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创新能力;兴趣
  
  一、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破旧立新。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才会懂得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首先,每一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观念、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教师平时要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把心中的创意用实践来验证,而后再总结、提炼,得出切实可行的结论。唯有这样形成的教育思想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值得推广和被别人采纳的,才能真正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是让孩子热爱数学,渴望探索,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勇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有趣的故事和与实际有关的例子,说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及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一个教师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内角三兄弟之争》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住着三个内角,平时,它们三兄弟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老二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它指着老大说:“你凭什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再也围不起来了……”“真的吗?那这是为什么?” 老二不太相信。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回答: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带着老二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加强了对本节知识的渴求,激发他们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
  三、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
  一个人的思维风格决定了他驾驭自身智力和知识的能力,整个创新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发展过程。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大有益处。数学解题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更应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引导学生产生一些巧妙的解法,优化解题策略.
  四、多动手、勤实践,是提高创新能力的保证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让学生多实践。因此,教学中做到:
  1、多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2、多让学生提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诚然,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是不恰当的,甚至是荒唐错误的,但是,只要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动过一番脑筋进行了思考,况且,提出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再者,不可能提的问题都是错误的。
  3、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实践更有利于创新。所以我开创一切条件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例如,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到课外去联系实际,可获取更直接的信息,也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五、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成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虽然学生懂得了计算的方法,但却缺乏自身对这知识的感悟、体验。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在解题中应该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
  总之,在教学中应当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确保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自主、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版
  [2]唐松林《论创造性教学模式》外国教育研究2001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时代的特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阐述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以求共同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文因道存,道以文显”,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表现思想内容,文和道密不可分。德育因素在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往往借助于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据中国互联网中心公布的数据,在迅速增长的网民中,学生用户占21%,是最热衷上网的一族,这远远超过了计算机从业人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只有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知识;只有加强学法指导,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初中历史教科书,语言简洁,述说简单,图文并茂,于是,有的老师认为历史课“好教”,学生也产生历史“好学”心理。然而,考试成绩达到理想的不多,什么原因呢?经过观察和思索,我认为这与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谈谈本人在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的几点做法。  一、引起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数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给学生讲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数学小故事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与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功能、标准、方法单一,主体错位;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具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多种功能。本文就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评价 以学论教    一直以来,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是否完美,一直用这样的一个标准:即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人际关系多元化的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才除了具有扎实、广泛的知识技能外,更应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其中独立自主的能力、坚强的意志是适应社会所必备的品质。幼儿教育是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理能力,是使幼儿独立自主,养成自理习惯的最佳时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  
【摘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有创设情景,组织活动课, 实地考察,撰写论文等。在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终生学习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历史教学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是指把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教学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教学法引入到历
摘要: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特别重视“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评价都特别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方式的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预习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初步理解,使学生更自信地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学生真正融入数学学习全过程,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
【摘 要】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数感、用数学的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操作层面的狭窄范畴,它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
什么叫“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通俗地讲:“阅读理解”指的是,阅读文字材料并理解其内容及涵义。严格地讲,“阅读理解”指的是,通过认识语言形式与结构而获得全部文字信息的过程。因此,“阅读理解”绝不是一种简单、消极、被动的学习活动,而是一种复杂、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可以说,它是一种书面交际活动——读者与作者双向交换信息的过程。  随着国内外英语测试方法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