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学片段及评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a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夹竹桃)
  师:“夹”这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一声,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夹竹桃。
  师:很好。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张图片,请仔细观察。(屏显夹竹桃)夹竹桃的叶子像竹叶,花朵像桃花,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叫做“夹竹桃”,季羡林老先生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就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由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再想一想,围绕夹竹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好,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
  【点评】本文是作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来表达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见过夹竹桃,所以上课伊始,教师显示图片,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夹竹桃形象。教者娓娓道出夹竹桃名字的由来,既真实而又顺其自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师:课文围绕着夹竹桃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这篇课文描写了夹竹桃的外貌以及性格,就是坚韧、韧性。
  师:你都把夹竹桃当作人了。我们说人是用外貌这个词,那夹竹桃我们一般说是外形。
  生:我还有补充,我觉得作者还把夹竹桃和一年三季中其他的花作了对比。
  生:我觉得还写了夹竹桃带给作者的回忆。
  生:作者还写了夹竹桃和其他花的不同之处。
  师:看来同学们初读了课文,收获还真的不少。好,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作者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幻灯映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看了这样一句话,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的疑问是,它为什么是作者心中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是的,夹竹桃并不名贵,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为什么却让作者觉得“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快速地浏览全文,到文章中去找一找。
  【点评】教师抓住了这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行读书,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认准目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或独立地去思考和感悟,或合作探究和讨论,最终得到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我发现有同学一边在浏览,一边拿着笔在一些语句上做了记号,非常好。
  生:我觉得作者非常喜欢盛开的夹竹桃,因为他认为夹竹桃盛开的景象十分奇妙。他还很欣赏夹竹桃的韧性,夹竹桃带给他无限的遐想,所以,作者非常喜欢夹竹桃。
  师:好,你真会读书。
  生:我认为作者不光喜欢夹竹桃的外形,他更喜欢夹竹桃有韧性这样可贵的精神。
  师:我看到了这位同学在书上画了这句话。请你站起来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师:你已经找到了课文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板书:韧性)一起读这个词。
  师:“韧性”一词在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怎么写出了夹竹桃韧性的呢?
  生:我认为是在课文的第4自然段。
  师:好,那我们大家就把目光集中到这第4自然段。同学们,默读课文,边默读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句当中,你能够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生默读课文,勾画词句)
  师:现在可以交流了吗?好,我们大家畅所欲言,来说一说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这种韧性。
  生:我从“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一句,看出了它有韧性,说明了夹竹桃每时每刻都很顽强。
  生:“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夹竹桃在四季中都能一直开着,这说明它不畏惧这些自然条件对它的影响,要一直顽强地盛开着。
  师:它是四季都能盛开吗?仔细地读读这段文字。
  生:夹竹桃是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天的。
  师:“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夹竹桃每天都绽开花朵。从春天到秋天以来,一直都是这样。
  师:无日不迎风吐艳,每天都这样迎风吐艳,那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生:他这一句是双重否定句,强调了每天都迎风吐艳。
  师:你可真不简单,都知道双重否定句了。展开你的想象,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读到这儿,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生:夹竹桃十分有韧性,每一天都默默开放着,却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
  师:春天、夏天、秋天,他都是这样无日不迎风吐艳。随着环境的变化,季节的更替,他总是能这样无日不——
  生:(齐声)迎风吐艳。
  师:这“无日不迎风吐艳”不正体现了夹竹桃的韧性吗?
  【点评】夹竹桃的韧性及夹竹桃能引起作者无限的遐想,这是作者爱上夹竹桃的两个原因。本节课上,教师指导学生感悟的是“韧性”的内涵。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较难体会,因此教者采用了“从文本自身入手,紧扣关键语句设计回环再现的朗读来突破这一教学重点。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让他们细细品读,尤其是在这个双重否定句的感悟中,读出了夹竹桃的坚强和花期长。
  生:“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这不仅说明了它的韧性,也说明了它的默默无闻。
  师: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好的,还有谁也画出了这句话?
  生:我也画了这句话,“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这说明了——
  师:等等,打断一下,你刚刚把一个字读得特别重,哪个字?
  生:“又”。
  师:你为什么把这个字读得这么突出?
  生:因为“又”表达了这种花生命力的旺盛。
  师:在这里,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夹竹桃的——
  生:(齐声)韧性。
  师:它就是这样,持久地开,顽强地开。他说得真好,来,我们读读这一句。(生齐读)
  【点评】教学到这里,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并没有真正领悟到作者对夹竹桃可贵韧性的那种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于是,教者便抓住关键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设计了回环朗读,让文本不断地再现,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一起去感受。
  师:好,还有其他的语句让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师: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一直都在陪伴。好,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作者家中小院的花有哪些在盛开?我们联系前文来读一读,说一说。
  生: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生:桃花、杏花、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生: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师:瞧瞧,作者用了这么多的笔墨在写各种花,有疑问吗?
  生:这篇文章的题目不是《夹竹桃》吗?为什么要写那么多花呢?
  师:作者这么写有什么用意?
  生:作者这么写,应该是为了陪衬夹竹桃,突出它的韧性。
  师:那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相信你还会有新的认识。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师:有谁说一说你新的发现?
