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思维 提升能力 和谐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2621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朗读训练中加强对比,通过比较语句、段落、篇章之间的异同,能够发展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使得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眼光更深邃,思考更深刻,见解更独特,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效率。
  一、 单篇同文比较——在朗读中放飞思维
  1.删
  删掉一些词语或者标点,但是不改变原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行对比,理解原文的精妙和底蕴。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珍珠鸟》一课。
  师:这篇课文里有一句话,揭示了本课所要表达的道理,正是课文的中心句。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找出这句话。(生阅读,找句子)
  出示删改的句子: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比较一下,这句话与原句有什么不同?
  师:自由练读,体会这两句话该分别怎样读。原句为什么要加逗号?
  生1:加逗号的句子读的时候要停顿。
  生2:“信赖”后面的逗号表达了信赖的重要意义。
  生3:加逗号表达的语气更为强烈。
  ……
  2.换
  替换文中的某个词语,仿佛古人的“推敲”一般,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比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生命的壮歌》一课时,文中有这么一段话:“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我抓住其中的“蹬”“落”“坠”,用替换法引导学生在对比朗读中感悟,体会这座生命之桥的悲壮与伟大。
  3.调
  把文中的语句调整顺序进行朗读比较,训练学生敏锐的感受力,体会语句排列之间形成的情感冲击。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在大海中永生》一课中的一段话:“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师:这个排比句可不可以改变顺序呢?(出示调整顺序的句子:与人民同在,与祖国同在,与大海同在。)请大家将这句和原句比较一下,体会有什么不同。
  (生品读、比较)
  生1:原句是按范围从小到大的顺序写的,显得很清楚。调换顺序后的句子很乱。
  师:你发现了作者表达的层次和顺序,了不起!
  生2:从原句可以看出,邓小平爷爷为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永远被人民铭记。所以,“与人民同在”是最了不起的!
  师:你读出了文字深层的内涵!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对邓爷爷的缅怀之情吧!
  ……
  二、单元整体比较——在朗读中提升能力
  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比较朗读,能够更加显著地突出不同篇章之间的共同点,帮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领会它们相通的核心思想、训练重点以及情感态度等。笔者以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为例,浅述单元整体对比朗读的实践和思考。
  1.全面把握
  本单元四篇文章具有以下一些共通点:一是文体相同,皆是散文;二是内容以“美”为主线,或是自然美景,或是美好的事物;三是表达的方法都是写景状物、借物抒情。
  其中的三篇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文质兼美、形神具备,通过精美的文字描绘出了各种秀丽的风光,同时又没有什么冷僻、深奥的东西,非常适合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集中感受大自然、生活中的美好,让这些“美”留在学生的心田之中,形成他们热爱美、享受美、珍惜美的积极人生态度。
  2.步步迁移
  在整体对比朗读过程中,必须要有“主线”将不同的篇章串联起来。通过统一的“主线”,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3.整体推进
  读写的有机结合,同样能够在单元整体对比朗读中体现出来。这也是朗读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单元四篇文章中的前三篇都是写景状物的优秀典范。因此,在对比朗读中,教师要着意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写作技巧和风格特色,以读促写,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写法,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个体差异比较——在朗读中和谐发展
  朗读体现了学生个体对文本的不同见解和体悟,通过朗读,学生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代入其中,是对文本内容的一种再创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因此表现在朗读上也会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教师应当将这种差异视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予以积极应对、合理开发,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朗读,将形式不同、表达各异的朗读内容集中展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字语言运用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的思维在朗读过程中放飞,能力在朗读过程得到有效提升。
其他文献
一段恰如其分的导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沿着我们所指的方向奔去,从而为这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我们要潜心、用心,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  一、平实:恰如其分地引  有的教师认为:上课就是要给学生解决课堂上的问题,不必花心思去设计什么导语;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只有上
作文质量的好坏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一个班级的写作能力,可以直接反应出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每位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 抓童趣,重童心  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小学的作文题材必须是来自儿童用自
自1987年至今,我与德伦老师相识、共事已有二十余年了。他是一名植根教学实践、潜心研究、锐意改革创新的小语教研工作者。在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实践中,他撰写了四五百万字的经验材料,涉及语文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出版语文教学专著十余部,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中发表语文教育论文、教学指导文章数百篇。在作文教学研究方面,他尤为精深。    一、实践“读与写结合”,从读中学写,以读促写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语出《佛典》。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从一朵花中能看到世界,从一片叶中能顿悟真理,的确非凡夫俗子所能及!这告诉我们:人世间很多智慧、真理、情感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自我的感悟与体验。联想到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要求过多:完成限时阅读、根据题意判断、归纳中心思想等,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教师企盼的“标准答案”,从而顺利完成阅读任务。事实上,这种急功近
设计理念    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意境,这是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诗词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达到这种境界,应做到三点:第一是朗读,要读正确,更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第二是想象,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将诗词精当、凝练、含蓄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第三是表达,将头脑中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达能激活思维,能使头脑中的形象更加丰富、丰满、生动。用现代语言将古代诗词描绘的意境生动形象地
人教版中高段语文教科书里有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本文把它称为长文),每篇长文可教学的内容多达几十项,如生字、新词的认读、理解、运用,形近字、近义词的比较,特别句式的理解、运用,标点符号的认识与使用,材料的选择与安排,过渡衔接等等。但是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两课时,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一个课时,40分钟是个定量。那么,怎样从众多的内容中来筛选精当的教学内容呢?这就需要我们用语文的眼睛去审视、发现、选
生活是学生习作之源,习作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因此,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这恰恰是“生活即教育”的最佳诠释。生活教育理论为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所以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将习作教学的目光投
语文新课标视野中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我们更多地去放大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更多的去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发问权利、朗读机会”,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  一、慎用“直观”,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作为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学科,对发展与提升
很多人都是说着童谣、唱着儿歌长大的。童谣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使我们在优美和谐的吟诵中得到情感的愉悦。因此,我把“新童谣”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与新童谣亲密接触,使新童谣融入校园,融入语文课堂,融入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编童谣、传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用童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内容整合策略    1 用好校本教材《童谣汉堡》  为了让学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对于那些富有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朗读、吟诵、吟唱、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一、以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情感需要出发,根据课文内容所创设的实物情境、立体情境、模拟情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