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文综历史专题复习策略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0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纵观今年的文综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全面考查。例11、12、17、19题。2、图文并茂,创设问题情景,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例14、18、3l题。3、依据历史线索或专题,注重历史学科内的综合。例13、15、26、32题。4、关注时政热点问题,体现时代性。例16、34题。5、考点均衡分布,知识点的覆盖率高达67%,四道大题也均匀的分布在四本书中。
  
  二、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1、必须依据《考试说明》和《历史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必须注重基础主干知识和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全面整体把握历史知识体系。2、教学中要注重总结历史的发展线索,要深化专题式教学,做到学科内综合。3、要关注时政热点,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所以,我们在备考复习时只爬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破教材,重新整合,对历史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专题复习。
  
  三、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方略
  
  所谓专题复习是指对同类、分散、孤立的历史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进而形成全面、系统及规律性知识体系的过程。我们如何才能搞好专题复习呢?
  第一、制定专题要“大跨度、小切口”:即从大处着眼,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把同类的、分散的知识高度概括,同时还要从细微处人手,把大专题分解为几个小专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把握知识的精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例如:在复习列强侵略与中国的抗争探索专题时可以分为两个小专题:
  
  1、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天津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鸦片战争——林则徐等爱国官兵英勇抗敌、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侵犯我国边疆一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抗日战争。
  第二、“纵”“横”联系,做到点、线、面结合: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即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是指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发展演变,横向发展是指按区域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既要做到“纵中有横”“横中有纵”。还要把“点”(历史事件)“线”(历史线索)“面”(整体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例如: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时可从三个方面纵横联系:
  
  1、经济近代化——实现工业化
  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化开始起步;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迅速发展被称为“黄金时代”;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工业举步维艰,逐步萎缩;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
  
  2、政治近代化——实现民主化、法制化
  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走“日本人”的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走“美国人”的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最终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初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我国开始向依法治国迈进。
  
  3、思想近代化——实现自由、民主、平等
  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严复的“启蒙思想”;民主共和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的口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进程。
  第三、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联系:
  每年的中考试题,都涉及当年发生的重大新闻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在复习历史主干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社会热点、时政新闻,积极寻找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确定新的历史专题。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两会”热点问题;两岸实现“大三通”;西藏进行民主改革50周年;“神七”、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等。
  第四、精选习题及时训练与检测。(略)
其他文献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并且要体现在各
期刊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而初二的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期刊
导数是新增的教学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还是高等数学的初步内容。导数是解决代数、几何以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教学时,必须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即坚持以导数单调性研究为中心。以极值、切线斜率、不等式为基本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解题能力。
期刊
【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艺术地导入新课,能给听课者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在平时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导人新课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导入;实验;悬念;趣味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化学课堂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学习心理机制和情感因素。让学生形成一个欲罢不能的追求
期刊
一、听说领先.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内在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语言习得规律,从听说人手,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我首先为班里的学生起了英文名字,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英语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时,坚持以听说领先。通过放录音磁带、幻灯、录相、投影或图片等,引导学生边看,边听录音。
期刊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中
期刊
一、语音——学习英语的拐杖    儿童学习祖国的语言,往往先从学拼音人手,掌握语言有声的方面。学习英语更是。我们人类对音的记忆比形的记忆持久,因此首先要让学生读准音,在读准音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再看是否跟以前学过的单词有类似之处,有何特点可以帮助记忆。教师及时加以归纳,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帮助学生在学习词汇时产生正迁移,提高记忆效果。作为拼音文字的英语。在很多方面,如某些语法现
期刊
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的心理取向。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
期刊
随着新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空间想象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在数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利用计算机绘制生动、形象的立体图形,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透彻的观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    在“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这一章中,主要内容是柱、锥、台、球四种,体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对立体图形的分析与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在观察图形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我们
期刊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对注入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的教学古训,也激励许多人从事学法指导的研究和探索。    一、创设思维情境引其思考    学生的思维一般是从对知识的质疑问难开始的,即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课堂教学中应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