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文言中“之”字作动词的特征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0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探究“之”字在文言文中做作动词的特征,“之”在文言文中放在表示处所性的词前面的时候,通常做动词用,意为“到”“往”。“之”字作动词时,它或置在表示处所性的名词前,或置于表处所性的助词“所”后,或置于表示处所性的疑问代词后,或置于表示处所性代词前,。总括起来看它们有着共性,就是“之”为动词,与处所性的词分不开,即“之”放在表示处所性的词前时,它就是动词。
  关键词:探究、文言詞语“之”、不同位置、同异性、动词特征
  “之”字是文言文中一个很常见的虚词,“之”作虚词可以作代词、助词,这是我们较熟知的方面,而谈到“之”字作动词,学生往往头脑中有其印象,却不能把握其特征。导致在文言句中对“之”作动词的认知似是而非。其实“之”字作动词是很有特征可循的,下面就文言句中“之”字作动词的实例来探寻其作动词的特征:
  特征一:“之”字放在表示处所性的名词前,“之”为动词,意为“到”“往”“去”。
  例:①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②陈涉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司马迁)
  ③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司马迁)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析:①②③④句中“之”字放在表示处所的名词(“广陵”“垄上”“沛公军”“东郭墦间”“祭者”)前,“之”为动词,意为“到”“往”“去”。
  特征二:“之”字放在表示处所性的助词“所”后,其为动词,意为“到”“往”
  例:①佯狂不知所之(《五人墓碑记》张溥)
  ②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③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王羲之)
  析:①②③中“之”字放在“所”后。这里不妨先谈谈文言中“所”的用法,从中探寻其“之”作为动词特征,文言中“所”的用法通常有:
  A,名词,处所B,“为······所”,“为所”表被动C,“所以”表原因、凭借和物资等D,“所+动词”结构形成名词性短语,即“所”字结构,这种用法在文言中极为普遍,在这种形式中,“所”是助词,表示动作行为关涉的物、事、人、处所等,理应放在动词后,即“动+所”,但古人习惯于“所+动”形式,并且这种用法沿用至今,形成名词性短语。如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等等。
  明确了“所”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我们理解①②③中“所之”也就不困难了,“所之”就是“所”用法中的D形式,即“所+动词”,“之”就是动词,意为“到”“往”。由此“之”字放在表示处所性的助词“所”后,其为动词,意为“到”“往”。
  特征三:“之”字放在表示处所性的代词后(常式句在代词前),其为动词,意为“到”“往”。
  例:①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②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析:探究①②中“之”字为动词,需要弄清楚文言句式中宾语前置的三种特征,其中之一就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类型,①②两句是疑问句,“何”为代词,代处所“哪里”,要使①②成为独立主谓句,则“之”应该是动词,否则该句缺少中心谓语动词,“之”为动词,也就是说该两句是典型的疑问句,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句。
  特征四:“之”放在表示处所性的代词前,“之”为动词,意为“到”“往”。
  例:①不足,又顾而之它(《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析:此句中“之”字放在代词“它”之前,“它”作代词,句中代“另一个墓地”,是一个表示处所性的代词。
  由①分析得出,“之”字放在表示处所性的代词前,“之”为动词,意为“到”“往”。
  特征五:“之”字放在表示处所性的形容词前,“之”为动词,意为“到”“往”。
  例:①然后驱而之善,固民之从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析:此句中“之”放在形容词“善”前,而“善”在本句中为形容词活用为表示处所性的名词,意为“好的方面”“好的地方”,“之”意为“往”,“走向”,其为动词。
  特征六:“之”字放在表示处所性的人名前,“之”为动词,意为“到”“往”。
  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民为贵》孟子)
  例中加点“之”名词(人名)前,而此处人名是指人所居之处,意为:“尧的儿子哪里”,“舜的哪里”,“之”为“往”“到”,其为动词。
  总结:从上述例句分析中可以看到,“之”字作动词时,它或置在表示处所性的名词前,或置于表处所性的助词“所”后,或置于表示处所性的疑问代词后,或置于表示处所性代词前,。总括起来看它们有着共性,就是“之”为动词,与处所性的词分不开,即“之”放在表示处所性的词前时,它就是动词,掌握了这一特征,判断“之”作动词的情况也就容易多了。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巜语文》(必修1-5)(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巜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巜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是为学生英语能力奠基的阶段,是学生加强自身英语基础和锻炼英语思维的核心阶段。笔者发现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过分注重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就违背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初中英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来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英语能力与素养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情境;小组合作;评价分层  初中英语教学效果与效率
期刊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乃至整个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它特殊的功效。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性;兴趣;合作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
期刊
摘 要:目前中学语文的阅读研究越来越备受重视,而初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作为一项基础性教学工作,却逐渐成为一个教学难题,学生阅读质量的下降,时刻关系着整个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阅读不再单单是一项表面工作,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理念,体会阅读背后的故事情感;通过设计一些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自主  在
期刊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占据第一位的知识是会学习,只有会学习,学生们才能在当下这个以脑力劳动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形态中彰显自己的价值。高中阶段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知识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认知能力的培养既是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为学习化社会的构建培养基础性人才的要求。故在高中数学自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认知数学知识,在主动学习中内化数学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體现素质教育。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培养;数学;思考
期刊
摘 要:对教材中《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进行充分实施和适当的拓展,力求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尝试运用基于问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评价的模式组织教学。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评价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受精作用》模型建构的内容。减数分裂是本章乃至全书的重点章节,模型建构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通过模型
期刊
摘 要:中国的领土争端问题复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法庭对菲律宾单方提交的“南海仲裁案”做出裁决,判菲律宾“胜诉”,还宣称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否定“南海九段线”。这一涉及国家领土争端问题的不公正裁决在微博引起了舆论浪潮。本文以南海仲裁案为例展开研究,重点探讨新浪微博对国家领土争端问题的议程设置及舆论引导作用,并再次基础上发现问
期刊
摘 要:提升历史课堂的时效性,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我在历史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开展了“问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提升了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模式;历史  一、在“研究性学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提高效率。  “授以鱼,莫若授人渔”,掌握了好的方法和技能,远胜于掌握现成的知识。所以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已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传统教学希望学生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史料教学、组织历史辩论赛、灌输历史观念和借助历史记录片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学生史料实证能力、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通过多种途径在课堂渗透核心素养是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  新时代对基础教育的冲击愈发强烈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要求教师需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构建一个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后劲,提高学生之间以及与教师的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让英语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起来。本文主要从互动式教学的概念入手,介绍了互动式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互动式;师生;初中英语  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