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应用型本科建设是高校应用转型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财务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对专业建设进行了初浅探讨:必须以开发课程、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型大学文化为手段,积极圍绕内涵建设开展专业建设工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在《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背景下,红河学院提出要培养适应桥头堡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掌握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找到学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优化课程体系,切实制定出彰显本科应用型特色的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一、调研工作的组织与开展
专业调研组在云南省范围内开设有财务管理或相近专业的高校、职业院校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部门、企业和毕业生、在校生进行了抽样调研。主要采取实地走访、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的调研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了各院校在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实践基地、产学研融合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对现有专业人才存在的不足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对课程开发的建议。
二、调研情况
(一)省内部分高校和职业院校调研情况
1、各高校的财务管理及相关专业培养方向和内容均有侧重。如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设置了“注册会计师”、“国际会计”、“法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四个专业方向、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其专业核心课程除了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以外,还包括了资本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课程。各高校普遍要求掌握现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国家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各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专业课程中纳入了有关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的内容;理论课时数普遍比笔者学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低;专业实践方面,强化了模拟企业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协调处理能力的实训。
3、实践教学设备和周期较为充足。如云南财经大学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模拟、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0--12周。
4、国家点中专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方面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专业技能的必要条件;定单式培养专业人才开展较成熟,如分别与企业招收“订单班”;安排一年的带薪实习。
(二)机关、事业、企业调研情况
1、截至2014年底,云南省民营经济户数达到两百万户。随着我省在沿边开放、桥头堡建设及“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重要门户作用的发展,也将持续加大力度扶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计划支持创办3万户小微企业。无论是各类国有企业,还是创新发展的民营中小企业,它们对财务人才的需求将更倾向于能同行业对接、与企业内部管理组织和运行机制相对接的复合型人才。
2、行业专家认为目前大部分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重要性排序)如下:缺乏职业道德、职业判断力;独立处理账务的能力不够;毕业后尚不能零距离从业;缺乏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缺乏内部控制、预算规划及税收筹划的财务处理能力;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只要国家政策或经济业务稍微有一点变化就不知该怎么去应对,缺乏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缺乏常用公文的处理能力;缺乏综合协调能力、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精神;缺乏与行业相关软件(如审计、评估)的使用技能。
(三)2008-2011级毕业生和当前在校生调研情况
90.1%的同学认为应该设立相应的资格证书要求;78%的同学认为欠缺与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73%的同学认为当前的课程中理论课较多而实践课较少;62%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缺乏沟通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五类能力。
三、本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通过对高校、职业院校的调研,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专业实训类课程比例和实习实践时间较少。我校现行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为:专业课占总学分的37% ,其中实践类课程19学分。而其他高校专业课所占比重在60-70%左右,实训类课程在 45学分左右,实习实践时间短,不能在有效时间里完整地把握企业财务流程;
2、专业课程开设范围较窄。目前企业较为重视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纳税筹划、绩效评价、金融工具等课程尚未开设;
3、师资缺乏导致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成果较少。当前生师比58:1,专业教师明显不足,教学任务重,由于教师队伍缺口大,教师大部分精力忙于教学,科研、教研成果少等问题至今还没有正式印刷的专业实验教材;
4、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没有专门的财经类实验室和教研室,只有一个归学校管理的共用实验室,用于实践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性教学。本专业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课都是专任教师兼任;
(二)通过与用人单位、行业部门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当前的课程开发方面缺乏与职业道德、行业需求接轨的内容;学习内容没有深入到不同类型企业财务管理层面,增加了企业要重新对人才进行培训的人力资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内涵理解不够,缺乏财务分析、企业内部管理及会计信息的利用;缺乏及时掌握国家、地方出台的财经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学习机会。
(三)通过与毕业生、在校生的调研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的教学安排总体上符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内容,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不合理,实践课较少。应该增加实操类、实训类课程,包括财会实务、税务管理等,并开展多项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讲座、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课程与行业方向结合力度不够,应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 五、对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方面的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
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以行业需求为本位,注意知识的复合性、现实性和应用性,培养大中小型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中级财务管理人员。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熟悉国家财经政策,熟悉会计、税务业务,掌握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实践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形成“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设立“基础”—“应用”—“拓展”三个模块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每个模块都有对应的专业要求、学分要求、实践环节要求。结合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和专业岗位的迁移能力,将学历证书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职称证有效地结合。
