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不再偏航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soft_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人眼中的爱
  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罗素
  美的爱情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她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苏霍姆林斯基
  的确,爱情是神圣的、令人向往的,也是不可回避的。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爱情婚姻观也是必须的,对人的一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师生面对的爱
  但现实中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教育和心态,打造出的是不同时代关于爱情婚姻的不同流行词汇。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再看看现在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阅读的是网络爱情小说,追逐的是超女、超男,崇拜的是性感影星、歌星。
  或许源于此,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在学生爱情观形成最重要的年龄阶段,在显眼的单元,用了大量的篇幅,选用了各种体裁的爱情篇章,总计不下于30篇,占了近30%的比例。
  可有的教师实际教学不是绕道而走,便是“谈性色变”,有的附庸认知目标或把神圣而优美的爱情篇章变成搞笑的庸俗对话,有的甚至干脆放弃或叫学生自学。
  学生呢,对爱情美感体验的文本源泉被堵塞,在爱的正确观念形成时错失良机。于是,道听途说的新闻、一知半解的知识,在垃圾文学的影响下可想见其爱情道德观了,出现一些“不良词汇”就最正常不过了。
  三、思索后呼唤的爱
  培养真正的人、幸福的人,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爱情观,给学生追求未来人生的幸福点燃理想的火炬,是我们的责任。
  当我们把神圣的爱情教育让位于垃圾文学,把悲剧的责任推卸给当事人时,当我们痛声责骂学生道德败坏,大喊社会风气污浊时,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在学生最需要帮助和指导时,是否在对低级的东西堵禁的同时给了学生更高的辨别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爱之路具备较强的免疫力,为整个社会的爱情文化的纯洁作出应有的努力?还原作品“爱情”原味,正确利用爱情题材作品并挖掘其价值进行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其实,爱既是法纪和道德层面问题,又是责任问题,还是知识和艺术问题,所以需要教育和学习。
  四、篇章中爱的美感体验
  自然,爱情教育并不是教学生如何去“谈情说爱”,而是通过优秀的爱情作品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一种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爱情审美观、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健康、和谐、完美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形成重情、重德、重知己的爱情观。
  实践中,笔者从文章中的情感美、意象美、艺术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爱的熏陶。这里将其情感美归纳如下:1.真情美。巴尔扎克说:“恋爱是我们第二次的脱胎换骨。”我愿意是“山里的急流、河边的荒林、山岩上的废墟”,是“草屋、云朵、破旗”,只要如同“小鱼、小鸟、炉火、珊瑚”般的爱人能活得快乐幸福。在这里,裴多菲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把内心最深处的一面展示了出来。这是对真情的何等追求,对真爱的何等憧憬啊!这又是何等的奉献和牺牲精神,让哪一个怀春的女子不为之所动?难怪三个月后,尤丽亚就和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这难道不是对现在的“房子”“车子”“票子”的“三有恋爱观”的强烈冲击吗?
  2.热情美。司汤达说:“恋爱是用亲自铸造的货币支付的唯一的热情。”《邶风·静女》中以客观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古老爱情的美丽及魅力。“搔首踟躇”而显得焦急不安、幸福紧张的痴情小伙儿,不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愫,“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便成了他的寄托。如果说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悦(说)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她亲自跋涉远郊采来的“荑”草,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有着特定内容的真情的理解与珍视,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进入了追求内心谐和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这种爱茅草其实是爱屋及乌,别具真诚、率直。
  3.纯情美。泰戈尔说:“爱情使人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翠翠与天保傩送兄弟间的情感,犹如清澈的江水般的纯洁。爱来了,爱去了,只剩翠翠独自坐在江畔,等待着可能明天来也可能再也不来的傩送。
  或许,当学生真正感受到爱情的真美时,就可能具备真爱的情操,就可能创造新的情爱美!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多种方式方法,有经验的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出不同的方式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在日常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营造读书气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根据教学
期刊
汤姆·菲利普斯先生在中国“科学与和平周大型报告会”中,就人格教育问题发表演讲。他说:“本世纪初时,许多人以为凭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然而,今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若不能培养出有爱心有良知的个人及稳定的家庭,就无法期待美好社会。”他还指出:“这种精神污染的道德混乱环境,将使人的良知变迟钝,最终导致人生失败,并进一步带来社会混乱。”而高中生作为大学的预备军,祖国的栋梁,对他们进行人
期刊
横向比较法。所谓横比是指文体相同的课文进行比较,或同篇课文中不同人物的比较。例如在戏剧《雷雨》中周朴园对待周萍、鲁大海不同的态度:两人虽都是周朴园的亲生儿子,可他对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分析原因:这是由周朴园冷酷、傲慢、凶恶、无情无义的性格决定的。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周朴园对待亲生儿子不同的态度,完全暴露了他反动的阶级本性,他以剥削欺压人为目的,是一个人格卑下没有任何仁义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他的所作
期刊
一、母系氏族女性受尊重:女子一把手  姚《说文解字》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姬《说文解字》黄帝居姬水以为姓。姜《说文解字》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嬴《说文解字》少昊氏之性。  这些姓氏彰显个性,见出中国女性地位的“原始”状态。最初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女性高于男性。今天看来它也是不平等的,缺乏人格独立,其实也是一种畸形关系。因此随着社会变更,社会关系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慢慢地这种畸形的关系也在变更,
期刊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干什么事都讲究方法,语文学习自然也不例外。语文的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读、思、结、练。  人们通常称学习为“读”,可见“读”之重要,它朴实、简单、实在,但道出学习中一个原生态的要求“读”。对语文来说,“读”更是第一要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读”的活动,语文学习止步难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信息的多元,使得语
期刊
一、尊重:心灵对话的桥梁  真正的教育者如果是出于良好的动机而做事急躁,考虑欠周,儿童是会谅解的。可是儿童不会原谅那些态度冷淡、缺乏感情、好作长篇说教、总想置身于孩子的忧虑与激动之外的教师。  ——霍姆林斯基  案例:一篇诚实的周记  刚刚开学,黄老师因一次不经意的课堂失误差点酿成了重大的“教育事故”。刘路是高一的学生,语文成绩中等。有一次,他交了一篇令黄老师思之深切的周记,这篇周记是这样的: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面对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然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并非易事,因为欣赏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创造。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看到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我们不仅惊叹其新颖别致的构思和优美流畅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走进去,品味作品的意境,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挖掘其深
期刊
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其实,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链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  初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起来,明知
期刊
“语言表达连贯”是高考明确要求的一个考点,历年各地高考卷与平时试卷中几乎都有文句衔接连贯题的身影,并经常以所谓定句选位题形式出现,即要求给一段话中的几个句子排出正确的顺序。  所谓“连贯”,是指表达的观点、角度、风格一致,读起来自然顺畅。具体来说也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话题统一,句序合理,前后衔接和呼应自然。但仅根据这些连贯概念中及其阐述中的要点,来解答衔接连贯题,就想达到快
期刊
如何理解创新?教育家认为:创新就是要有独特的见解,愿意探索新事物,敢于采用新的方法,不要墨守成规地跟着老传统走,也不要跟着时风潮流走。当然,语文教师要创新必先有个前提,就是要在前人传统基础上创新,在继承中求变化,语文教师该如何走创新之路?  一、转变观念,创新意识  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具备新时期的平等观念和对话态度。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进行学习交流的地方,语文教师自觉地具有平等意识确立对话态度,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