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2007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作用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其中,公司的盈余指标是一种最重要、最综合、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信息,它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各方都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考察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公司盈余管理的特点、存在原因、动机和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市场效率、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制度设置以及企业的外部监督等角度减少盈余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市场效率 公司治理结构 会计准则制度设置 企业外部监
  引言
  如今,会计盈余信息及其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相关各方的关注。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契约本身的不完善性、會计准则具有灵活性、公司管理人员也是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人等,激发了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很难加以根除。因此,为给股东、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利益群体提供有意义的财务数据,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状况是有必要的。
  1. 盈余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1.1盈余管理含义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含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1.2盈余管理的特点
  1.2.1性质的两面性
  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既可能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专业判断,选择有利于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使本公司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的水平,也可能是通过有意识地过度和不当利用会计处理和专业判断去伪造或虚构经济业务进行账面盈余的调整。所以,从一个广泛的概念来说,盈余管理不仅包括合法的操控行为,也包括欺诈性的操纵行为。
  1.2.2原因的复杂性
  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在评价管理层业绩、上市发行股票、保牌或配股等一系列经济行为中,由于会计盈余都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从而诱发了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除此之外,节税、对外保持公司的形象,吸引投资、稳定股价等也有可能会导致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
  1.2.3方式的多样性
  盈余管理的方式不仅包括如计提与转回减值、运用公允价值等会计方法,也包括如安然、施乐公司采用的交易设计和组织创新等其他的非会计手段,因此具有多样性。
  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盈余管理是因为管理当局和利益相关者有着不一致的利益追求,两者的目标存在差异,激励手段和行为动机也不统一。除此之外,从会计的角度看,盈余管理问题之所以存在,与我国现行会计所采用的原则和方法密切相关。
  2.1外部原因
  2.1.1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公司的治理结构分为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两个部分。外部治理结构是通过市场竞争而形成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监督约束机制;内部治理结构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组织制度和决策与执行机制实现委托人考核代理人的绩效并对代理人进行适当的奖惩等。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解决如何有高效地配置和行使控制权以及如何监督、评估和有效激励管理人员这两个问题。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为管理人员营造了盈余管理的条件;管理人员的监督、评价和激励压缩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管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其中,外部治理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不健全以及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与股权都高度集中,少数股东参加公司决策的程度非常低,并且缺乏全面的报酬激励机制。
  2.1.2监管政策的限制
  中国的证券市场上,有很多的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行为,其根本的动机是为了满足上市融资资格的监管要求。从这一点来说,相关的监管制度是激发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诱因之一。在我国股市中,股票的上市、配股以及退市的规定中都规定了有关资产收益率,这就迫使一些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监管政策。而监管机构过于单一的财务指标,进一步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
  2.1.3不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不可避免地会留下余地,即在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中,会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在确认、计量会计事项和编报会计报告等方面,法定的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2.2内部原因
  2.2.1发行新股份的动机
  股票的上市与发行能够让上市公司筹集到大量资金,因此许多企业发行股票和上市的动机是非常强的。但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上市并发行股票。股票的发行分为首次公开募股和后续发行(配股和增发)。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首次公开发行的证券规定,在首次公开发行情况下,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并且营业业绩比较突出。这种限制性条件是许多企业无法达到的,所以为了能够发行和上市,企业便通过使用各种会计盈余管理的手段,以确保公司能够连续三年盈利。
  2.2.2配股动机
  由于中国证监会对配股资格有着严格的要求,上市公司可能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将接近配股及格线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及格线,争取配股。
  2.2.3兼并和收购的动机
  企业兼并和收购的过程中,盈余管理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管理层下市收购和换股并购。在管理层下市收购的过程中,通常可以采用盈余资本化方法或依据普通股的市值来确定公司的价值。但由于盈余资本化是根据公司的历史盈余来评估公司价值,普通股的市值反映的是公司历史盈余的信息,无法反映管理人员内部信息,因此管理层在下市收购前若低估盈余,就能降低并购的价格。在换股并购的过程中,如果收购方企业的股票价值越高,其为了购买目标企业所需发行的股票就会越少,因此收购方常常会通过盈余管理提升报告盈余来提高其并购前的股票价格,从而达到降低收购成本的目的。   2.2.4避免“摘牌”和“特别处理”
  证券管理法规规定,上市公司若连续两年亏损,将受到特别处理,若连续三年亏损,将会被暂停上市,若在一定期限内仍然无法扭亏为盈并且不再符合上市条件,将会被终止上市。而公司一旦戴上ST的帽子,将会加大融资难度,提高资金成本。因此,为了避免遭受“特别处理”和“暂停上市”的处罚,亏损公司的重要目标是扭亏或防止连亏。这时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就产生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
  2.2.5借款的动机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时,将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贷款的安全度纳入考察范围。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需要确定企业的资信能力,要求企业提供会计报表。财务状况较差的企业由于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会通过盈余管理来粉饰会计报表以应付金融机构。
