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与写相辅相成,读与写之间的良性互动是读写结合的重要联通手段。然而,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至今没有完全理解课标的教学理念,仍然将阅读课与习作课视作各自独立的课程类型,导致在语文教学的设置上明显存在读就是读、写就是写,彼此根本没有结合,甚至还出现严重的割裂。其主要原因如下:
  1.“累積”被忽视
  学生掌握知识和累积知识主要通过阅读,通过一定知识“量”的积累,实现知识“质”的飞跃,即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然而,在阅读教学中,读与写却未能有效结合起来,不少教师忽视了读对写的“累积”意义,使读简单地滞留于文本的表面,没有将阅读课堂中的语言运用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是学生无法从阅读中内化“吸取”和外化“倾吐”的最主要原因。
  2.“对话”不重视
  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跨越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教师理应瞄准培养学生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习作的能力等教学目标,为他们说话写话以及习作提供教材依托,在常态课堂中切入读写训练。但是,在阅读教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这种目标意识,未能通过课堂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地关注“对话”教学并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这种忽视“对话”的阅读教学,造成学生的阅读累积与说话训练相脱节。
  3.“动笔”无落实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提供例文让学生借鉴、评论及赏析其写作方法,而后再去指导学生进行学写、仿写和变写等。但是,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小学生的发展是要经历从模仿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创新这一认知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将课文作为最好的教学样本牢牢抓住,导致阅读理解和习作训练被不知不觉地割裂或存在重阅读训练轻习作训练的倾向。
  4.“结合”失偏颇
  读写结合是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最有效的途径,然而现实中却被功利化、形式化和机械化。功利化——过分追求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和强调教学过程的一致性,没有适时安排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化——过分追求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强调知识传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没有站在语文教学的整体与全局的高度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机械化——过分追求读写之间各个组成要素的相互对应,强调读写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没有通过活用教材内容来构建读写生态结合圈。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使学生能将读中产生的新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融合,笔者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把握吸收累积这一基本点
  由于学生年纪小、生活经验有限、书本知识有限等,其习作时常常陷入无话可说、无素材可用、无兴趣可言等境地。为此,教师首先要由此及彼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细致体会文本的字、词、句、篇等外在语言;其次要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读字学词、遣词造句、解句析段、以段谋篇;最后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像剥笋一样从阅读中层层吸收他人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叙事写人类的文章,就指导学生着重学习如何写事情的发展脉络,掌握写作顺序,着重通过学习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抒情写景类的文章,就指导学生重点学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写景手法;对于介绍说明类的文章,就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把握事物的特征,帮助学生学会抓住事物最本质、最关键的特点进行介绍说明。实践证明,这样能使学生对文本的优美词句、写作特点、语言风格、结构布局以及文章构思等方面有所积累。
  二、抓住课堂练说这一关键点
  在日常的阅读课堂上,笔者尽可能多创造一些练说的机会给学生,鼓励学生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如,在教学《翠鸟》(统编本三下)一课时,为了给学生创造练说的机会,笔者先后设计了五个方面的问题:(1)出示翠鸟简笔画,让学生说说该怎么给翠鸟各部位填上颜色。(2)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写得这么美?哪句话最精彩?(3)翠鸟的翅膀、颈部、尾巴为什么不写呢?你知道原因吗?(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的呢?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5)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反复练说,不仅直接锻炼与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还从整体上深化了其对文本的品读、理解与把握。当然,在开展练说之前,首先要想办法令学生想说,其次要下功夫激励学生敢说,还要调动学生有兴趣说。这种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随之练说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其独立感知语言乐趣与灵性的能力,同时还会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压力。
  三、聚集迁移写作这一核心点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笔者有意识地站在学生习作的角度,帮助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感受体会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累积外化为书面语言,实现阅读理解向文字表达的过渡与迁移。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统编本三上)是一篇结构鲜明、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的写景文,是学生阅读理解和习作训练的极好范本。教学时,笔者首先从文本描绘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入手,让学生把表达时间的词语从文本中寻找出来,学生们很快地从文本中找出了表示时间性的词语——春、夏、秋、冬。其次,引导学生发现这四个词语在文本中依次出现的顺序,恰好是一年四季的顺序,并由此告诉学生若分别按年、按季、按月、按日顺序写作,都可称作为以时间为序写作的文章,这是让学生们初步体验文章的写作顺序。再次,让学生观察、思考文本开头和结尾自然段与中间自然段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一步骤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们懂得“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关系。最后,引领学生们跟着四季递进的脚步走进文本去领略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比拟、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写景文章的难度,要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只做到完整叙事是不够的,还要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增色,追求语言优美生动,让文章鲜活起来。
  四、夯实结合点这一落脚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吸收累积,还是课堂练说,甚或是迁移写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依托文本抓准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习作实践。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注重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用心考虑其年龄特点、心理认知情况以及教材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时机,引导学生将文本解读的兴趣点与关注点、文本内涵的核心点与侧重点、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与突破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实现读写结合功能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下面,是笔者与学生一起学习高洪波儿童诗《我想》的片段: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成功的奠基石,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理想。
  生:我想做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生:我想做一名好医生,救死扶伤……
  师:由于你们年纪还小,或许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理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愿望更是每天都会不一样的,眼下你最希望实现的美好愿望是什么?
