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创伤应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的研究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关节创伤应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骨关节创伤患者134例,分别进行DR平片(对照组)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和表面遮盖法重建三种图像后处理(观察组),对两种检查方法发现的骨关节骨折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134例患者临床明确诊断骨折188处,DR平片对照组检出骨折136处,检出率为72.3%;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组检出骨折182例,检出率为9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和表面遮盖法重建三种图像后处理能够对骨关节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能够直观、有效的发现微小骨折病变,并能够提供骨折的空间立体关系,明显的提高影像检查的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是诊断骨关节创伤最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关键词骨关节创伤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
  骨关节创伤是临床中常见的外科疾病。及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能够有效的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提供依据。X光片曾经作为骨关节创伤的首选诊断方法,但是极易发生漏诊,导致病情的延误,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困扰放射影像医生的一大难题[1]。近年来,随着CT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薄层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特点在疑难复杂骨关节创伤的诊断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大大的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影像诊断技术[2]。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骨關节创伤患者134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并于传统的DR平片进行比较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骨关节创伤患者134例,其中男78例,女56例,年龄22~74岁,平均428±18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8例,高处坠落伤34例,重物击打伤31例,摔伤21例。受伤部位,颌面部18例,脊柱22例,肋骨28例,四肢35例,骨盆31例。临床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和畸形。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先进行DR平片检查、再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三种图像后处理。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180~220mAs,矩阵512×512,扫描层厚16mm×24mm,螺距10,将得到的容积数据传至仪器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厚度075mm,重建间隔05mm,再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处理,并与DR平片进行比较。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使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检出率使用百分数表示,组间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34例患者临床明确诊断骨折188处。DR平片对照组检出骨折136处,包括颌面部骨折21处,脊柱骨折23处,肋骨骨折32处,四肢骨折35处,骨盆骨折25处;漏诊52处骨折,其中鼻骨骨折8处,筛窦骨折7处,下颌骨2处,肋骨骨折3处,腕骨骨折6处,踝关节骨折2处,锁骨骨折3处,髁间嵴骨折4处,肩胛骨骨折2处,脊椎横突骨折5处,寰枢椎骨折3处,髋臼骨折5处,耻骨骨折2处,检出率为723%。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组检出骨折182例,包括颌面部骨折35处,脊柱骨折22例30处,肋骨骨折28例34处,四肢骨折35例49处,骨盆骨折31例34处;漏诊6处骨折,其中鼻骨骨折2处,筛窦骨折1处,肋骨骨折1处,寰枢椎骨折1处,髋臼骨折1处,检出率为968%。两组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
  据文献报道,骨关节创伤占骨科疾病的45%~56%[3]。X线平片检查对存在的隐匿性骨折、细小骨折以及复杂解剖部位的骨折存在诊断的遗漏,多层螺旋CT通过一次扫描就可以获得不同层面的图像,大大的提高了容积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4]。后处理技术能够将获得的原始扫描数据通过减薄处理后,在经过计算机重建软件处理后,呈现出三维解剖结构图像、或者所选平面的二维图像,显示立体的骨关节的影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判断骨关节创伤的程度、清晰的显示骨折线、骨折的移位和分离程度、发现细小的骨折片和软组织的损伤程度[5]。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和表面遮盖法重建是目前常采用的重建技术,在观察骨关节创伤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多平面重建能够从冠状位、矢状位、不同斜位的二维图像清晰的观察病变、在发现骨折的细节方面具有优势,但缺乏立体感;容积重建能够将得到的三维图像随意的旋转和分割,显示骨折的空间立体改变,有利于显示复杂的骨折改变;表面遮盖法重建利用容积数据中的表面数据,形成立体感较强的三维图像,特别对关节面的结构显示具有突出的优势,但是由于受阈值高低影响较大,容易遗漏细小未移位的骨片。通过临床有经验的医师将上述重建技术融合应用,不但能够有效的发现易遗漏的病变,而且能够为临床的治疗和手术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本组研究中,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后处理的观察组骨折检出率显著的高于传统DR平片检查的对照组,与刘昌杰等[6]开展的研究报告得到一致的结论,表明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和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在隐匿性骨折、复合骨折等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和表面遮盖法重建三种图像后处理能够对骨关节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能够直观、有效的发现微小骨折病变,并能够提供骨折的空间立体关系,明显的提高影像检查的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是诊断骨关节创伤最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姚国龙,郑睿龙.