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教学因具有情境性、目的性、主体性、互动性、启发性等特征,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有利于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案例教学 思想品德 作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66-02
  一、何谓案例教学
  案例这一概念来自英文“case”一词,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案例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公认的、权威的概念。从查阅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学者对案例的概念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例如一些学者认为,案例就是根据选题的问题,以事实为材料,通过对素材的整理加工编写成具有一定情景的描述。[1]无论对案例概念是怎么界定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一定真实的情境,根据对真实情境的描述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笔者认为案例是基于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基于情境、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真实情境或者依据现象把现实中的几个情境综合在一起而编写的案例。
  二、案例教学的提出背景及其特征分析
  案例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它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更能发挥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及学生之间思维上的碰撞。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去掌握基本知识,以及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和巩固知识,培养具有分析能力、洞察能力、决策能力的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与感悟更是重要。案例教学是把案例作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生活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参与活动,双方积极参加、平等对话,促使学生积极探讨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此界定出发,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应该具有情境性、目的性、主体性、互动性及启发性五方面的特征。
  三、案例教学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不管学生是否喜欢,也不管学生是否掌握其中的道理,为了最后的考试只要能背下来书本上的知识这就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其次,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学生是用崇拜的眼神观看的观众,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管对周围的环境有没有兴趣,不管是对知识有没有领悟,不管笔者们的疑难点在哪里,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按自己写好的教案一步一步进行。再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传输,教师给学生传达知识的信息,学生不向教师反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知识的领悟。最后,在课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很少的交流与讨论,使整个课堂的氛围死气沉沉,没有一点阳光的活力,也没有一点对知识求知的欲望兴趣。
  四、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及其启示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思想品德课堂中枯燥乏味、令人生厌等弊端而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对学生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当代所追求的目标,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以讲授式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案例教学以案例为载体,将生活中的情景模拟出来,将书本的抽象内容还原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以案列引出问题,通过对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来阐述相关理论知识。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兴趣可以激起笔者们对知识的探索与求知的欲望。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关键是要把握住创设情境与情感的美妙结合。案例教学则是教师有目的去创设或引入一定具有情感色彩、以形象为主体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一定发展的一种激发兴趣的教学模式[2]。夸美纽斯说:“ 笔者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和方式来激发孩子们求知求学的欲望。”[3][4]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吴刚平博士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讲座中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上可以概括为,作为老师不是拿着教材去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学生的智慧、经验、态度、价值观、情感都可以作为课程的资源,都要融入到课堂中去,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使课堂丰富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那种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不仅摧残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且放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实践证明,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是不可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被社会现象所影响、所歪曲。案例教学通过一定的情境,讓学生参与实践,亲自体验,通过对案例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剖,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与其他学生产生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改变错误观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徐建会.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8:5.
  [2]赵金青.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真实情景巧剪裁”[J].2012(4).
  [3]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人们教育出版社1984:11.
  [4]熊川武.反思性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
其他文献
【摘要】加拿大现象学教育学代表人物马克思·范梅南在《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首次阐述了教师“替代父母关系”这种新理念,在此基础上,本文我们学校大胆地提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构建模拟家庭。本文从“构建模拟家庭”的概念、意义和实施方式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探讨,阐述了这一德育新模式对“问题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模拟家庭 替代父母 德育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3【文
期刊
【摘要】高考对古代诗词内容和情感的鉴赏是建立在对古诗词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础之上的,是高考的一大难点和重要考点。本文将针对如何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所持的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拙见。  【关键词】评价 古诗词 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58-01  如何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期刊
教学细节,简言之,就是构成教学过程和内容的精细化部分。小学品德课堂中的细节是一种关注、一种创意,它充盈着教师灵动的智慧,又洋溢着学生人性的光辉。捕捉并轻扣教学细节,能反映教师的睿智和思想,体现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水平。  一、师爱无痕,在发掘教学细节中展示教学智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其实是一位“服务员”,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主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  (一)教学细节,因善美教学语言而呈现  
期刊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必须与社区教育、课堂教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少先队活动、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相结合,学校、社区、家庭和谐联动,形成合力,方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德育 教育 合力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68-01  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扎实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标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的一项基本标准。而语文是优秀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文化内涵,在众多学科中占据着独特的优势。俗言道,文以载道,寓德于文。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能够对小学生的道德意识予以培养与提升,为其以后的道德行为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工作 道德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有意义,即有价值有作用;有意思,即有情趣有趣味。两者合一,乃是学习或做事所要追求的完美状态。然而,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明显多了“有意义”,却少了“有意思”,往往视学习为苦活累活。改变此局面,教育者的责任首当其冲,也应有所作为。思想理念上,定位不能偏颇,取向要“有意思”;顶层设计上,开发有意思的课程,功夫体现在课外;技术路线上,从教得有意思,到学得有意思。既实用又有趣,既重意义又重意思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课从起字面上来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来洗涤学生的心灵,使其能在品德修养上得到良好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除了向学生传授基础的知识内容之外,还要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此在提供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
期刊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奇葩的一部分,在倡导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肩负引领学生比较深入地学习古诗词的重任。就要求老师教授古诗词时,要采用创新的途径和手段来深化古诗词的内在涵养,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可以在古诗词中寻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得到强化,感受到诗词的内涵。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清平乐·村居》为例,浅显论述小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应注重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这一要求贯注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在“体验”二字上做文章。本文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切入口,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路,进行读写结合,有效训练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体验式作文 关注生活 心灵旅行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8
期刊
【摘要】现阶段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行为思想带来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对经常使互联网的大学生而言。本文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例,讲述了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思政教育新特点,以及就如何更好的开展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视角 大学生思政教育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