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语文教学过程中排头兵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aku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可见,一堂课的好坏,导入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精彩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为新课的展开营造气氛、创设情境,为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一堂课教师导入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学生这堂课的听课效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归纳以下几种:
  1.利用课文题目导入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又有俗语说:题好一半文。这些话足以说明题目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了。我们的教材中有一部分文章题目新颖有趣。因此,如果我们在新课教学时能抓住题目进行有效的导入,那将不但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可以这样开讲: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农历六月,也就是荔枝的成熟期在农历六月,荔枝是这篇课文的说明对象,丹是红色,也就是荔枝的颜色。标题是明代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虽只有七个字,却从三个方面概括了荔枝的生态特征:荔枝的产地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成熟期在夏历六月(公历七月),成熟时的颜色为红色。学生了解题目之后,对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大有裨益。
  2.以篇中名句典故导入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可以接触并学习到很多相关知识,如成语、故事、名言、谚语……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们往往是很喜欢展示的,和它们相关的知识,学生也会表现出超常的兴趣。
  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的理解,然后点出“此名句便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那么它在词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以此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作品的学习。
  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时,通过名言“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来导入:我们知道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做的。
  3.抓住文章情境导入
  语文课文的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把握文中的“情”,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动情、入情、移情、冶情。 总之,新课的导入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运转,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作。“万事开头难”,为了把课上好,教师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好的导入,出神入化,婀娜多姿,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课文确实起着促进作用。方法贵在灵活自如,不拘一格,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导入,以期达到拓宽学生思路、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导语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统一的运用模式。
  3.1 围绕语文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设计导语。语文导语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不可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教学目的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每上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所以,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符合教学的“三维”目标。无的放失的导入,要么信马由缰,要么画蛇添足,最终必然弄巧成拙。
  3.2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进行导入设计。俗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好的导入应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出发。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有一定的顺序性,又有一定的阶段性。所以,导入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3.3 导入要短小精悍,以三至五分钟为好,在“精”上下工夫。语文课文的导入的趣味性较高,学生对于导入的兴趣要浓的多,如果教师在导入叙述过多,内容过长,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兴趣的转移,最终失去导入的固有目的。导入要在“精”字上下工夫,言简意赅地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的学习。
  3.4 因文制宜,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应作不同的导入设计。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多种文体,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亦应有所区分:文情并茂的散文可以导之以情,以情激情;平实浅易的说明文宜导入以趣,激发学习情趣;富于哲理和逻辑力量的议论文应当导之以理,启发学生思考……
  总之,新课的导入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运转,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作。“万事开头难”,为了把课上好,教师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好的导入,出神入化,婀娜多姿,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课文确实起着促进作用。方法贵在灵活自如,不拘一格,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导入,以期达到拓宽学生思路、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收稿日期:2011-04-27
  
其他文献
短暂而又难忘的十天国培就这样在紧张而又充实、忙碌而又愉快中结束了,在这里,我们增长了知识、忘记了疲劳;增添了欢乐、抛开了烦恼;摆脱了困境、增强了自信。  这次难忘的国培对于我这位四十刚出头的女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会,又是一次挑战,因为不论从脑力上还是体力上都和年轻人无法相比。二十年前我们为了共同的教育事业走到了一起,共同生活、学习;二十年后,我们这些为人妻、为人母的“大学生”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又走到
期刊
2010年10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国家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国培计划”,。由于农村教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单薄,信息传递迟缓,能有这样的培训平台难能可贵。 “国培计划”,给我们农村教师带来了好的学习平台,也带来了提升自身的好机会,更给农村的教育带来了希望。培训平台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空间的约束,只要有空就能学习,很适合我们忙碌的一线教师.参加国培学习来,我每天看视频、阅文本、写反思、记心得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双缝干涉条纹产生的原理出发,从理论上简要推导了条纹间距的公式并进行了分析应用。  【关键词】双缝干涉条纹间距;推导;应用     相干光经双缝后再次在屏上相遇互相叠加,形成了稳定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理论和实验都证明:在两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间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单色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跟光的波长成正比,现简要推导如下:  如图,o是s1s2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d是s1、s2的
期刊
时至冬季,却迎来了一场春雨!  2010年12月1日至10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 “国培计划(2010)” 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华南师范大学初中数学班的研修学习。通过十天的紧张研修,聆听了专家、教授的精辟报告,学习了教师培训的模式与方法,考察了数学教师远程培训与组织的实地和广州黄浦军校旧址,研修了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动态的热点问题、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建模的方法与实践等。十天的培训
期刊
2010年的11月15日-24日,我有幸参加了西南大学国培计划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的学习。怀着一份感激和憧憬,我来到了雾都之城—重庆。  在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精心安排下,本次培训共开设《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培训实践考察与经验交流》、《从课标修订看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等十余门培训课程。采取了“讲授、诊断”,“参与、分享”,“任务、合作”,“体验、
期刊
新课程总目标中对阅读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
期刊
随着教育的发展,目前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极为重要。一方面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对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现就个人工作浅谈一下如何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认识。   1.加强和改善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
期刊
2010年11月16日至29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家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两个周的研修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于在教学一线工作了16年、极其渴望提升自己的我来说,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此次培训活动中,专家们简要精辟但不乏生动、形象的理论分析,一线名师们对数学教学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同期学员们畅所欲言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每天都在震撼着、滋润着自己那渴望成长的
期刊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头戏,好的诵读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诗歌情境,更好的理解、体味诗歌的情感、内涵。而在教学中,我很遗憾的发现学生对诗歌诵读的重视越来越少了。尤其普通的理科班学生,他们诵读时习惯了毫无表情的哇啦哇啦的读过,即使对诗歌有喜爱之情也只是放在心里,懒得用更多的形式去表现。同时,学生上课越来越不喜欢展现自己,极少有人主动举手来大胆的示范性诵读。如何培养他们诵读诗歌的兴趣成了打开他们通向诗歌殿堂大
期刊
教师的嘴,就是一眼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   ——夸美纽斯  喜欢电视节目,尤其是主持类的节目,无论综艺还是科教,欣赏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无穷力量。作为教师,看着主持人生动的引导,不自觉的会联系到自己的教育生活。作为教师又何尝不是主持呢?只不过是另外一个舞台。作为教师,如何发展自己,如何学会学习,需要多方面的思考。像大学课堂一样专门学习理论已不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