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在诵读声中闪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s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是说着童谣、唱着儿歌长大的。童谣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使我们在优美和谐的吟诵中得到情感的愉悦。因此,我把“新童谣”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与新童谣亲密接触,使新童谣融入校园,融入语文课堂,融入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编童谣、传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用童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内容整合策略
  
  1 用好校本教材《童谣汉堡》
  为了让学生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童谣教材,我们学校编写了题为《童谣汉堡》的校本教材。教材共八单元,图文并茂,深受学生喜欢,每周上一课时。在课上主要让学生欣赏童谣,传唱童谣,创编童谣,更重要的是着重教给学生编写的方法,普及童谣创作知识,介绍摇篮曲、游戏歌、问答歌、谜语歌、颠倒歌、字头歌、绕口令、连锁调等各种传统、现代歌谣,指导学生掌握顶真格、串话、绕口令、谣谚格、摇篮曲、谜语格等类型,以及双句押韵、句句押韵、每两句押韵等韵律特征。
  
  2 拓展教材文本内涵
  教材中的童谣等民间儿童文学作品,为孩子们打开了民间文学宝库的大门。他们沐浴在母语文化的清辉下,自由地吮吸着母语文化的养料,心灵浸润着童谣文化的甘醇。一股股创作激情在他们心中涌动。他们借童谣来流露“真”感情,表达他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如,《雨点》的课堂上,老师问:“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呢?”小静小朋友突发奇想:“雨儿雨儿嘀嘀嗒嗒地下,落在大地妈妈的身上,它多么像我呀,犯了错误就流着眼泪找妈妈。”
  
  3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古镇石港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收集古镇的诗词歌赋和童谣。学生查阅资料,寻访长辈,经受了一次古镇优秀文化的精神洗礼。孩子们的收获真不少,他们收集到《文山烟雨》、《广慧晨钟》、《睹院闻莺》、《渔湾竹枝词》等吟诵渔湾十景的诗以及石港一带流行的儿歌、童谣。随后,我们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吟诵、讲解诗文、儿歌、童谣,让孩子们在乡土文化里汲取营养。这种飘着乳香的家乡文化,使孩子们受到熏陶。
  
  4 关注时代风云变幻
  早在明朝,顾宪成就写下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而生活在当今传媒发达、信息快速传播时代的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心怀全球、聆听时代脉搏的本领。北京奥运、神舟飞船邀游太空、“嫦娥一号”卫星探月、汶川地震,都成了他们童谣中的鲜活素材。
  
  5 汲取古典文化精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学生在背诵了许多古诗文后,唐诗宋词也被他们借鉴,自己学会了填词。
  
  二、实践活动策略
  
  1 低年级学生爱好游戏,他们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把童谣结合到游戏中,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促进孩子个性张扬。例如在“开心的游戏节”活动中,他们创编了童谣《踢毽子》、《吹泡泡》、《溜溜球》等。
  2 开展“日行一善”教育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这样的童谣:小朋友,后面追,纸片纸片,不要飞,请你回到垃圾堆。
  3 “玉米人农庄”是我校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创编了童谣:“春风队旗下,唱着歌儿去农庄。植树苗,做标本,放风筝,喂羔羊。知耕棚,忆故屋,百草亭报春园。农庄里面真有趣,快乐实践促成长。”
  
  三、特色评价策略
  
  1 为孩子创造涂抹童谣的绚丽天空
  教室、走廊的墙裙、廊柱,甚至楼梯口都成为童谣文化的展示窗口。画廊里、板报上开辟了“童谣大展台”,贴满了童谣书画作品;学校的网站上,也由孩子们制作出精美的童谣专题网站;一张张稚气未脱的童谣手抄报张贴在墙裙,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道及楼梯墙面上的精美独特的童谣提示语更是营造了情趣盎然的“文化场”。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谣作品装饰着校园,也浸润了一颗颗纯真的童心。
  
