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字立情立文心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jzs1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为目的与内容的教育。文萃小学建构慧写课程,于书法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力求借助具身认知理论,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体验式教育教学路径。在离线具身体验、实境具身体验和实感具身体验中,指导儿童领略书家的心灵,体验书法传递的情感价值,唤醒学生的情感经验,在立字立情中,实现正心、童心和幸福心。
  [关键词]体验;慧写课程;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7-0014-04
  [作者簡介]凌红,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江苏苏州,215021)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幸福365,儿童新生活”是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自建校伊始便设立的课程哲学。在此指导下,文萃小学建构了“幸福365积极品质体验课程”,旨在以体验式教育教学为路径,培养学生“创造力、勇气、仁爱、合作力、责任感、信念”等六大积极品质,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慧写课程”属于该课程体系的语言与人文课程领域,试图通过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书法课程的同时,探究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路径,使书法教学在“具身体验”中,融人情感教育元素,从而实现“立字立情立文心”的课程目标。情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为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产生,不能全靠说理,主要的是一种体验。情感教育的“学科渗透性”和“体验性”,是我们以体验式慧写课程渗透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儿童立场,建构基于情感教育的慧写课程
  慧写课程站在儿童立场,以儿童的生长规律、身心特点和终身发展为教育基础。该课程的内容为:一是严格依照国家课程规定的书法课程实施标准,开足开齐;二是探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索体验助升情感的元素;三是开设校本课程,从硬笔和软笔两个维度,满足全体和部分学生的幸福发展诉求。
  1.把脉成长,让情感教育有据可依。
  2013年1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提出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强调书法课程的内容为“识字和写字教学”,基本目标为“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关注个性体验,要“融人审美”,提升“文化素养”。这些,都为慧写课程的“体验路径”和“幸福品质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2.奠基幸福,让情感教育找准方向。
  慧写课程是基于学校六大幸福积极品质总目标基础上,提出的“立字立情立文心”的目标课程,让文萃小学的学生在识字、写字中,渗透情感教育元素,提升审美和素养,进而培育文萃娃的“家国情怀之正心、阳光美好之童心、生活学习之幸福心”。
  3.守望童心,让情感教育留住美好。
  文心即文萃娃的“正心、童心和幸福心”。慧写课程的对象是儿童,要在书法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借助对书家作品临摹的体验发现书家的人格智慧,促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树立家国情怀,以正己心;保有阳光美好的正能量,以守童心;探寻生活和学习的意义,常怀幸福心。
  二、具身体验,洋溢情感教育的书法教学策略
  慧写课程以体验为基础,培养儿童情操,提升儿童审美和文化素养。它以具身认知为理论指导,借助体验式教育教学的路径,探究书法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建构学生知识体系.应该依赖学习者自身的感知、体验,要借助身心融合的体验式教育教学。
  1.实境体验,感知书法符号的情感意趣。
