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农民政治需求作为农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向往、追求、意愿或主张,越来越凸现出在农民需求中的重要地位。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讲,充分尊重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诉求表达,畅通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消减社会不满情绪的“泄洪装置”。因此,调查研究农民政治需求现状,建立科学有效的政治需求表达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将以北河村为个案,力图勾勒出西部落后地区农民政治需求的现实画面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关键词:农民;政治需求;表达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026-02
北河村隶属四川省南部县,是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北河村人口约1 900多人,其中18周岁以上的居民约1 300人,人均收入不足2 000元。之所以选择北河村,一是因为该村属于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村落(耕地多为沙地,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旱地作物,农民收入除了来自传统的种植业外,非农收入主要靠男子外出搞副业,以及少量的家畜养殖如牛羊等),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西北部农村的农民生活状况。二是因为2005年政府在该村征地修公路,由于农民利益补偿没有得到满足,补偿款又被乡干部部分截留,于是“受骗的”农民或者迁怒于施工队,采用阻碍施工破坏施工设施等抵制手段;或者把矛头指向村干部和乡政府,进行群体上访,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农民对乡干部有不满和牢骚。文中有关该村的资料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获得。这次调查将村民分为农业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当地俗称“搞副业”)、村干部和高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在2 500元以上)。在8个村民小组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为100%。这次调查中涉及村干部4人,人均收入在2 500元以上的村民8人,其余28人都是普通村民(在家以农业为生的4人,其余都是一边务农一边在城区里“搞副业”)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对选举政治的冷漠
该村村委会选举都是有乡政府指定候选人,然后进行村民大会投票选举,得票数最高者当选。在问卷调查中(见表1),有25%的村民经常参与投票,可见村民参与投票活动是比较低的。当问及“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你了解吗?”有
表1 农民参与投票活动的情况调查
77.5%的村民表示听过名字,但具体是怎么样的就不清楚了;有21%的的村民表示不知道,只有少数村干部对这部法律有所了解。
王某(北河村4组,46岁,村小组长):“从区到乡到村很多情况都很不公平,那些干部名义上是选的,实际这些经一层一级的提名都是事先弄好的。像去年我们在乡上的选举,两个里选一个,一个是弄好的,另外掺了一个谁都看不惯的私营企业老板,让你明白应选谁选哪个,选来选去还是他们,老百姓说了没有用的。说的不好听,基层买官卖官严重,哪个有钱哪个当。基层一个样子,上头的精神是好的,到了下面做不到,选举也是搞搞形式。几年一次,先在下面做工作,要求选那几个;老百姓也可以自己提名,但老百姓的10人提名是没有用的,上头弄好的要是达不到选上的目的,甚至可以重选。关键是要有真正的选举,不能走过场,你说村里选出的村长也没有支书权力大,支书不是选的但他说了算。”
徐某(北河村1组,52岁,村民):“像选举呀,在农村也搞了几年了,什么乡呀、市呀的选举我们根本不问,我们问了干什么呢?没有意思的,他们有的替自己选的,有的要规定选上的,要选他不选就不行什么的。还是村委会那个选举,我们还知道点,对我们来说选什么有一样的,选不选都一样,公社(当地的叫法)说了算,与其参加这些事情,还不如出去搞副业,多挣点钱,多干点地里的活,选举这事情,有脑子的村里人也关心,村里老师什么的也关心,但对于选出来的人还是不知道,有脑子也没用。”
很明显,一个村民如果不知道《村组法》,不知道自己在选举过程以及在村民自治运行中所拥有的权利,没有认识到选举的意义,那么,他对选举所采取的态度必然是选择放弃,或是随大流。对于在问卷中涉及的村干部选举以及村民对于选举的态度、对于村干部的评价等问题,村民们呈现出两种态度:一是冷漠,二是不满和对抗。具有冷漠情绪的村民占大多数,对于乡人大和乡政府的工作更是没有政治认知和想要去了解和认知它的愿望,仿佛乡人大和乡政府在农民心中遥不可及。
二、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强于对政治的需求
表2 村民最关心的事情 %
虽然绝大多数农民关心国家大事(调查发现: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数比例高达72.3%,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占26.6%,还有1.1%的人表示感到非常厌倦。对是否经常同其他人议论国家大事问题的调查,回答“是的”比例占29.1%,“不是的”占33.6%,“偶尔的”占37.3%),但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及自身的经济利益。比如说,如何才能尽快地解决农业用水、生活吃水问题,如何让子女上好学,以及社会治安等等问题(见表2)。而对于选举、村民自治等问题没有一个村民列举。