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和DR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对比体会[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4):227-22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检查在肺腺癌诊断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肺腺癌病例同时进行18F-FDG SPECT/CT检查和CEA检测,怀疑复发病例进行CT增强扫描和临床随访,以进一步确诊。结果:40例患者中,18F-FDG SPECT/CT检查发现原发灶25,胸内扩散19例,远处转移16例。CT示原发灶24例,胸内扩散21例;远处转移15例。CEA增高20例,不高18例。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脊柱结核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骨质破坏45例,其中斑片状破坏23例,椎旁脓肿22例,骨性椎管狭窄9例,洞穴状破坏17例,死骨形成30例,椎间盘破坏27例,骨质密度增高硬化19例,韧带增厚6例。结论:多层螺旋CT分辨率高,不仅可以显示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骨质破坏,同时有助于对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分析。多
期刊
原发性肺癌在近20年内发病率逐年升高,2004年上海市肺癌分别居男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和第2位[1]。其中非小细胞癌在确诊时仅20%~30%Ⅰ期和Ⅱ期,40%~50%Ⅲ期,30%Ⅳ期[2],而ⅢB期及Ⅳ期已经失去手术机会。目前同步放化疗已经成为国际上治疗局部晚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癌患者的标准治疗[3]。  传统的放射治疗由于放射野大、正常肺组织对放射线耐受量低,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125I粒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方法:对1890例儿童肺炎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肺炎支原体检测1890例,检测阳性549例,阳性率为29.05%。其中,男童检测1195例,阳性301例,阳性率25.19%;女童检测695例,阳性248例,阳性率35.68%。结论: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方法简便,特异性强,是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有效方
期刊
关键词脑卒中脑心综合征心电图  脑卒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病变所致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目前为止,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与死亡率,不但给人类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对人类的生命构成威胁。临床上将脑卒中引起的继发性心脏损害称为脑心综合征(CCS),这是最初的也是比较狭义的CCS的概念。广义的CCS的概念即指颅脑外伤、颅内炎症、颅内高压、脑肿瘤,包
期刊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临床问题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具有方便、简单、有效的特点,微生物检验给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了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1]。但是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个体微小,部分微生物对于培养环境的苛刻要求等,而且还存在一系列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等,目前临床微生物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伤并发感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对评估病情进展与转归的意义。方法:将58例复合伤患者依据感染情况分重度感染组、轻度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对3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轻度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P>005),重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68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49例,女19例,发病高峰50~70岁、20~40岁,鼻腔为最好发部位,免疫组化染色:CD56、CD45RO、CD3阳性,CD20阴性。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病理特征,一般诊断不困难,取材准确致关重要。  关键词鼻NK/T细胞淋巴瘤活检EBV免疫组化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为
期刊
腰骶部移行椎是一种常见的发育异常[1],对伴移行椎病例进行CT检查时,准确定位椎体节段常发生困难。目前影像学检查定位方法颇多,但准确率均有限。本文运用MDCT三维重建对髂腰韧带起点、走行、形态进行初步研究,以探讨其在腰骶部移行椎节段定位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接受腰部检查患者212例,除外脊柱感染、肿瘤、严重侧弯、既往有手术史等因素导致髂腰韧带无法显示。其中
期刊
病历资料  例1:患者,女,64岁,因“大便变形1个月,伴大便带血2天”为主诉于2011年1月10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间断出现大便变形,肛门下坠,2天前无明显原因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呈鲜红色血样,排便时无疼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长期口服“施慧达,1片/日”,無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查体:T 365℃,P 72次/分,R 18次/分,BP 130/80mmHg,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