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对一种新事物的学习往往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一、引进生活,“趣”中激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二、探究悬疑,“思”中解疑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产生“迫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开放题不受单项知识的约束,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起来,从而能够全面考虑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设计游戏,“玩”中求知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加强直观教学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显浅例子来说明,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我们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哪是侧面积,怎么求,而是利用了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让学生制作它的包装纸,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侧面积;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摆、围,通过这样的现实操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六、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当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前进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每一次反思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对自己而言,将是一次心灵感悟,更将是下一次自我尝试和飞跃的新起点,我们要立足新课程,积极思考,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带着激情在长期的教学中,放飞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青年街小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一、引进生活,“趣”中激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二、探究悬疑,“思”中解疑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产生“迫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开放题不受单项知识的约束,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起来,从而能够全面考虑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设计游戏,“玩”中求知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加强直观教学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显浅例子来说明,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我们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哪是侧面积,怎么求,而是利用了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让学生制作它的包装纸,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侧面积;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摆、围,通过这样的现实操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六、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当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前进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每一次反思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对自己而言,将是一次心灵感悟,更将是下一次自我尝试和飞跃的新起点,我们要立足新课程,积极思考,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带着激情在长期的教学中,放飞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青年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