  2.2.6管理人员报酬和激励的动机
  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能否取得报酬和奖励以及能够取得多少,往往都和公司营业业绩挂钩。通常情况下,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报酬率、产值、销售收入、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财务指标都是考核公司的经营业绩的重要标准,在报酬和奖金等压力和驱动下,公司管理层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变业绩指标。
  2.2.7 节税的动机
  所得税是一个更明显的促进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一般以会计利润为基础,根据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征收企业的所得税。通常企业为了节省税收负担,减少现金流出,会尽量减少报告的净收入。尽管税务部门按照税务会计的规定来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减小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但仍有一些會计政策可供企业自行选择。此外,我国的税收体系并不十分完善,有许多税收优惠政策,这也促成企业管理者为了避税而进行盈余管理。
  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3.1 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影响利润
  3.1.1 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改变,包括改变折旧方法及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在一般情况下,延长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对以后各期利润的提高影响更为持久,而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能够显著影响当期损益。特别是对制造业而言,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化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是非常可观的。
  3.1.2改变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在年度之间,通过收购或出售等手段增加或减少子公司,改变合并会计报表年报的编报范围,以此操纵公司当年或以后年度的合并利润表,从而实现盈余管理。
  3.2利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影响利润
  3.2.1利用收入确认调节盈余
  按会计惯例,收入应在收入的赚取过程已经完成和交易已经发生以后才可以确认和记录,但企业管理当局可以通过在过程完成之前确认和记录来提前确认收入,或者是将应在本期确认的收入推迟到未来期间确认,递延确认收入。在当前的收益较为充裕但是未来的预计收益可能下降时,企业会使用此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递延确认收入可以使企业收益展现一种稳定升高的势头,推迟确认收入会误导投资者高估当期的收益。
  3.2.2 利用费用的确认与计量调节盈余
  费用资本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借款费用资本化和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其中,借款费用资本化表现为利息资本化,在新制度颁布前,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之前可予以资本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上市公司滥用利息资本化规定终止时间的弹性规定进行盈余管理,递延或提前确认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规定,当期的收入与相关费用应该相互配比,然而现实中费用的受益期间很难确定。潜亏挂账,是指通过不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导致虚计资本账面价值和虚增本期利润,从而实现管理盈余。在这种方式中,盈余管理的手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就是:产品成本低转、存货高估、不冲销投资损失、不良债权和财产盘亏与损失长期挂帐、少提或不计提折旧、负债少计等手段,以实现企业资产和利润的虚增。
  3.3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利润
  目前,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资产出售、股权转让、置换资产、重组债务、减免税收、减免利息、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3.3.1计提减值准备
  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实现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有:随意确定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上市公司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或高估或低估坏账计提比例;由于难以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和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上市公司在计提这四项资产的减值准备时采取一定的投机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企业通过滥用会计估计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自2001年以来,上市公司以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为工具操纵营业业绩、粉饰财务报表和逃避上市监管,尤其是那些面临受到“特别处理”或“退市”处罚的上市公司,滥用资减值准备现象尤其泛滥。
  3.3.2使用其他的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
  另外,财政补贴、投资收益和资产的出售、转让与置换等方式取得的非经常性损益常常被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达到扭亏目的,特别是对于主营业务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经常靠非经常性收益粉饰业绩或规避退市。
  4. 减少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盈余管理的存在与市场效率、公司的治理结构、会计准则体系的设置以及企业的外部监督密切相关。想要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提高资金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法玛提出的有效市场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减少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路。外部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最大受害者。如果外部利益相关者都是理性的并具备分析财务报告及其附注的知识和能力,那么为了赢得外部相关利益者的信任,企业管理当局将减少盈余管理。   4.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规范内部约束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在公司内部权利的划分。在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当局之所以能够进行盈余管理是与公司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的。首先,强化独立董事的职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改进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董事对管理层具有制衡作用,独立董事通过参与董事会的运作,可以发现公司经营的危险信号,并对公司的不合规或不当行为提出警告。其次,加强监事会职能,即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确认单独监事的职权、建立外部监事制度等。再次,建立审计委员会,可以提高监控者评判信息的独立性和做出独立判断和能力。
  4.3 完善会计准则及方法,减少盈余管理空间范围
  由于大多数现有的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为管理层提供了极大的判断空间让盈余管理有机可乘,相关准则和制度的编制者应完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方法的运用条件。在成本效益原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也可以通过增加会计信息披露数量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方式相应缩减。
  4.4加强外部监督,提高监管和审计质量
