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的专业建设①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lwl20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独立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是国家政策导向,也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建设是实现转型的落脚点,而目前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同质化严重,与产业契合度低。但向“应用型”转型本质就是要改变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增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应用型、针对性,使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接轨。旨在通过梳理、分析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专业建设的特点,以期对我国独立学院向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的专业建设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独立学院;专业建设;德国应用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66-02
  独立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是国家政策导向,也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与产业契合度低,而向应用型转型本质上就是要改变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倾向,增强专业设置的应用型、针对性,使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接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主要是面向企业一线,培养既具备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为德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我国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它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体现了“应用型”的特点,可为我国独立学院转型提供借鉴。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专业建设的经验总结
  (一)专业设置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专业设置凸显区域性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专业设置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注重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结构、地方经济发展的接轨。例如,布朗施维格/沃芬比特尔应用科学大学(Hochschule Braunschweig/Wolfenbllel)的一个校区地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总部沃尔夫斯堡,该校在这里专门设立了车辆技术学院,重点培养该地区需要的车辆制造行业的工程师。威廉港应用科技大学所在地区航海业和造船业发达,学校就设置了相应的船舶专业。魏恩施蒂芬·特里斯多夫应用科技大学弗莱莘校区重点设有生物技术专业,为所在地区培养啤酒酿造的工程师。由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明确的“立足地方”“扎根地方”的定位,在短短几十年中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2.专业调整具有前瞻性
  德国科技应用大学会根据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凯泽斯劳滕应用科学大学设有全德国唯一的“皮革加工和制鞋”专业,当欧洲制鞋业和皮革业在近些年来逐渐萎缩时,学校利用原有的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开设了“化学技术”和“塑料技术”两个新专业。如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的核电专业,原本要为核电站需要培养大批核电工程师,但由于政府决定2020年德国境内全面消除核电站,学校设置了新能源专业。
  (二)通过打造特色专业凸显办学特色。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重视通过打造特色专业来彰显办学特色,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建设路径。
  1.依托地方产业优势,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打造特色专业
  如不来梅应用科学大学(Hochschule Bremen)利用这一地区设有空中客车公司生产厂的优势,设立航空和航天科技研究机构,并且和汉莎航空公司一起开设了“航空系统科技与管理”专业,同时利用地处不来梅港的优势,将船舶制造、航海科技等专业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专业。莱因美茵应用科学大学(Hochschule RheinMain)地处德国著名的葡萄园种植区,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开设全国独一无二的葡萄种植、国际葡萄经济以及园艺学等相关专业。马格德堡市的机械制造、汽車配件和金属制造等产业发达,马格德堡应用科技大学依托这些产业打造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和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德国乃至世界领先位置。
  2.通过学科交叉,发展特色新兴专业
  许多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都将跨学科视为自己学校的特色,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利用学科交叉开设新兴专业,寻求错位发展。例如,亚琛应用科技大学针对新兴产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设置了能源和环境保护、太空飞行技术、生物医学专业;安贝格应用科技大学设置了企业专利、专利权保护专业;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的测绘以及地理媒介(Geo-media)技术、地理信息与卫星定位、汽车机电整合化、后勤工程与管理专业等专业,这些专业体现了跨学科特点,也是其他学校没有的。
  (三)校企深度合作开展专业建设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它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在专业建设中始终与企业保持深度的合作。
  1.校企联合培养
  “双元制”培养模式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其本质是深度的校企合作。“双元制”教学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在企业中接受技能培训,学生在学校学习3年,按要求完成学校的课程可以获得学位证书,在相关企业进行1年的实践学习,可以参加职业认证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在“双元制”的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
  2.校企共建师资
  通过实施严格的教师招聘、考评、继续教育制度,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基本拥有完备的“双师型”队伍,在专业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科研助教组成,其中兼职教师占了60%,主要来自行业一线专家或工程师。要成为应用科技大学的兼职教师,必须具有职业院校的毕业证书和5年以上从事一线工作的经验,并经过200多个学时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申请担任。此外,注重专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规定专职教师在任教期间要定期到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学习锻炼,近年来,许多学校要求教授每4年到企业参加6个月的专业进修。   3.校企共同决策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将行业专家吸纳为校董会成员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行业专家通过反馈行业发展趋势、企业人才需求,参与专业设置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
  (四)专业建设制度规范完善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设置和调整专业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设置新专业,首先,拟新增专业的院系需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行业人员组成专业评估委员会对本区域和本国市场开展调研、论证,调研报告是该专业对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的贡献。其次,由学校专业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学校专业委员会进行讨论。最后,由各高校校长和企业领导组成的州政府高校委员会进行审议,讨论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审议通过后报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德国教育主管部门会委托教育评估机构对高校进行专业开办认证和定期评估,各应用科技大学非常重视专业机构的评估,会根据评估意见对专业设置工作进行调整。同样,调整或停办专业时,也需经过缜密调研论证。通过建立严格审议、评估制度,使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契合度高,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其他类型的大学。
  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专业建设经验对我国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启示
  (一)根据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母体学校的专业同质化严重,与产业契合度低,这是独立学院转型过程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独立学院应以转型为契机,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开展调研,明确地方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目标,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产业发展规划,对地方的人才分布状况和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和预测,对学校专业建设进行重新布局和规划。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结合毕业生就业调查、用人单位跟踪调查、行业调研等数据,对就业率低,与市场需求、区域产业结构结合不紧密的专业进行改造甚至取消。
  (二)打造特色专业,走特色化发展路径