  实境具身体验强调在书法教学中为学习者营造真实的学习场域或创设情境,以实现儿童“感同身受”的情感历程。例如,教学“女”时,教师不止于教学识字和笔画书写,而是展开了一个贯穿古今、令人深思的“奇妙女儿国”。教师将一个“女”字在甲骨文、金文、隶书和楷书中的不同形态和字体演变,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人情入境之后,教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学生回答:“没想到在甲骨文中,‘女’的形状像是一个人跪在地上,服侍别人。我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文字最开始是很形象的,就像在画这个事物。‘女’字很奇妙,看来汉字还有更多的秘密需要我们去发现……”接着,教师又出示“妈、好、妙、妍、嫣”等女字旁的字,学生借助配套图片,认识到“女”字作为一个符号,代表的意义很多,如美丽和道德高尚等。原来,同一个汉字可以被不同的时代赋予多元的、丰富的艺术与价值。此时,学生又加深了对“女”的内涵的了解,感知到汉字的奇妙和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两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情感由诧异惊奇到感慨满足,再由奇妙有趣到欣喜赞叹,一条情感线跌宕起伏。学生在实境体验的书法学习中,感知到书法作为一种实用符号,承载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历史渊源。由此,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神秘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甚至对尊重妇女、向往美好的认识又增添了一层非凡意义的认同。
  2.离线体验,感想书家人物的智慧心灵。
  离线具身体验完全不依赖具体情境,只通过学习者的自身经验或他人描绘,而实现学习者情感建构的体验。例如,教学“寿”字,师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生纷纷交流:“想到了爷爷/奶奶过60大寿、电视上的寿星、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寿桃。”学生的情绪高涨,一下子思绪纷飞,浮想联翩。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寿”字的内涵与传递的情感,教师进而出示王羲之、赵孟、柳公权、颜真卿、褚遂良等书法名家写的“寿”字,并进行“寿”的字形、含义和故事的讲解。待教师讲到《雪蓑献寿戏衡王》的故事时,学生们都非常安静地聆听。教师采访学生心得,学生纷纷感言:感受到雪蓑的聪慧;书法家的洒脱;衡王对“寿”这个字的喜爱;“寿”是最好的祝福;我记住了那一“点”,不会漏写了……
  借助自身经验联结对生活的理解,学生为“寿”字浇筑初步的认知和情感。故事带人,激发自身的想象;学生借助脑海中构建的人物,欣赏到书家的洒脱笔墨,感慨人物的睿智聪慧。雪蓑不畏权势,从容以对,正气凛然的形象深入到学生心田,情感教育的正心目标恰到好处。   3.实感体验,感悟笔墨线条的独特表达。
  实感具身体验是在教学中让学习者亲身感受,借助自己的身体对外界事物或环境的最直接感触而产生感悟、提升情感的体验。例如:教学软笔书法的幅式,不少学生对条幅、中堂、对联、斗方、横批和扇面等的理解只限于浅层认知,并不能深层次领略其幅式之美。这时,教师结合校内书法课程中心的资源,带着学生走进课程中心,让学生亲眼看到这几种幅式,比对各种幅式的特点。随后,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幅式,用软笔书写。课堂最后,教师还布置课外拓展作业,让学生去苏州博物馆和留园等园林找寻课堂中介绍的几种书法幅式,等到下节课再交流自己的体验历程。
  教师能够借助校内书法课程中心的资源.让学生感受各种书法幅式的形态和特点,让学生动手去做和写,感悟笔墨线条在不同幅式中的字形变换与字体布局;能够借助地方浑厚的书法资源,让学生走向传统和专业,近距离接触名家大师,领略中国书法的形态之美、布局之美和传情达意之讲究。在这样的三个环节中,书法作品情感表达传递出来的意境和情趣,或书家所传递的态度与人格,便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深处,也将浸润在他们的血液中,唤醒自我对待外界和内心的独特的审美意趣与丰富情感。
  三、内外兼修,建构情感教育的书法教学资源
  书法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渗透,不仅需要在教学中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还应具备相应的资源,以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
  1.完善条件性资源,营建书法教学的“情感平台”。
  完善条件性资源,要从媒介、人力、场地等方面着力。一是营建浓郁书香氛围的书法课程中心。文萃小学建设古色古香的书法课程中心,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以水墨书法为基调布置墙面底色,以青云石砖铺设地面,营造书香氛围。在中心教室配置古铜色桌椅和文房四宝,以体现书法的意境情趣。墙壁悬挂师生和名家作品,使人置身书法的美好之中。二是建设体现书法情感教育的书法角。在每一间教室,开辟书法角,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张贴硬笔书法。在每一个走廊,镶嵌历届学生书法作品,让学生时时欣赏,借助书法与优秀的学长跨时空对话。三是合理规划实施课程的基础与个性化课时。每节语文课预留10分钟时间书写硬笔,每周一节书法课。设置短课时,每周三节20分钟的午间习字时间,在舒缓高雅的音乐中,将情感诉诸笔端,让学生畅游在笔墨线条的美妙之中,抒写情志,陶冶情操。
  2.提升素材性资源,搭设书法教学的“情感桥梁”。
