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核心素养落地之路径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生培养目标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对课程的追求是一个学校核心价值的体现。我校在“人文情怀、智慧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品行雅正、情智和谐、责任担当”的育人目标,致力于构建既适合学生发展,又具有显著特色的“雅慧课程”体系。
  “雅慧课程”以探索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中心,以深度落实课改精神为基石,以推动学校主动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探究、发展的课程实施环境。学校对原有的三级课程进行了高效整合,围绕现有的学校课程进行了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开发,在夯实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的同时,增强个性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一、课程体系建构
  “雅慧课程”实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学校层面的融通整合,分为“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两大类别。课程设置体现了分层、分类、综合的特点,具有多样化和可选择性。
  1.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包含自然科学、人文学科、体艺学科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分设学科基础性课程和学科拓展性课程(表1)。其中,学科基础性课程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和能力;学科拓展性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研修的课程,是基础课程的延伸,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开发与培育他们的潜能。
  2.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以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特色项目等形式开展,体现跨学科的综合性。该课程包含以“传承传统文化,加强公民教育,培养高雅情趣”为主线的雅正课程、以“丰富学生心智,培养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发展”为主线的智慧课程和以“引导规划人生,参与社会实践,关爱服务社会”为主线的尽责课程三类。
  二、课程实施创新
  1.课程运行方式。
  我们变革课程运行的方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在分層课程中实施走班教学,在分类课程和综合课程中尝试“长课程”与“短课程”结合、“长课时”与“短课时”结合,每一个“普及型”与每一类“个性型”课时结合,通过分散与集中两种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特色项目等。
  2.教学改革方式。
  课程改革必然直接引发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对教育的组织、管理、方法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创生出更加优质的课堂教学生态。
  探索“情智课堂”教学模式。我校把学案导学作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完成了7门学科共36本导学案的编写修订工作;组织开设了不同形式的公开课、研究课,探索适合校情、学情的“情智课堂”构成要素。通过这样的以学定教,我校的课堂教学正朝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素养为核心”的方向转变。
  探索“协商式分层走班教学”。我校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允许学生依照各自的认知水平,在教师、家长的建议和指导下,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班级,通过“协商式分层走班教学”提升有效学习的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我校是常州市首轮e教学项目学校,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助推“情智课堂”的构建与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创新路径。目前,我校正参与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重大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中的物理、历史两门学科的研究。
  3.开发课程资源。
  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他认为学校是一个经过简化、净化以及平衡环境和文化遗产所形成的“雏形的社会”。为此,我们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校内环境课程资源。我校校园内的文化墙昭示着学校的教育哲学,校树香樟鼓励学生涵养“深沉稳健、向上致远”的品格,校花紫藤冀望学生成为“纯真灵动、大气雅致”的人。此外,校园内电子屏上播放的名曲、名画,以及“轨道棋”、班级文化名片等,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课程资源。我校将职业生涯体验引入学校课程,组织学生走进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开展职业体验教育。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反思,能将收获内化为个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品质,从而形成积极正确的职业观。
  丰富的社团资源。我校成立了“地球探秘”“趣味历史”“智慧数学”“24民乐坊”“舞动青春”“乒动我心”“义工社团”“江南梅文学社”等二十余个社团。这些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修养。
  整合其他课程资源。为拓展课程视野,我校设置了可供学生多元选择的“雅行”研学课程,学生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领略世界名校风采,感受不同的文化。
  三、探索评价体系
  我校正逐步完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该体系坚持全面综合,力求做到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立足过程评价,定性定量结合;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科学完善。其中,学科基础性课程采用成绩评定方式,学科拓展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拟采用学分制、等级制。对学生坚持“综合素质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则倡导职业精神与教育业绩并重、学科素养与健康个性心理并重、教学能力与育人能力并重、团队评价与个体评价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四、课程建设成果
