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思维定势 解构生存空间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i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个来自白洋淀的青年才俊,那个将阅读当做幸福的读书人,那个站在传统与现代融合点的探索者,以他独有的智慧与深度思考,给小小说的创作带来了一次次的惊喜,在小天地中融入宏大叙事,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突破了小小说篇幅短小的局限,一改过去单一的叙事模式,将对小说艺术的唯美追求与对社会宏大主题的深度思考完美地统一在短小的篇幅之中。
  他走过白洋淀文学创作的殿堂,在汲取着传统文化的养分之后,走向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创作的新天地,那些声名显赫的名字,卡夫卡、乔伊斯以及博尔赫斯……那些世界艺术中的瑰宝,怪诞、魔幻、讽喻、象征……蔡楠灵巧地将它们吸收运用到自己的小小说创作中。于是,他在文学的天空中开始自由飞翔。他说:“我觉得我开始进入了一种自由,从未有过的写作形式的自由。”
  于是,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优美无比的澄澈清明的白洋淀水,那一湖水面,有自由自在的鱼儿,有妩媚娇艳的荷花,有令人垂涎的菱角,有蓊蓊郁郁的水草,有相伴左右的亲人,有嬉戏玩耍的伙伴。在这幸福天堂,有着骄人容颜的红鲤是如此地倍受注目倍受宠爱。这是生活的乐土,神往的天堂。这是一幅唯美的图画。
  但是,幸福总是那么短暂,这里的快乐幸福滋生了欲望的海洋。这里的安闲时刻接受着自然的挑战。于是,我们的眼前出现了惊心动魄的搏杀。搏杀的场面从三个层面展开:来自自然的无法抵抗的灾难,久旱无雨,水位骤降,生存的家园不再是世外桃源,不得不选择迁徙;迁徙途中,遭遇来自同类的突然袭击,黑鱼头目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向同类发起了猛烈进攻;红鲤历经艰辛重组家园之后,再次遭受了来自人类的捕杀。三次灾难,她失去了一切赖以生存的根基。
  于是,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条游离在生存与死亡边缘的精灵。在一个暴雨如注的晚上,她毅然选择了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园,带着满腹的幽怨,带着无限的伤痛,带着对新生活的希望,她做出了一个超出常规的决定,她不相信,鱼儿只能生活在水里,她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家园。她清楚地明白,白洋淀再也不是那个充满欢笑的无忧无虑的家园,白洋淀再也没有了亲人与爱人,白洋淀再也不是幸福的乐土,她要砥砺自己,磨掉自己的美丽与娇艳,要用坚韧与信念去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崭新的生活天地。她“不相信鱼儿离不开水这句话。她要创造一个鱼儿离水也能活的神话,她要寻找一块能够自由栖息自由生活的陆地”。她要为白鲢繁衍后代,要为鱼儿最终在陆地上寻找一片可以生存的空间而努力奋斗。
  蔡楠是一个有着忧患意识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悲天悯人的作家;是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将冷静的思考与唯美的追求巧妙地融合在红鲤的伟大壮举中。他相信了“那个夏天过后,陆地上出现了一群行走着的鱼”。他相信了红鲤的愿望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行走在岸上的鱼》,让我们徜徉于白洋淀湖水的澄澈清明、沉醉于红鲤白鲢浪漫的爱情故事、痴迷于红鲤跃出水面行走在陆地上的荒诞魔幻的同时,心中无法不感到凄凉与酸楚,红鲤跃出水面,行走陆地,完成了一次艰难的生命之旅,后面等待着她以及她的家族会是怎样的命运,是不言而喻的。小说在此嘎然而止,留下的将是更为深沉的思索和难以言说的悲苦。