(三)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知行合一”
1、制订教学大纲编制要求,更新教学大纳,体现管理学科应用能力。
本着对学习的系统性、发展性和实用性原则,切合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制定和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價,科学地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教学的内容做到纵向务实、横向丰富,体现行业需求。
除了将账、证、表等实物以及填制过程直接展示给学生以外,还应该扩大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将国家财经政策及企业规章制度的结合、评价以仿真的案例教学呈现给学生;鼓励双师型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行业经验,将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资源;不管是课堂实验,还是独立的实践课程,均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群的方式,边学边做,完成教学目标。
(四)在教学建设中实践“知行合一”
1、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效安排校内实验,为学生走出校门进行校外实习做好充分准备。主要包括基础实验如会计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验、财务实务、ERP沙盘模拟实验等;加强实验室软、硬件的建设,积极寻求学校的帮助和经费支持,争取建立财经实验室,并完善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对校外实践基地加以运用开发;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保证签约实习基地比例逐年上升,学生外出实习时间逐年上升,实习内容逐步丰富。
2、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利用“双师型”教师熟悉职业标准的行业背景,将职业标准引入到课程内容中来,成为我们的教学标准;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做到实践理论的有机结合;支持教师参加国家、行业举办的各类与实践技能相关的考试和培训;开展各种专业教育活动促进受育者的职业素养。
3、开展“课堂+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之外,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等各种课外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完成一些适合网络学习的任务,加大学生与专业语言的接触机会,使课堂学到的知识不断地巩固并延伸。
(五)通过建设应用型大学文化,促进在服务地方经济中的知行合一
1、建设扎实的“产学研”等实践载体。采取基地责任制的方式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地,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承办各类培训、赛事,积极与地方政企开展专业交流,架起校园内文化与社会多元文化交流的桥梁。
2、通过组织充满朝气的第二、第三课堂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依托党团组织开展专业建设。利用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搭建学生成长的坚实平台,使优秀的学生党、团员真正成为学生群体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4、探索建立常态化的调研机制。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保持与用人单位、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持续性,探索建立组织工作调研常态化机制。
(六)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和专业评估体系
建立符合本专业特点与实际教学管理体制的评估体系,及时监控专业建设情况,及时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为专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条件和信息。
参考文献:
[1]唐有川.浅谈如何实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34).
[2]何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4(4)
[3]刘海.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改革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兼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D],2008
[4]刘纯超段华友.浅谈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计划体系的实施和评价 [J].商业会计,2013(6).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在《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背景下,红河学院提出要培养适应桥头堡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掌握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找到学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优化课程体系,切实制定出彰显本科应用型特色的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一、调研工作的组织与开展
专业调研组在云南省范围内开设有财务管理或相近专业的高校、职业院校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部门、企业和毕业生、在校生进行了抽样调研。主要采取实地走访、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的调研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了各院校在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实践基地、产学研融合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对现有专业人才存在的不足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对课程开发的建议。
二、调研情况
(一)省内部分高校和职业院校调研情况
1、各高校的财务管理及相关专业培养方向和内容均有侧重。如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设置了“注册会计师”、“国际会计”、“法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四个专业方向、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其专业核心课程除了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以外,还包括了资本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课程。各高校普遍要求掌握现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国家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各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专业课程中纳入了有关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的内容;理论课时数普遍比笔者学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低;专业实践方面,强化了模拟企业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协调处理能力的实训。
3、实践教学设备和周期较为充足。如云南财经大学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模拟、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0--12周。
4、国家点中专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方面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专业技能的必要条件;定单式培养专业人才开展较成熟,如分别与企业招收“订单班”;安排一年的带薪实习。
(二)机关、事业、企业调研情况
1、截至2014年底,云南省民营经济户数达到两百万户。随着我省在沿边开放、桥头堡建设及“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重要门户作用的发展,也将持续加大力度扶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计划支持创办3万户小微企业。无论是各类国有企业,还是创新发展的民营中小企业,它们对财务人才的需求将更倾向于能同行业对接、与企业内部管理组织和运行机制相对接的复合型人才。
2、行业专家认为目前大部分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重要性排序)如下:缺乏职业道德、职业判断力;独立处理账务的能力不够;毕业后尚不能零距离从业;缺乏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缺乏内部控制、预算规划及税收筹划的财务处理能力;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只要国家政策或经济业务稍微有一点变化就不知该怎么去应对,缺乏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缺乏常用公文的处理能力;缺乏综合协调能力、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精神;缺乏与行业相关软件(如审计、评估)的使用技能。