  生:我想变成一只蝴蝶,与太阳公公玩捉迷藏。
  生:我想成为一朵小白云,把快乐洒满大地。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放声读一读《我想》这首诗,读完后你们是否也想学着作者高洪波写一首诗?
  不管学生所写诗的质量如何,我们最看重的是他们的写作兴趣。回顾与学生一起学习这首诗的情景,学生读了、写了,更重要的是体验了习作的快乐。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写话是二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什么要从二年级开始进行写话训练呢?首先是基于学生阅读量与识字量的考虑,因为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整个学年要求学生会写的只有300个字,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少,词汇积累不多。其次,是跟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有关,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具有了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写话训练是从认知到语言规律的最佳选择。课标对低年级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阅读策略单元,成为其一大亮点。编者在三年级上册用一个单元让学生集中学习“预测”阅读策略,穿插一系列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学用阅读策略。“预测”阅读策略是全新的话题吗?肯定不是,教师一直在用。当教育部教材编写组将其与“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组成基本阅读策略编入统编本教材后,其地位骤然提升。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指出,要加强“六个意
“觀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学生习作中落实这一要求呢?依托文本教材,注重主题积累,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结合统编本教材特点,笔者以第二学段学生需要积累的内容为例谈谈教学体会。  一、观察主题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
语境是读者理解语言文字必不可少的语言环境。着眼于语境的意义、功能和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现文本情景,丰富词语含义,让学生掌握文本理解的语境化策略。通过语境,架设文本、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桥梁,实现文本本真意义与学生理解主观意义的视界融合。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标点符号,放置于不同语境下,就具有不同意义。语境是破译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密码。  一、关注语境意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单个语言文字
所谓悟读,就是理解性阅读,是对文本展开的探究性学习,是读者充分理解文本引申义,体会作者情感的一种阅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情感诵读、角色演读、语言赏读、拓展阅读等,为学生营造悟读氛围,让学生产生悟读思维,提升学生的悟读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情感诵读,营造学生悟读氛围  诵读是实现悟读的重要途径。所谓诵读,未必要声音洪亮,而应急缓有致,多种感官参与,全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短时高效已然成为阅读教学的总体追求。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的阅读方法已经不能胜任高效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文本内容出发,抓住重点段落教学。所谓“重点段”,一般来说是指文本中最能表达文章主旨或者文本语言特色的段落,它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紧密相连,也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点与突破点。  一、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重点段落内的关键词一般有着揭示段意、概括写作主旨、暗示作者写
【摘要】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立足社会并实现自身发展的基本能力。高淳中专钳工技能教学以三段式技能训练模式夯实了学生技能基础,满足了部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提高了技能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技能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15-02  【作者简介】丁金水,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京,2113
最近听了几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课,看得出来,大家对此次上课非常重视,都希望借此机会好好磨炼与展示一下自己。有的不仅借鉴了名师的教案设计,还融入了自己的备课思考;有的为了与众不同,突出个人的主张,逐字逐句书写教案;有的为此还悄悄地借着其他班级学生试上教学内容……从那整齐书写的教学设计、精心准备的课件、充满期待又略显紧张的情绪,不难看出他们的敬业与认真。他们仿若去赴一场盛大的宴会,精装细扮,想把惊
【教材简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生命 生命》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三件小事揭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表达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是一篇抒发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生活阅历有限,在理解生命的意义上有难度。因
提到文本阅读,我们都会想到只有深读、细读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不然,文本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方式的阅读所指向的训练方向也完全不同。教师应该根据文本内容的特质、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阅读方式,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汲取信息,在浏览泛读中提升概括能力  教材中有一些内容浅显、语言浅近的文本,如简单的童话寓言故事,明了的科普类读物等。阅读这一类文本就需要教师从文本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