  外部监督主要是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外部审计的监督。一方面,证券监管部门应从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可靠性以及披露的信息含量方面加强管理与监督,对违规公司进行严惩。另一方面,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审计责任的管理和监督,由外部审计机构提供被审计企业盈余管理的评价报告,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
  結束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我国资本化市场尚未成熟。随着会计准则体系的不断修订,信息披露要求走向规范化,证券市场的监管越来越严格,配股政策的逐步完善,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遏制和规避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但是,这种进步主要集中体现在修补一些“漏洞”以应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部分手段,并不能从根除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市场化进程并同时辅之以相应的监管政策是遏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 李涛.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 大观周刊,2011,18.
  [2] 马莹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08,2(下).
  [3] 李琴, 彭云核.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作者简介:张莹莹(1990-),女,汉族,本科,山东工商学院学生,专业为会计学。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展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企业管理成为企业核心工作之一。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则是企业良好运作的基础,是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的。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及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价值。本文主要论述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 管理 质量  财务管理是企业资金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管
期刊
【摘 要】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之一,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使用效率,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增强内部控制建议。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原因 措施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真实
期刊
【摘 要】 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中,营销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营销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营销能力的竞争。营销文化作为最难以模仿的价值体系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首先对企业营销能力和营销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再对中小企业营销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营销文化的塑造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营销能力 营销文化  营销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
期刊
【摘 要】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对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甚是迫切。在介绍黑龙江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分析,最终得出黑龙江省对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期对黑龙江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冷链物流 人才需求  1. 黑龙江省冷链物流及相关企业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黑龙江省标准化种植水平日益提高,政府更是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
期刊
【摘 要】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今天,尽管它的营销战略各不相同,每个汽车企业营销战略几乎都是在宣传其自己品牌的不同品质,进而取得了消费者的喜爱。中国汽车企业也深刻地领悟到,好的营销战略是成就企业卓越销售业绩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中国汽车企业 营销战略  本文通过中国汽车企业的营销战略分析,着重的从中国汽车企业的现状、中国汽车企
期刊
【摘 要】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好的薪酬制度不仅能够吸引人,更能激励员工发挥个人潜力;同时,在企业管理中,薪酬设计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针对快消品行业,如何建立一个既适合企业发展又能激励员工的薪酬制度仍然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全文结合2011年的快消品行业的薪酬特点,分析2012年上半年行业薪酬现状,发现该行业涨薪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由于企业及外部环境的不
期刊
【摘 要】 通过在电费回收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出相应手段与策略,从而减少电费回收的风险,在提升优质服务、构建和谐供用关系的同时,达到有效回收电费的目的。使电力企业经营损失得到有效规避,使企业社会形象得到张扬。  【关键词】 大客户 电费回收 风险规避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市场营销早已演变为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财富积累的最终体现。而电力营销的过程又是供电企业对外的核心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药品零售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以降价为主要手段的竞争模式导致药品零售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整个药品零售行业进入微利时代,这使我国起步较晚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加之受经济体制、经济实力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连锁企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面临问题 发展建议  1. 当前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摘 要】二手市场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发展二手市场无论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有效配置,还是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北京地区市民问卷调查的分析,初步看到了我国二手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于此产生了几点合理化建议。发展二手市场终将成为“利国利民”的一起重要举措。  【关键词】二手商品 二手市场 低碳  我国二手商品市场起步较晚,规模较小,近几年兴起的通过电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项目已遍布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海外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海外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已成为项目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获得留住和使用核心人力资源,提高当地员工和国际员工在海外项目中的比例,以及跨文化沟通以达到海外项目的文化和谐,来更好地促进海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