  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受到学科、物力和财力条件的制约,在专业建设上一味追求大而全是不现实的。独立学院在专业建设中要根据区域产业特色,打造特色专业,以此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发挥辐射效应。根据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经验,独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立足地方,利用地方产业优势来开展特色专业建设;(2)根据市场需求找准特色点,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关注产业结构变化的最新动态,用前瞻性的眼光开展建设,根据经济发展趋势设立新专业、特色专业方向;(3)对接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
  (三)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培养对口的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向应用型高校发展,必须发挥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育中的作用。(1)建立由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指导作用。(2)与行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融入专业人才目标与方案,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开发教材以及共同开展监控与评价。(3)争取行业企业项目、经费,共建实验室、实践基地,合作开展项目研究。
  (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
  完善的“双师型”队伍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得到巨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目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主要为自己培养的青年教师和来自母体学校的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独立学院向应用型转型,建设一支“双师型”队伍是关键,同时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1)改革教师聘用制度,在注重教学能力的同时将教师的行业实践经验作为参考,出台政策,吸引高水平的行业专家到校担任兼职教师。(2)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将教师在行业开展实践、科研作为评价指标。(3)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制度。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参与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专业自评制度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着“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专业设置后就不在注重建设质量。独立学院学校自身应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建立健全校内自评制度,定期开展专业自评,并将自评结果作为专业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秦琳.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显著的应用性特色和职业导向[N].中国教育报,2013-02-02.
  [2]冯理政.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办学特色的分析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秦洪浪.德国FH的办学特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以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9.
  [4]张玉芳.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专业开发特色及其借鉴[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報,2013,26(6).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生源整体思想文化素质偏低、思政工作队伍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现实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导师制”的工作机制、“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方略及“三三要求助五导”的工作标准。实施“思想导师制”后,形成了专任教师、行政管理及教辅人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导师制;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 G71
期刊
[摘 要] 探讨了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过程建设方案的研究,通过相关的研究,提出了实现当前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有效对接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最后提出了实现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关 键 词] 专业课程标准;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期刊
[摘 要] 从双元制人才培养的特点入手,着重分析了高职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并探索了高职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了高职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 键 词] 高职;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48-02  双元制起源于德国,在德国教育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我国职业
期刊
[摘 要] 以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结合宁夏房地产业发展阶段特征、人才需求特点及学生特征,从专业设置与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成效及诊断与改进等七个方面,积极探索改革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  [关 键 词] 职业岗位;学生特征;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期刊
[摘 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民心相通”是一种“软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来华留学生正是达成“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同时沿线国家对发展对外农业合作的强烈需求为地方农业院校来华留学事业提供了外推力, 因此地方农业院校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农业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现行培养体系,提出创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势
期刊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迫切需要高校挖掘自身潜力,以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物联网集合了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云计算、大数据、通信等多个学科的核心技术,具有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庞杂的特点,对"三创"型人才需求更是十分迫切。
期刊
[摘 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英语教学的各个领域,翻转课堂应运而生。通过介绍“任务驱动”理论和“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针对高职高专英语写作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将翻转课堂与任务教学法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引入课堂,通过对比得出结论:翻转课堂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辅相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模式。  [关 键 词] 任务驱动;翻转课堂;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学生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应加强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管理,增强监控的有效性,详细阐述了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关 键 词] 毕业设计;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构建;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70-02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体现人
期刊
[摘 要]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高校的专业必修课,学界对古代文学教学的探究主要集中在古代文学教学模式、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价值与反思、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与地方文化的融入、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到学界对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为古代文学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多维的视角与参考,虽然学界也关注如何在古代文学课程中培养学生能力,但很少考虑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殊性,也未系统阐释与
期刊
[摘 要] 以工作过程导向下的课程理论、项目课程教学理论和网络学习环境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职业学校网络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和搭建了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项目课程网络学习环境构建策略。  [关 键 词] 项目课程;教学环境;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98-02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人类活动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互联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