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haoba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有着“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人文教育传统和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冲击,我们许多丰富的传统资源被边缘化,甚至消失殆尽。特别是西方腐朽文化和“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念已经开始影响着新一代青年的价值取向,甚至导致了某些人民族自信心的失落和民族意识的淡漠,使价值尺度走向了西化。所以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显得更为必要。历史新教材不但提高了对历史学习方面能力的要求,更强调了对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贯穿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更突出了人文精神。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目的不是培养历史专家而是让学生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给学生一种历史思辩的能力,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谈一点浅显之见。
  一、通過挖掘教材中的历史史实,用榜样的力量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教材中敢于创新的人物和事迹多不胜数,例如:在思想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敢于革新,挑战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东汉前期杰出的唯物思想家王充,提出了“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唯物思想主张,反对当时被汉王朝推崇的“天人感应”说。宋代平民毕什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化交流的加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宋代指南针的发明并西传,为实现欧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从此世界由局部历史逐渐融合为整体。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等等。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把创新榜样制作成鲜活的素材,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以评价历史人物的留白艺术为手段,引导学生发展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历史人物的事迹是评价这个历史人物的最基础的标准,而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评价。所以,我常常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结合对历史人物的个人见解,并根据自己兴趣所向的不同收集大量资料对人物进行评价论证。给学生留下教学的空白,提供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亲生体验历史人物,让学生自己去填补历史。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在的创造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更多的学生能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三、通过科技的进步或落后直接导致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的价值和重视科学的必要性
  利用历史人物对权威的批判、对真理不断追求的事例来培养学生具备追求科学的品格和思想。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可是在这种新的理论中对唯物主义的宣传却触怒了教会,被宗教裁判所判火刑处死。但是我们从这里却学到了为科学的发展执着追求直至最终献身科学的精神。可通过给学生看纪录片、人物传记等给学生直观的科学精神体验,以培养学生养成对科学的信仰和真理的追求,养成良好的人格,为今后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做准备。     四、通过亲身经历追求真理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
  我让同学们收集中学教材包括初中教材中对李鸿章这个人物的评价结果,当然了同学们几乎一样的得出结论——卖国贼。我根据同学们得出的结果给同学们布置了一篇历史小论文,题目是:李鸿章是个爱国者。请同学们从决然相反的角度来挑战传统的评价。对于完全对立的角度,对于挑战传统的观念,同学 既兴奋有感到无从下手,当时我和另外几个教师的合作下,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历史文献书籍和网站名称。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在亲身体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和奋斗的艰辛。这种科学情感可以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学习历史,提出历史问题,解决问题,历史才会进步,时代才会前进。培养了学生养成对科学的追求和勇于挑战科学的精神。
  在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人文立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有选择地“乐从”,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地“体验”中了解历史,在“体验”中内化升华自身的人文素养。
其他文献
有关专家提出,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保障。而教学录像对课堂教学研究具有独特优势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使观看者把握围绕课堂教学前后的多种信息、获得整体性理解;它围绕焦点综合了教师和研究者、甚至学生的多种观点;它也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材料,使用者可以多角度进入教研。教学录像这些优势,使它符合教师教学、学习和研究的需要,为教师成长提供了一个便捷、有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突破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积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直觉思维,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初中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进而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直觉思维的特点  (1)简明性。直觉思维是通过
期刊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都接触过硬笔书法,但却是初次接触毛笔字,学生的起点低,所以说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书法指导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需要注意指导学生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达到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的目的,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案例:软笔书法《横》的教学  知识与技能:学会横的写法,掌握横的起笔、行笔、收笔的方法,知道什么叫逆锋、中锋、回锋。会写
期刊
初二物理启蒙教学的两个特点是。第一,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3~15周岁之间,这年龄段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比较敏感,易于接受,好奇心强,都急于想了解一切未知的东西,可是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却是一张白纸;第二,初中物理教学,以感性观察为主,定性分析多,定量计算少,也是以后学习物理的第一阶梯。下面就如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学要求来做好启蒙教学,浅谈几点体会。  一、以实验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
期刊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是所有英语教师最为头痛的事了。它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一直以来不断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下面分析一下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产生分化现象的原因。  首先,我校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经调查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的要求不高
期刊
略读教学是与精读教学相对而言的。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忽视略读课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存在一些误区。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什么区别?怎样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是略读教学?怎样的教学把握、教学安排是讲读教学?如何正确地把握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教学呢?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
期刊
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学科,要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需要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语文高效课堂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压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获得高效发展。如何实现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提高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工作都依赖兴趣”。课堂教学的关键是
期刊
redining 2 的教学方法。主要给我们从理论上探究了该如何高校有效的对reading 2 部分进行解析。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第七章关于语言“语言知识”的说明里提到: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学活动应该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要杜绝但村的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每个学生都不应该等待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递,而因该基于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铭感地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赋予这些经历以意义。教学的方
期刊
生活不仅有现实的苟且,更有诗与远方。——题记  白落梅曾说:“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确实如此,面对种种现实,我们可能会心酸,可能会痛苦。何不选择在生活中寻找一份“诗意”快乐地生活呢?  诗意地生活,是过一种简单而又朴实的生活。那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舍弃官职利禄,醉心于田园之间。“带月荷锄归”,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选择诗意
期刊
一、英语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人能使课堂内容像磁铁般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人学习状态,有效的导入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明确学习内容,优化学习效果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英语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施之教法,贵在启导。“导人”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