  提升素材性资源,主要体现在对知识、技能和活动等的开发上。一是引进来,纳源头活水。邀请苏州市书法协会专家,开展面向教师的长线培训和面向学生的书法讲座。在亲近大师中,走近书法,感受魅力。二是走出去,重躬行实践。组织教师和学生参观苏州博物馆的书画展,参加各种校外书法展评活动。在宽广视野中,亲近书法,领略博美。三是抓活动,以评价导向。开展学校翰墨书香节,组织汉字书写大赛、软硬笔书法竞赛和进社区书法展等活动,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专家评明确导向,促进学生在相互融通中,在实践交流中,陶冶情志,提高素养。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祖国文化的结晶,亦是书家心灵的传递。慧写课程,以识字、写字为基本内容,重具身体验的教学策略,于教学内容、教育形式和资源保障中,探究情感教育的渗透和浸润。在具身体验书法教育中,通过引领学生探知汉字渊源、书家智慧、艺术特色和文化底蕴,来唤醒儿童的家国情怀、美好心灵和生活意趣,从而在立字立情中,实现文萃儿童的正心、童心和幸福心。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殷明,刘電芝.身心融合学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意蕴[J].课程·教材·教法,2015 (7):57-65.
  [3]董菱,书法艺术情感教育论析[J].书法.2009(11):78-81.
其他文献
“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的主题,精准地指向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因此,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的研定为“许学生一个生长的晴空,让学生在课堂有看得见的生长”。围绕这一专题,刘老师改进了教学设计。几番磨课之后,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感悟。  一、激趣,引发生长  激发学习兴趣,不代表没有原则,没有技巧,没有底线,千万不能理解为只言“趣”而不谈“学”。因此,我们
对话嘉宾:1.李响,第12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书法)评委,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校长;2.张玲珑,江苏省常州市武选区刘海粟小学发展中心副主任,书法教师,第12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书法)一等奖获得者。  【关键词】杏坛杯;人在课中央;教材  【中图分类号】G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1-00
【摘要】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书法课程重拾和追寻结构严谨的唐楷教学之路,顶层设计书法课程,借助唐楷具有的传统艺术魅力和情怀,以正为核,以正帖立基,以正姿立规,以正气立德,来涵育学生专注的习惯、坚强的毅力、高尚的情操,为学生品格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书法课程;以正为核;循道而行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3-0069-04 
浙江绍兴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创作部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获中国书坛第二届“兰亭七子”第一名,《中国书法》中青年实力书家60人提名,《书法》全国书法百家“十佳”,浙江省绍兴市鲁迅文学艺术奖等。  作品曾多次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奖”“单项奖”以及“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学生 孙文彧 指导老师:狄萬刚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新河路校区学生 龔蔚清 指导老师:杨君荣
【摘要】基于“儿童深度”的书法课堂,追寻让儿童在书法课上真正习得技法、懂得审美、涵养文化。教学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六下《学习与运用(一)》一课,基于儿童深度、教材开发、学书法则三个原则,致力让教学目标更具梯度,教学内容更具浓度,学生学习更具深度,让学生在书法课堂中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自主学习。  【关键词】集字;学习运用;书法课堂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
藝林雅苑
期刊
丹麦是世界闻名的高福利国家之一,也是一个公共部门(财政提供经费的政府机关和非政府机关单位)比较庞大的国家。笔者曾有幸作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到哥本哈根大学经济系学习,在丹麦学习生活期间,除了隐约感受到丹麦庞大公共部门运行成本较高和运作效率不足等问题外,也切实体验了它们的一些较为理性化的管理与人性化的服务。    不留盲點的居民服务    作为丹麦的居民,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籍人,每当具体居住地址发生变化
【摘 要】随着艺术学被国家正式确认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书法也升为二级学科,高等书法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高等书法教育学科的建设,首先应立足于书法本体,理论与创作并重,这样作为一个学科门类的书法教育才能够具备独立的基础。同时,书法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文学科的支撑。  【关键词】高等书法教育;人文学科;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