  《行走在岸上的鱼》,用犀利的笔锋勇敢挑起社会阴暗的面纱,用象征和隐喻,冷静地刻画了红鲤的惊心动魄的“异化”过程,不动声色地解构着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人类无节制的欲望。小说“以圆熟的超现实手法和引入适度荒诞的手法”写出了“当代社会中人价值选择的迷惘、失衡状态和人格异化”。
  《行走在岸上的鱼》,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也是一个不老的神话故事,更是人类面对种种异化的痛苦呻吟。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中学]
  
  [附]
  
  行走在岸上的鱼
  蔡 楠
  红鲤逃离白洋淀,开始了在岸上的行走。她的背鳍、腹鳍、胸鳍和臀鳍便化为了四足。在炙热的阳光和频繁的风雨中,红鲤细嫩的身子逐渐粗糙,一身赤红演变成青苍,漂亮的鳞片开始脱落,美丽的尾巴也被撕裂成碎片。然而红鲤仍倔强而执著地行走着,离水越来越远。
  其实红鲤何尝不眷恋那清纯澄明的白洋淀水呢?那里曾是她的家园呀!那荷、那莲、那苇、那菱,甚至那叫不上名来的蓊蓊郁郁密密匝匝的水草,都让她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她和她的父辈母辈、兄弟姐妹在这一方碧水里遨游、嬉戏、生存,实在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啊!更何况红鲤是同类中最招喜爱最受羡慕最出类拔萃的宠儿呢!她有着与众不同的赤红的锦鳞,有着一条细长而美丽的尾巴,有着一身潜游仰泳的本领。因此红鲤承受着同类太多的呵护和太多的爱怜。
  如果不是逃避老黑的魔掌,如果不是遇到白鲢,如果不是渔人们不停息的追捕,红鲤也许就平静地在白洋淀里生活了,直到衰老死亡,直到化为白洋淀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厄运开始于那个炎热的夏天。天气干燥久无雨霖,白洋淀水位骤降,红鲤家族居住的明珠淀只剩下了半米深的水。红鲤家族不得不在一天夜里开始向深水里迁移。迁移途中,鲤鱼们遭到了一群黑鱼的袭击。那是一场心惊肉跳的厮杀。黑涛翻腾,白浪迸溅,红波激荡。鲤鱼们伤亡惨重。最后的结局是红鲤被黑鱼族头领老黑猎获,鲤鱼们才得以通行。
  其实老黑早就风闻着垂涎着红鲤的美丽。因此老黑有预谋地安排了这次伏击战。老黑将红鲤俘获到他的洞穴,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享受着红鲤,折磨着红鲤,糟塌着红鲤。红鲤身上满布啮痕和伤口,晶莹剔透的眼睛不几天就暗淡了下去。红鲤忍受着、煎熬着,也暗暗地寻找着逃跑的机会。
  中午是老黑最为倦怠的时刻。为逃避渔人们的捕杀,老黑不敢出洞,常常是吃完夜间觅来的食物后便沉入梦乡。这天中午,红鲤悄悄地挣开老黑粗硬尾巴和长须的缠绕,轻甩尾鳍,打一个挺儿便钻出了黑鱼洞,浮上了水面。红鲤望见了水一样的天空,望见了鱼一样的鸟儿,望见了树叶一样飘浮的渔船。老黑率领一群黑鱼一路啸叫追逐而来。红鲤急中生智,躲到了一只渔船的尾部。她看到渔船那个头戴雨笠的年轻渔人甩出了一面大大的旋网,旋网在空中生动地划一个圆,便准准地罩住了黑鱼群。
  红鲤扁扁嘴,一个猛子扎入深水,向远处游去。接下来的日子,红鲤开始了对红鲤家族的寻找。寻找一度成为红鲤生命的主题。在寻找中,红鲤的伤口发了炎,加之不易觅食,又饿又痛,终于昏倒在寻找的水道上。
  这时,白鲢出现在红鲤的生死线上。白鲢将红鲤托进了荷花淀。白鲢用嘴吮吸清洗红鲤的伤口,一口一口地喂她食物。红鲤便复苏在白鲢的绵绵柔情里。
  荷花淀里便多了一对亲密的俪影,红鲤红,白鲢白,藕花映日,荷叶如盖。红鲤和白鲢在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听渔歌互答,看鸥鸟飞徊,享鱼水之欢。白鲢就对红鲤说,天空的鸟自由,也比不过我们呢,它们飞上天空,不知被多少猎枪瞄着呢!红鲤就提醒说,我们也不自由呀,荷花淀外的渔船一只挨一只,人们各式各样的渔具,都在威胁着我们,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会成为网中之鱼呢!