(三)2008-2011级毕业生和当前在校生调研情况
90.1%的同学认为应该设立相应的资格证书要求;78%的同学认为欠缺与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73%的同学认为当前的课程中理论课较多而实践课较少;62%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缺乏沟通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五类能力。
三、本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通过对高校、职业院校的调研,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专业实训类课程比例和实习实践时间较少。我校现行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为:专业课占总学分的37% ,其中实践类课程19学分。而其他高校专业课所占比重在60-70%左右,实训类课程在 45学分左右,实习实践时间短,不能在有效时间里完整地把握企业财务流程;
2、专业课程开设范围较窄。目前企业较为重视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纳税筹划、绩效评价、金融工具等课程尚未开设;
3、师资缺乏导致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成果较少。当前生师比58:1,专业教师明显不足,教学任务重,由于教师队伍缺口大,教师大部分精力忙于教学,科研、教研成果少等问题至今还没有正式印刷的专业实验教材;
4、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没有专门的财经类实验室和教研室,只有一个归学校管理的共用实验室,用于实践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性教学。本专业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课都是专任教师兼任;
(二)通过与用人单位、行业部门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当前的课程开发方面缺乏与职业道德、行业需求接轨的内容;学习内容没有深入到不同类型企业财务管理层面,增加了企业要重新对人才进行培训的人力资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内涵理解不够,缺乏财务分析、企业内部管理及会计信息的利用;缺乏及时掌握国家、地方出台的财经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学习机会。
(三)通过与毕业生、在校生的调研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的教学安排总体上符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内容,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不合理,实践课较少。应该增加实操类、实训类课程,包括财会实务、税务管理等,并开展多项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讲座、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课程与行业方向结合力度不够,应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 五、对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方面的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
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以行业需求为本位,注意知识的复合性、现实性和应用性,培养大中小型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中级财务管理人员。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熟悉国家财经政策,熟悉会计、税务业务,掌握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实践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形成“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设立“基础”—“应用”—“拓展”三个模块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每个模块都有对应的专业要求、学分要求、实践环节要求。结合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和专业岗位的迁移能力,将学历证书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职称证有效地结合。
(三)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知行合一”
1、制订教学大纲编制要求,更新教学大纳,体现管理学科应用能力。
本着对学习的系统性、发展性和实用性原则,切合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制定和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價,科学地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教学的内容做到纵向务实、横向丰富,体现行业需求。
除了将账、证、表等实物以及填制过程直接展示给学生以外,还应该扩大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将国家财经政策及企业规章制度的结合、评价以仿真的案例教学呈现给学生;鼓励双师型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行业经验,将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资源;不管是课堂实验,还是独立的实践课程,均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群的方式,边学边做,完成教学目标。
(四)在教学建设中实践“知行合一”
1、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效安排校内实验,为学生走出校门进行校外实习做好充分准备。主要包括基础实验如会计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验、财务实务、ERP沙盘模拟实验等;加强实验室软、硬件的建设,积极寻求学校的帮助和经费支持,争取建立财经实验室,并完善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对校外实践基地加以运用开发;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保证签约实习基地比例逐年上升,学生外出实习时间逐年上升,实习内容逐步丰富。
2、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利用“双师型”教师熟悉职业标准的行业背景,将职业标准引入到课程内容中来,成为我们的教学标准;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做到实践理论的有机结合;支持教师参加国家、行业举办的各类与实践技能相关的考试和培训;开展各种专业教育活动促进受育者的职业素养。
3、开展“课堂+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之外,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等各种课外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完成一些适合网络学习的任务,加大学生与专业语言的接触机会,使课堂学到的知识不断地巩固并延伸。
(五)通过建设应用型大学文化,促进在服务地方经济中的知行合一
1、建设扎实的“产学研”等实践载体。采取基地责任制的方式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地,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承办各类培训、赛事,积极与地方政企开展专业交流,架起校园内文化与社会多元文化交流的桥梁。
2、通过组织充满朝气的第二、第三课堂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依托党团组织开展专业建设。利用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搭建学生成长的坚实平台,使优秀的学生党、团员真正成为学生群体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4、探索建立常态化的调研机制。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保持与用人单位、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持续性,探索建立组织工作调研常态化机制。
(六)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和专业评估体系
建立符合本专业特点与实际教学管理体制的评估体系,及时监控专业建设情况,及时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为专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条件和信息。
参考文献:
[1]唐有川.浅谈如何实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34).
[2]何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4(4)
[3]刘海.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改革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兼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D],2008
[4]刘纯超段华友.浅谈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计划体系的实施和评价 [J].商业会计,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