2009年,政府征地修公路,由于农民利益补偿没有得到满足,补偿款又被干部部分截留,于是“受骗的”农民向乡政府讨说法。在讨说法无果的情况下部分农民迁怒于施工队,采用阻碍施工破坏施工设施等抵制手段。然而,在坚持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这些农民遭到了一群“不明身份人员“的袭击,造成十几名村民受伤。在这样的局面下,有部分村民选择了放弃,还有部分村民选择了继续上访(告到了省政府),直到问题有了一个说法为止。从村民集体上访和参与打架的行为来看,如果真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他们会采取各种行动,包括制度与非制度、理性和非理性的手段来维护自己利益。
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在政治生活和人生态度上(信仰和价值)更多的是关心公共产品,而对自己与国家政治过程的关系很少有认识,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冷漠。 三、高收入农民比较关注权利的获得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收入高的农民比较关注选举和权利的获得,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候选人而当选干部。这部分农民由于收入高,他们借助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而获得了较大的利益,从而也成为了农村“政治对话中力量最强的集团,并且也往往是对自治和民主的政治需求最强烈的集团” 。之所以这样,一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和能力使他们有能力过问政治;二是他们所从事的市场活动需要稳定的政治规则来降低不确定性,以保证投资获利的稳定预期。而对于广大普通村民来说,他们没有投资能力,采取搭富人阶层(高收入农民)“便车”的办法“坐享其成”。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在当前西北农村,广大农民的政治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其政治需求是从经济利益出发的,蒙胧地感觉到了政治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最终不自觉地追求社会正义和政治权利。可见,“如果民主与自己的利益相关,农民就会热心参与;如果民主之是一项在上级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他们就不感兴趣。”在访谈中,有村民表示,在第一届村委会选举时村民们对选举村委会热情极高,选举的几天,村子里人来人往,活动频繁,有谋划策略的(一般是不管两头,只攻中间),有打探消息的,有游说的,有负责送烟送酒的,还有负责骂人的(用一个没人敢惹的“大王爷”,威胁给其他候选人投票的村民),甚至一个候选人的老婆成了最忙的人。村民们所以有如此之高的热情,原因就在于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务,谁当村长都与他们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绝大多数农民之所以热情参与村委会主任的选举,是希望自己选举出的村委会主任能代表他们审查村里的账务,农民要求直接控制自己的权威机构具有公正性)。然而,在最近的选举中他们则表现出政治冷漠。
农民需求表达是农民实现、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环节,农民利益问题又牵动着“三农”问题的要害,这就决定了农民需求表达在维护农民利益有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幸的是,现实社会农民政治需求表达处于困境,这种困境具有极大危害性。
1.扩大农民的非制度化参与,不利于社会稳定
非制度化参与,是指采取不符合国家宪法、法律、规章、政策、条例等所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而进行的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如农民越级上访、围攻基层政府、暴力抗议等,这些行为将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
2.损害党和政府在农民阶层中的形象
形象问题也是执政基础,无论需求表达失真\需求表达与实现脱节还是无奈选择不予表达,都直接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造成党群关系紧张,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并且危害到基层乃至国家政权的群众基础。
3.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由于农民政治利益得不到保障,农民需求表达陷于困境,使得农民丧失生产积极性和进取性,使农村的生产力解放进程受阻。由于农民利益是社会经济化发展的动因,农村经济的受挫也就必然反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上来,新农村建设也就是空谈。
公民的民主参政需求从根本上源于个体利益意识的觉醒和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的农民政治需求及其表达实现机制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也将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桑玉成.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3] 程同顺.农民究竟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利益[J].乡镇论坛,1996,(11).
[4] 应尧刚.论当代农民利益及其表达机制 [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
[5] 徐士兵.对农民群体利益表达渠道的认识和设想[J].湖北社会科学,1999,(2).