  2 为孩子搭建展示童谣的实践舞台
  我们让孩子们将新童谣配上曲子,进行大合唱,并录制成校园音乐,唱响整个校园;让孩子们将新童谣串成小品、童话剧,编成舞蹈,惟妙惟肖地表演,在舞台上一展风采;我们还组织了“赛童谣”的活动。让生命的活力在充满激情的童谣声中尽情释放。
  
  3 童谣
  有一位学生忘带家庭作业了,他把一张“心灵书签”夹在语文本子中写道:“老师老师你别怪,家庭作业没有带。贪睡早晨起不来,没拿作业跑得快!”以获取老师的谅解。语文老师也善意地给孩子回了一首“友情提醒”:“孩子孩子真可爱。家庭作业明天带,春困早晨起不来,家里闹钟是否买?”诙谐、幽默的童谣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在教师正确的价值引领下,童谣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慢慢地“磁化”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向着快乐语文的殿堂前进。
其他文献
题记:  有一次,我校二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正对本班学生进行预习作业的训练,那节课是对科普童话《蚕姑娘》的教学。教学伊始,教师让学生谈谈对蚕姑娘的认识,问题一出,学生的回答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前通过查找书籍或网络对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接下来的生字教学时,学生更是热情高涨,拿出了人手一本的“我的字库”和大家交流。学生因此对生字的音、形、义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再稍作引导,大部分学生基本
真实有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课堂练习又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起着重要作用。可是,有的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只讲数量不求质量,甚至在语文课堂上也出现了题海战术;而有的则针对考试“疯练”“狂练”,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其实,我们需要的语文课堂很简单,那儿没有花花哨哨的场面,有的是学生的静思默想,有的是
一段恰如其分的导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沿着我们所指的方向奔去,从而为这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我们要潜心、用心,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  一、平实:恰如其分地引  有的教师认为:上课就是要给学生解决课堂上的问题,不必花心思去设计什么导语;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只有上
作文质量的好坏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一个班级的写作能力,可以直接反应出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每位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 抓童趣,重童心  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小学的作文题材必须是来自儿童用自
自1987年至今,我与德伦老师相识、共事已有二十余年了。他是一名植根教学实践、潜心研究、锐意改革创新的小语教研工作者。在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实践中,他撰写了四五百万字的经验材料,涉及语文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出版语文教学专著十余部,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中发表语文教育论文、教学指导文章数百篇。在作文教学研究方面,他尤为精深。    一、实践“读与写结合”,从读中学写,以读促写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语出《佛典》。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从一朵花中能看到世界,从一片叶中能顿悟真理,的确非凡夫俗子所能及!这告诉我们:人世间很多智慧、真理、情感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自我的感悟与体验。联想到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要求过多:完成限时阅读、根据题意判断、归纳中心思想等,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教师企盼的“标准答案”,从而顺利完成阅读任务。事实上,这种急功近
设计理念    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意境,这是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诗词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达到这种境界,应做到三点:第一是朗读,要读正确,更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第二是想象,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将诗词精当、凝练、含蓄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第三是表达,将头脑中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达能激活思维,能使头脑中的形象更加丰富、丰满、生动。用现代语言将古代诗词描绘的意境生动形象地
人教版中高段语文教科书里有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本文把它称为长文),每篇长文可教学的内容多达几十项,如生字、新词的认读、理解、运用,形近字、近义词的比较,特别句式的理解、运用,标点符号的认识与使用,材料的选择与安排,过渡衔接等等。但是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两课时,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一个课时,40分钟是个定量。那么,怎样从众多的内容中来筛选精当的教学内容呢?这就需要我们用语文的眼睛去审视、发现、选
生活是学生习作之源,习作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因此,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这恰恰是“生活即教育”的最佳诠释。生活教育理论为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所以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将习作教学的目光投
语文新课标视野中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我们更多地去放大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更多的去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发问权利、朗读机会”,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  一、慎用“直观”,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作为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学科,对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