  “雅慧课程”中,最突出、最具影响力的是科技课程。该课程充分挖掘课本知识与科技教育的结合点,开展了多维立体的科普教育活动和科技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目前,我校科技教育氛围浓郁,月月有科技活动,年年有科技主题,编写了《特色项目科技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出OM科技创新大赛、益智游戏、信息学奥赛、电脑制作等课程。常州市科技创新俱乐部也设在我校。在一年一度的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连续多年获得常州市团体一等奖;近3年来,在科技、信息学奥赛等领域,共有17人次获国家级奖项。
  此外,我校还依托课程建设,成为常州市英语、语文学科基地,并承担省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或实验项目3项。
其他文献
一、课程背景  新形势下的课程总目标要求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承担社会责任部分的总目标要求学生“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国情部分的总目标规定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鉴于此,我校的德育以“塑造具有道德品质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责任意识和社
期刊
摘 要  照应是谋篇布局的重要手段,它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周到,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这种手法在小说中尤其突出。同时,它也是一门课堂教学艺术,设计课堂中的照应式教学,是抓住小说特征的一种方法,可以使小说的叙事方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浑然一体,从而能更全面地探究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内涵。  关键词  《二十年后》 小说教学 照应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中举前后的行为舉止,泰格特《窗》中靠窗的病人与不靠窗的病人
期刊
摘 要  建立思辨课堂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本文即以《芦花荡》和《阿长与》的教学为例进行反思。思辨课堂的建立以阅读为培养思辨能力的载体,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构建思辨课堂:教师的发问技巧;学生细节阅读意识的培养和引导。  关键词  思辨课堂 实践性 反思 建构  语文首先是语言,语言的背后是思维,思维之重要特征在思辨。当下,语文教育经历着震荡与检验,而思辨性的缺失是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本文立足于对阅读课
期刊
摘 要  初中化学是初三学生新遇到的一门课程,小知识点比较多,他们很难较快地适应学科特点,仅仅依靠“课堂”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一个个小问题,放在课后的“微课堂”里解决,通过“微”背景、“微”讲授、“微”练习等环节的运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  小问题 “微”背景 “微”讲授 “微”练习  初中化学,是学生又爱又怕的一门学科。“爱”的是化学实验内容确实很奇妙,很大程度
期刊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说:“最好的教育应该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该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同时,教育应该是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教育的本质应当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每一所学校都是有生命的、有温度的,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精气神”。让师生以最好的姿态快乐绽放
期刊
“三自”即自然、自主、自在。“三自”课堂就是自然课堂、自主课堂、自在课堂。我们倡导的自然课堂就是让学生自然进入课堂学习,自然生成学习兴趣,形成以人为本的生活课堂;自主课堂就是让学生自主占领课堂、主宰课堂;自在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自在、愉悦的心情中分享收获,享受学习。  “三自”课堂在具体操作时,从教师角度可以利用问题串导学,即利用预习导案、课堂学案和拓展训练案设计好问题串,引导学生顺其自然、逐层深入地
期刊
有幸现场观摩了沈学峰老师的“三国鼎立”一课,我的头脑起了风暴:“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教师有什么样的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历史课堂应是一个思想场域,包括理解力、解释力、论证力、思辨力,以力传力。沈学峰老师告诉我们同仁,基于史实的初中历史教学理应关注实证意识和史思传导。  一、史实以多变化的手段呈现合情合理  按照常理,讲述战争,很多教师简单地处理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笔者结合江苏省特级教师浦叙德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教材“点全·线联·面融式”课时解读的实践研究——以“苏科版(国标)教材为例”,摭谈“4.1从问题到方程”课时解读与设计。  一、从课
期刊
能被选入教材的文章多是一些经典之作,但是精妙之处在哪,有时又难以直接言表,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方便快捷的方法来品味文章妙处,而“删除更换法”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所谓“删除更换法”,就是将文章中的段落、句子、词语删除或者更换为另外一种形式或内容,通过比较二者的不同,让人有所触动,重新审视文本,真切体会原文的妙处,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一、“删除更换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期刊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整首词;品鉴词句,学会分析词的意象;体会词人复杂的情感,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整首诗,体会词人的情感。  难点:品鉴词句,学会分析词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古人说:“诗以言志,词以传情。”词人常常将情感融入字里行间,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李煜的《相见欢》,感受他不一样的情怀。  二、知人论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