[6] 于建嶸.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责任编辑 高惠琦]
①98%的村民选择列举水资源,可见该村农民对国家尽快改变该地区缺水现状的期望。原因是该地区处于干旱地区,水资源成为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列举率在第二位的是农村教育,高达83%。这一数据反映了农民对国家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负起更多责任的强烈要求。
③社会治安位于第三位,列举率达到了71%。反映了农民希望政府对日益恶化的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加强管理的需求。
收稿日期:2012-04-29
作者简介:赵仕军(1969-),男,四川南部人,中学政治一级教师,从事中学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农民;政治需求;表达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026-02
北河村隶属四川省南部县,是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北河村人口约1 900多人,其中18周岁以上的居民约1 300人,人均收入不足2 000元。之所以选择北河村,一是因为该村属于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村落(耕地多为沙地,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旱地作物,农民收入除了来自传统的种植业外,非农收入主要靠男子外出搞副业,以及少量的家畜养殖如牛羊等),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西北部农村的农民生活状况。二是因为2005年政府在该村征地修公路,由于农民利益补偿没有得到满足,补偿款又被乡干部部分截留,于是“受骗的”农民或者迁怒于施工队,采用阻碍施工破坏施工设施等抵制手段;或者把矛头指向村干部和乡政府,进行群体上访,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农民对乡干部有不满和牢骚。文中有关该村的资料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获得。这次调查将村民分为农业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当地俗称“搞副业”)、村干部和高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在2 500元以上)。在8个村民小组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为100%。这次调查中涉及村干部4人,人均收入在2 500元以上的村民8人,其余28人都是普通村民(在家以农业为生的4人,其余都是一边务农一边在城区里“搞副业”)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对选举政治的冷漠
该村村委会选举都是有乡政府指定候选人,然后进行村民大会投票选举,得票数最高者当选。在问卷调查中(见表1),有25%的村民经常参与投票,可见村民参与投票活动是比较低的。当问及“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你了解吗?”有
表1 农民参与投票活动的情况调查
77.5%的村民表示听过名字,但具体是怎么样的就不清楚了;有21%的的村民表示不知道,只有少数村干部对这部法律有所了解。
王某(北河村4组,46岁,村小组长):“从区到乡到村很多情况都很不公平,那些干部名义上是选的,实际这些经一层一级的提名都是事先弄好的。像去年我们在乡上的选举,两个里选一个,一个是弄好的,另外掺了一个谁都看不惯的私营企业老板,让你明白应选谁选哪个,选来选去还是他们,老百姓说了没有用的。说的不好听,基层买官卖官严重,哪个有钱哪个当。基层一个样子,上头的精神是好的,到了下面做不到,选举也是搞搞形式。几年一次,先在下面做工作,要求选那几个;老百姓也可以自己提名,但老百姓的10人提名是没有用的,上头弄好的要是达不到选上的目的,甚至可以重选。关键是要有真正的选举,不能走过场,你说村里选出的村长也没有支书权力大,支书不是选的但他说了算。”
徐某(北河村1组,52岁,村民):“像选举呀,在农村也搞了几年了,什么乡呀、市呀的选举我们根本不问,我们问了干什么呢?没有意思的,他们有的替自己选的,有的要规定选上的,要选他不选就不行什么的。还是村委会那个选举,我们还知道点,对我们来说选什么有一样的,选不选都一样,公社(当地的叫法)说了算,与其参加这些事情,还不如出去搞副业,多挣点钱,多干点地里的活,选举这事情,有脑子的村里人也关心,村里老师什么的也关心,但对于选出来的人还是不知道,有脑子也没用。”
很明显,一个村民如果不知道《村组法》,不知道自己在选举过程以及在村民自治运行中所拥有的权利,没有认识到选举的意义,那么,他对选举所采取的态度必然是选择放弃,或是随大流。对于在问卷中涉及的村干部选举以及村民对于选举的态度、对于村干部的评价等问题,村民们呈现出两种态度:一是冷漠,二是不满和对抗。具有冷漠情绪的村民占大多数,对于乡人大和乡政府的工作更是没有政治认知和想要去了解和认知它的愿望,仿佛乡人大和乡政府在农民心中遥不可及。
二、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强于对政治的需求
表2 村民最关心的事情 %
虽然绝大多数农民关心国家大事(调查发现: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数比例高达72.3%,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占26.6%,还有1.1%的人表示感到非常厌倦。对是否经常同其他人议论国家大事问题的调查,回答“是的”比例占29.1%,“不是的”占33.6%,“偶尔的”占37.3%),但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及自身的经济利益。比如说,如何才能尽快地解决农业用水、生活吃水问题,如何让子女上好学,以及社会治安等等问题(见表2)。而对于选举、村民自治等问题没有一个村民列举。
2009年,政府征地修公路,由于农民利益补偿没有得到满足,补偿款又被干部部分截留,于是“受骗的”农民向乡政府讨说法。在讨说法无果的情况下部分农民迁怒于施工队,采用阻碍施工破坏施工设施等抵制手段。然而,在坚持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这些农民遭到了一群“不明身份人员“的袭击,造成十几名村民受伤。在这样的局面下,有部分村民选择了放弃,还有部分村民选择了继续上访(告到了省政府),直到问题有了一个说法为止。从村民集体上访和参与打架的行为来看,如果真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他们会采取各种行动,包括制度与非制度、理性和非理性的手段来维护自己利益。
