辅助教学以及合理运用多媒体这四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促进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  引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十分丰富,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题,对教
期刊
摘要: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公务员肩负着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任。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藏日喀则为例,对日喀则公务员素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日喀则公务员素质的主要问题。为日喀则公务员素质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日喀则公务员 公务员素质 问题  公务员素质是指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时所应具有的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