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史料教学、组织历史辩论赛、灌输历史观念和借助历史记录片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学生史料实证能力、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通过多种途径在课堂渗透核心素养是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
新时代对基础教育的冲击愈发强烈,应运而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石。伴随着教育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对核心素养的讨论逐渐由理论探究到教学实践的研究,历史新课标的修订和施行,新教材的实验和完善,顶层设计日渐明晰。当改革的触角已经触及传统的课堂,一线教师需要紧跟改革潮流,加深对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践行,明确教与学的方向。新课标对历史核心素养界定为“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与其他学科素养相比,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对普通的一线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科学和严谨的表述,同时形成个性化的认知,需要历史教师明晰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通过多种途径在课堂渗透这种理念,达到教育改革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如果把历史比喻成一首动人的歌曲的话,那么每一个历史细节就是跳动着的音符,只有将这些音符合理的排列,才能弹奏出美丽的音乐。时空观念是将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观察、分析的观念。掌握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时空观念普遍较弱。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时空线索。例如,在讲《百家争鸣》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起画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思想流派的背景、内容、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设计一个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设计成树枝的形状,包括几个主要的思想流派以及它们的主要内容,这几个思想流派又相互联系和影响,如儒家的孔子曾经师从老子,而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两个徒弟韩非和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通过思维导图的建构,将这些联系建立起来,更加直观形象,对学生的时空观念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二)开展史料教学,提高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历史学是一门实学,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基础和依据。历史学家傅斯年就曾说:“历史学就是史料学。”这句话虽然有一些片面,但是也佐证了史料的重要性。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对培养学生言必有据的人格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开展史料教学。例如,在讲授“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部分知识时,史料教学就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次改革是孝文帝在位期间推行的政治改革,也称“孝文汉化”。为了提升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王学生在课下自己搜集、整理和分析史料,并且来解答一些历史问题,如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等。学生在图书馆和网络渠道查找了相关资料,如《魏书》《北魏平城时代》等,在史料阅读和运用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组织历史辩论,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除了搜集和考证史料之外,对史料的解读也很重要。历史解释素养是建立在史料解释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又超脱于史料解释的范畴。历史解释就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以及对历史认识和叙述的能力。近年来,高考试题中也更多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不再只是简单地考查历史基础知識。通过历史课堂辩论,可以清晰地展现历史解释的过程,促使学生全面地看待历史。例如,在讲授《太平天国运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历史课堂辩论。可以给学生设计辩题“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是一场纯粹的旧式农民运动。”确立好正方和反方之后,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的资料,开展小组辩论比赛。让正方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目标来阐述,而反方则用《资政新篇》作为依据,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包含了资本主义因素,并不是纯粹的农民运动。如此一来,历史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也逐步提升。
(四)注重史观讲授,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
在之前的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核心素养是“历史价值观”,之后更改成了“唯物史观”,从而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研究历史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理论,也需要一定的观念做支撑。就好像在河边捕鱼一样,需要用合适的方式才能有收获。历史观有许多种,比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生态史观,但是最科学、也最根本的就是唯物史观。例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来看待历史问题。比如“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屡次转移。”如何解释这一历史问题呢?唯物史观一条重要的理论原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共产党在重要的历史交叉口面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是因为秉持了科学的革命路线。
(五)借助历史纪录片,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历史纪录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纪录片产于西方,近年来我国也诞生了一批制作精良的历史纪录片。历史纪录片通过对历史现场的还原,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历史场景当中。通过展开历史纪录片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历史,尤其是在涉及到近现代历史的部分之时,可以对学生产生一个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戴加平.如何涵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J].历史教学,2016(3).
[3] 王晓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美国历史课程能力目标比较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7.
作者简介:王晓伟,吉林省松原市,高中历史教师。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
新时代对基础教育的冲击愈发强烈,应运而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石。伴随着教育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对核心素养的讨论逐渐由理论探究到教学实践的研究,历史新课标的修订和施行,新教材的实验和完善,顶层设计日渐明晰。当改革的触角已经触及传统的课堂,一线教师需要紧跟改革潮流,加深对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践行,明确教与学的方向。新课标对历史核心素养界定为“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与其他学科素养相比,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对普通的一线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科学和严谨的表述,同时形成个性化的认知,需要历史教师明晰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通过多种途径在课堂渗透这种理念,达到教育改革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如果把历史比喻成一首动人的歌曲的话,那么每一个历史细节就是跳动着的音符,只有将这些音符合理的排列,才能弹奏出美丽的音乐。时空观念是将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观察、分析的观念。掌握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时空观念普遍较弱。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时空线索。例如,在讲《百家争鸣》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起画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思想流派的背景、内容、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设计一个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设计成树枝的形状,包括几个主要的思想流派以及它们的主要内容,这几个思想流派又相互联系和影响,如儒家的孔子曾经师从老子,而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两个徒弟韩非和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通过思维导图的建构,将这些联系建立起来,更加直观形象,对学生的时空观念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二)开展史料教学,提高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历史学是一门实学,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基础和依据。历史学家傅斯年就曾说:“历史学就是史料学。”这句话虽然有一些片面,但是也佐证了史料的重要性。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对培养学生言必有据的人格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开展史料教学。例如,在讲授“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部分知识时,史料教学就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次改革是孝文帝在位期间推行的政治改革,也称“孝文汉化”。为了提升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王学生在课下自己搜集、整理和分析史料,并且来解答一些历史问题,如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等。学生在图书馆和网络渠道查找了相关资料,如《魏书》《北魏平城时代》等,在史料阅读和运用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组织历史辩论,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除了搜集和考证史料之外,对史料的解读也很重要。历史解释素养是建立在史料解释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又超脱于史料解释的范畴。历史解释就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以及对历史认识和叙述的能力。近年来,高考试题中也更多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不再只是简单地考查历史基础知識。通过历史课堂辩论,可以清晰地展现历史解释的过程,促使学生全面地看待历史。例如,在讲授《太平天国运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历史课堂辩论。可以给学生设计辩题“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是一场纯粹的旧式农民运动。”确立好正方和反方之后,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的资料,开展小组辩论比赛。让正方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目标来阐述,而反方则用《资政新篇》作为依据,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包含了资本主义因素,并不是纯粹的农民运动。如此一来,历史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也逐步提升。
(四)注重史观讲授,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
在之前的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核心素养是“历史价值观”,之后更改成了“唯物史观”,从而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研究历史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理论,也需要一定的观念做支撑。就好像在河边捕鱼一样,需要用合适的方式才能有收获。历史观有许多种,比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生态史观,但是最科学、也最根本的就是唯物史观。例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来看待历史问题。比如“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屡次转移。”如何解释这一历史问题呢?唯物史观一条重要的理论原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共产党在重要的历史交叉口面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是因为秉持了科学的革命路线。
(五)借助历史纪录片,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历史纪录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纪录片产于西方,近年来我国也诞生了一批制作精良的历史纪录片。历史纪录片通过对历史现场的还原,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历史场景当中。通过展开历史纪录片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历史,尤其是在涉及到近现代历史的部分之时,可以对学生产生一个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戴加平.如何涵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J].历史教学,2016(3).
[3] 王晓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美国历史课程能力目标比较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7.
作者简介:王晓伟,吉林省松原市,高中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