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在政治生活和人生态度上(信仰和价值)更多的是关心公共产品,而对自己与国家政治过程的关系很少有认识,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冷漠。 三、高收入农民比较关注权利的获得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收入高的农民比较关注选举和权利的获得,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候选人而当选干部。这部分农民由于收入高,他们借助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而获得了较大的利益,从而也成为了农村“政治对话中力量最强的集团,并且也往往是对自治和民主的政治需求最强烈的集团” 。之所以这样,一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和能力使他们有能力过问政治;二是他们所从事的市场活动需要稳定的政治规则来降低不确定性,以保证投资获利的稳定预期。而对于广大普通村民来说,他们没有投资能力,采取搭富人阶层(高收入农民)“便车”的办法“坐享其成”。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在当前西北农村,广大农民的政治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其政治需求是从经济利益出发的,蒙胧地感觉到了政治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最终不自觉地追求社会正义和政治权利。可见,“如果民主与自己的利益相关,农民就会热心参与;如果民主之是一项在上级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他们就不感兴趣。”在访谈中,有村民表示,在第一届村委会选举时村民们对选举村委会热情极高,选举的几天,村子里人来人往,活动频繁,有谋划策略的(一般是不管两头,只攻中间),有打探消息的,有游说的,有负责送烟送酒的,还有负责骂人的(用一个没人敢惹的“大王爷”,威胁给其他候选人投票的村民),甚至一个候选人的老婆成了最忙的人。村民们所以有如此之高的热情,原因就在于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务,谁当村长都与他们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绝大多数农民之所以热情参与村委会主任的选举,是希望自己选举出的村委会主任能代表他们审查村里的账务,农民要求直接控制自己的权威机构具有公正性)。然而,在最近的选举中他们则表现出政治冷漠。
农民需求表达是农民实现、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环节,农民利益问题又牵动着“三农”问题的要害,这就决定了农民需求表达在维护农民利益有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幸的是,现实社会农民政治需求表达处于困境,这种困境具有极大危害性。
1.扩大农民的非制度化参与,不利于社会稳定
非制度化参与,是指采取不符合国家宪法、法律、规章、政策、条例等所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而进行的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如农民越级上访、围攻基层政府、暴力抗议等,这些行为将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
2.损害党和政府在农民阶层中的形象
形象问题也是执政基础,无论需求表达失真\需求表达与实现脱节还是无奈选择不予表达,都直接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造成党群关系紧张,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并且危害到基层乃至国家政权的群众基础。
3.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由于农民政治利益得不到保障,农民需求表达陷于困境,使得农民丧失生产积极性和进取性,使农村的生产力解放进程受阻。由于农民利益是社会经济化发展的动因,农村经济的受挫也就必然反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上来,新农村建设也就是空谈。
公民的民主参政需求从根本上源于个体利益意识的觉醒和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的农民政治需求及其表达实现机制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也将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桑玉成.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3] 程同顺.农民究竟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利益[J].乡镇论坛,1996,(11).
[4] 应尧刚.论当代农民利益及其表达机制 [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
[5] 徐士兵.对农民群体利益表达渠道的认识和设想[J].湖北社会科学,1999,(2).
[6] 于建嶸.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责任编辑 高惠琦]
①98%的村民选择列举水资源,可见该村农民对国家尽快改变该地区缺水现状的期望。原因是该地区处于干旱地区,水资源成为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列举率在第二位的是农村教育,高达83%。这一数据反映了农民对国家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负起更多责任的强烈要求。
③社会治安位于第三位,列举率达到了71%。反映了农民希望政府对日益恶化的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加强管理的需求。
收稿日期:2012-04-29
作者简介:赵仕军(1969-),男,四川南部人,中学政治一级教师,从事中学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