  生:我想,作者是拿其他花来跟夹竹桃作对比,突出它韧性的可贵。
  师:你已经发现了作者的这种写法,什么写法?对比的写法,特别突出了夹竹桃的这一品行。其他的花儿花期都很短,虽然美,但是都不长久。好,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其他的花儿花期都很短,花虽美,却不长久。但从春天到秋天,夹竹桃一直在迎风怒放。
  【点评】就本课来说,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夹竹桃,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师:看看黑板,我们从这些语句中,都能感受到夹竹桃的——
  生:(齐声)韧性。
  师:难怪,作者有这样的一番感慨。你来读一读。
  生: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师:我发现她在课文纸上写了一句话,来,告诉大家。
  生:这是一句反问句。
  师:谁能换个说法,意思不变?谁试试?
  生:这显得非常可贵。
  生: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
  师:显得非常可贵。好,同学们,就是这可贵的韧性给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再来看看这一句,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幻灯映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能说一说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是什么?
  生:作者最留恋的是夹竹桃。
  师:夹竹桃的什么?
  生:夹竹桃的韧性令我们印象最深刻。
  师:好。相信大家读了这一段,夹竹桃的韧性也会留在我们大家的心中。我们来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的韧性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又给季羡林先生带来了哪些幻想呢?留到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总评】淡淡文字,娓娓道来,这缘于文章的一种境界。面对《夹竹桃》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如何教,教什么,则变得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观本课实录,可以看得出刘老师在执教本课时,已将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经历了真实的阅读实践,他们通过触摸语言,加深了对季羡林先生所要表达的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的理解与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
  课堂中,学生首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总起段(第1自然段)和总结段(第6自然段)作质疑性阅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呢?“我”为什么爱夹竹桃?“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这些问题真正是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前的疑惑,就是课堂上新生成的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也就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教者放手让学生自行读书,针对课文的重点段进行自我研读、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认准自定的目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独立地去思考和感悟,有效地合作探究和讨论,最终得到了自己的体验和理解。
  (本课教学实录由杨力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王红梅节选)
  (刘琴,安徽省合肥市卫岗中心小学青年教师;王红梅,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教学片段一】  师:拿起你的笔,把“瞬”这个字在课文旁边好好写一遍。(生书写)  师:写完的同学对照屏幕上的字,看看你写对了没有。如果写错了,在旁边订正。(师巡视)  师:同学们写得不错。下面我们再写一遍,但是,这次请你闭上眼睛写。(生闭目书写)  师:比较一下自己写的这两个字,你觉得哪个字漂亮一点?  生:我觉得第一个字漂亮一点。  师:第二个字就差远了。为什么相差这么多?  生:因为是闭着眼
【教学片段】  师:这几个词非常有特点,你们小声地读一读,看看会发现什么。  生:最后一个字是轻声。  师:谁来帮帮他说,说准确。我们学语文,用词一定要准确。  生:这些词语最后一个字是轻声。  师:对了,不是一个词语,是全部。我们遇到轻声词语该怎么读呀?请你来读。  生:(读)石头、玻璃、招呼、窗户。  师:她用声音告诉我们了,读轻声词语就是要把轻声读得又短又轻。我们一起试一下。(生齐读)  师
【教学片段一】  师:父亲是怎样为我做冰灯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父亲做冰灯的句子。(学生交流画的句子)  师:(幻灯映示: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着,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像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看看父亲在做灯的过程中,哪些动作反复出现,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到了吗?请你说。  生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生:大海是无边无际的。  生:海边的海水是清澈见底的。  师:真美啊!同学们,大海是那么的壮丽,辽阔。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潜入海底,去那湛蓝神秘的海底遨游。来,咱们一起写课题。  (师板书:海底世界。提醒“底”“世”的写法,生书空)  师:来读一读。  生:海底世界。  师:想知道大海深处究竟是怎样的吗?  生:想。
【教学片段一】  师:在这篇课文里面有很多的多音字,你会读吗?  (屏幕映示:鸡冠花 率领 场地 几场)  师:第一个谁来?  生:鸡冠花。  师:“冠”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作第一声,谁知道“冠”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头冠。  师:这是谁的头冠呢?  生:花的头冠。  师:这么理解也可以,像这样表示帽子或是像帽子一样戴在头顶上的东西,咱们就读作“冠”。你能给“冠”字再组几个词语吗?  生:
【教学片段】  师: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我认为这篇文课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终于提炼出了镭。  师:这是课文第1~2自然段就告诉我们的,再往下看,还写了什么?  生:我觉得还写了居里夫人和丈夫发现镭的过程。  师:这个过程中倾注了他们的心血,突出了他们顽强不息的精神。先写了她做报告的经过,再写了镭的发现过程。这样的写法叫——  生:倒叙。  师:(板书:倒叙)这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正>~~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你先拿起文章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如果有读不懂的,先在小组里交流解决。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请小组里书写比较快的同学记录下来。(生读课文)  师:有的同学学习习惯非常好,一边读书,一边用笔勾画,还把自然段的序号标了出来。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一学,用一用。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交流,学生到黑板前贴上读书时产生的问题)  师:问题都准备好了?你们在小组里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学片段一】  师:你对埃及的金字塔有多少了解?  生:我对金字塔的了解是,它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  师:你能在短时间内捕捉到这个信息,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生:我还知道埃及的金字塔非常宏伟壮观。  师: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的。  生:我也是从课文知道的。  师:看来咱们班的同学都能在短时间内汲取和捕捉到自己想要的知识,非常好。同学们,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