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键和π-π诱导的二维双层Zn(Ⅱ)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能

来源 :无机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间苯二吡啶(1,3-dpb)和4,4'-二苯醚二甲酸(H2oba)为配体,溶剂热合成了一个二维锌配位聚合物{[Zn(oba)(dpb)]·H2O}n (1),对其进行了红外,热重,粉末单晶衍射等表征,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C2/c。相邻的Zn(Ⅱ)离子通过连接oba2-和dpb形成二维波浪形面,两个相邻的面相互互锁形成2D→2D的结构,并且面与面之间存在氢键。两组2D→2D的结构通过π-π作用进一步形成双层的二维超分子网络。此外,本文也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其他文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或智力水平,往往表现在他的解题之中。习题练习不但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简单的形式性练习,只能是蜻蜓点水,无思维价值;复杂的题海式练习,只能是事倍功半,违背学生的学习规律。心理学研究证明:练习量超负荷,会使学生学习效率递减,智力迟钝。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质”“量”并重,重视练习设计的“营养价值”,让学生在少而精的作业练习中
用缓慢挥发法和水热法分别合成了镍配合物NiLPy(L=5-溴-2-羟基苯基苯基酮-4-甲氧基苯甲酰腙,Py=吡啶)(1)及铜配合物Cu(babh)2(Py)(Hbabh=查尔酮苯甲酰腙,Pv=吡啶)(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
制备了2个含有叠氮根和硫氰根配位单元的3,4-双咪唑噻吩(L)的锰(Ⅱ)配位聚合物[Mn(L)(N3)2(H2O)]n(1)和[Mn(L)2(SCN3)2]n(2)并报道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和2是通过3,4-双咪唑噻吩与四水醋酸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结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学习能力?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设计情境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教学中  课堂设计过程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有限,再加上天性好动,注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对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创设有效情境、促进主体学习,让情境真正成为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的一座桥梁,是当前一个亟须探索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有效情境创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味性——激趣且省时有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以3-吡啶醛和(1R,2R)-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1,然后,用配体L1和AgNO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L1)(NO3)]n(1),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粉末
设计合成了4种含不同芳香取代基团的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配体(2-乙酰基吡啶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L1-H)、2-甲酰基吡啶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L2-H)、2-甲酰基噻吩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L3-
这是一次校级数学观摩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策略——替换。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
我在平时听课中,发现当前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不论在理念上还是在技能上,与新课改的要求都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有必要对具体的数学课堂提问进行深人的研究,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必须以“真实”为基石。所谓真实,就是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实实在在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然而,存实际教学中,却有不少教师在不切实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