  果然,不幸被红鲤言中。一个午后,白鲢和红鲤出外觅食,兴之所致,便远离了荷花淀。他们穿过了一道又一道苇箔,绕过一条又一条粘网,闪过一只又一只鱼叉,快活地畅游、嬉戏、交欢。他们来到了一个细长而悠邃的港汊间。这时一只哒哒作响的渔船开过来,白鲢看见一柄长长的渔杆伸下,一个圆乎乎的铁圈拖着长长的电线冲他们伸来。白鲢用尾巴一扫红鲤,喊了声快跑,便觉一股电流划过,一阵晕眩,就失去了知觉。
  红鲤亲眼目睹了白鲢被电船电翻打捞上去的经过。红鲤扎入青泥中紧贴苇根再不愿动弹。她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念头强烈地震撼着她:离开这里,离开水,离开离开离开──
  天黑了,一声炸雷响起,暴风雨来了。红鲤缓慢地浮上水面。暴雨如注,水面一片苍茫。红鲤一个又一个地打着挺儿,一个又一个地翻着跟头。突然又一阵更大的雷声,又一道更亮的闪电,红鲤抖尾振鳍昂首收腹,一头冲进了暴风雨,然后逆流而上,鸟一样跨过白洋淀,竟然飞落到了岸上。
  那场暴风雨过去,红鲤便开始了岸上的行走。
  此时红鲤的腹内已经有了白鲢的种子,可悲的是白鲢还不知道,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了。就为了白鲢,她也要在岸上走下去。
  红鲤不相信鱼儿离不开水这句话。她要创造一个鱼儿离水也能活的神话,她要寻找一块能够自由栖息自由生活的陆地。
  那个夏天过后,陆地上出现了一群行走着的鱼。
其他文献
第Ⅱ卷现代散文阅读分值大,失分率高,不少考生称之为失分岭、伤心坡,究其原因,不外乎平时读书少,语感弱,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再则是训练缺少针对性,解题不得要领。文章是有章法的,鉴赏是有规律的,阅读当然也是有“法”可依的。这里,我们不妨依据高考真题,进行技法研究,准确把握命题特点,从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第一招:定准区间    命题人命题总是有依据的,这依据就存在于文本中的某个区间。做题
期刊
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他知道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他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  这种声音叫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
期刊
读刘建超的小小说《将军印》,主人公——“将军”身上激荡着的大义凛然、刚正不阿以及诚实守信的精神感人肺腑。作者摈弃一切矫揉造作之态,运用鲜活的细节写人。作品特别在组织材料、描写事物,以及通过烘托渲染等表达技巧来刻画小说的人物,发掘出深刻的主题,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  (一)借助环境描写渲染紧张气氛。小说的“形象性和流动性是场面描写的基本要求。只有把空间形象的展示与时间过程的
期刊
三十年呵 是三十扇   推开向远海的 历史之  窗洞开着   沧海的胸怀与 星空的视野  每一扇窗外都打开一片  波澜壮阔的 中国的风景   百舸竞渡 万鸟回旋  每一代国家领导人颅顶上  飘坠的白发 都拉开一道  熠熠的窗帘    三十年呵 是三十本 厚厚的日历   一页一页飘落 远洋的征帆   深山的苗圃与 牡丹的名片  飘落 旗帜的投影  广场的花海与 飞船的尾焰  飘落 月亮的诗集  统计
期刊
2009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有15套对成语进行了考查,为了帮助广大师生全面地把握该考点的考查走势,现从取材、题型、解答三个维度上对15道成语试题作如下透视:    一、取材——四冷十热    1.成语爆出四个冷门。2009年高考共考查了50条成语,其中46条成语属于“常见”、“常用”的范畴,但另有4条成语属于“冷僻”词汇,有的就连中学语文老师也感到陌生,大爆冷门。这4条成语如下:  (1)身处春
期刊
何川洋,一位2009年的高考学生,一位高考分数为659分的重庆市文科高考状元,在短短的半个月里,他的人生经历了“从‘王牌’到‘弃子’”的大起大落。据《南方周末》的预测:“重点大学录取已近尾声,在各个重点中学的光荣橱窗中,新一轮的状元和名校录取生即将被张贴展示。而可以预见的是,在南开中学光环围绕的荣誉橱窗中,不会有田中,也不会有何川洋。”(《重庆状元:从“王牌”到“弃子”》,《南方周末》,2009年
期刊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儿: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只能有出息点儿。我选择在一个夏天离开,那是一个炎热的晌午,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
期刊
自古诗人爱月亮,李白更是和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纵观李白现存的1044首诗歌,直接或间接写月的,竟有320多首。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月下独酌》、《静夜思》、《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初月》、《古朗月行》、《关山月》、《把酒问月》、《雨后问月》等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澄澈空灵的月,在童年诗人的心中至高至明至皓,从此成为诗人一生
期刊
一、在文中的含义    ●命题角度一: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  【高考例题】(浙江卷,选文为大卫·洛契弗特的《魔盒》)14.联系全文,在横线处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字)  【相关段落】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伦敦城。灯火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
期刊
【原创文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新华社报道,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有关部门的说法是,为了“使汉字更好地遵循统一的规则”。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  这件事在网上产生热烈争议。在网上调查中,多数网民认为此举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