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小学语文对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为此,作为一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转变。
1 树立新型的教学观
1.1 由课程的执行者、重复者向课程的创造者与建设者转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着眼于知识技能,忽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应从“教书匠”变为研究者。传统的语文教师所扮演的“教书匠”角色,其实质就是教材的执行者、重复者。而学生则在个性、智力、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教书匠”难以顾及这种特点,所以教学方法死板。新课程立体、开放的特点打破了学科知识的界限,课程的开放代替了封闭,知识的多向流动代替了单向输送。语文教师作为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必须以开放的胸怀走向社会,走进别的学科,变为教材的建设者。积极开发具有“个性”的语文课程,使语文课程不断地丰富、完善。
1.2 由传授者向参与者、指导者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一元资源,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新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变为“参与者”。在信息社会,语文教师不再是学生信息来源的唯一通道,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信息也许比教师还丰富,语文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了解学生品德、个性发展的状态,鼓励学生、欣赏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适时地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提出质疑,敢于创新,指导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习效率。
1.3 由教学活动的统治者向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转变。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从教学活动的统治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按事先制定好的策略实施教学活动,以完成知识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这种方式漠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性差异,语文教师扮演的是“统治者”的角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缺少个性和灵气。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自觉地将角色转变为“服务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空间,为促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学生和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2 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为此,在教学中,我真诚地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努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努力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展现个人魅力。我以新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为指导,努力完善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2.1 注重自身文学修养,树立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爱”语文。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语文大世界。
2.2 用语文学科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如我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课时,在导入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应用课外读中族得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成语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哪怕只用一个精彩的成语,我都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这样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热情。与此同时,我还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情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不断两议论中,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想火花,交流各自的看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一方式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经过读、思、学、议,使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本外的名家名篇,我在班内开辟了“每周一诗”,让学生诵读、摘记,并进行评比。还充分利用听读欣赏课,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名作让学生欣赏、品读,体会到了诗情画意。另外,我还让学生每人作好课外阅读摘记,每月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在班中掀起了读诗文的热潮。
2.3 用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充分利用投影、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媒体,使原本单一的教学手段变得多样、生动,使课堂富有活力,让学生在“乐”中学习语文。我还在班中组织了四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更新观念,从传统的角色中转变过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才能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
1 树立新型的教学观
1.1 由课程的执行者、重复者向课程的创造者与建设者转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着眼于知识技能,忽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应从“教书匠”变为研究者。传统的语文教师所扮演的“教书匠”角色,其实质就是教材的执行者、重复者。而学生则在个性、智力、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教书匠”难以顾及这种特点,所以教学方法死板。新课程立体、开放的特点打破了学科知识的界限,课程的开放代替了封闭,知识的多向流动代替了单向输送。语文教师作为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必须以开放的胸怀走向社会,走进别的学科,变为教材的建设者。积极开发具有“个性”的语文课程,使语文课程不断地丰富、完善。
1.2 由传授者向参与者、指导者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一元资源,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新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变为“参与者”。在信息社会,语文教师不再是学生信息来源的唯一通道,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信息也许比教师还丰富,语文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了解学生品德、个性发展的状态,鼓励学生、欣赏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适时地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提出质疑,敢于创新,指导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习效率。
1.3 由教学活动的统治者向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转变。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从教学活动的统治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按事先制定好的策略实施教学活动,以完成知识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这种方式漠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性差异,语文教师扮演的是“统治者”的角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缺少个性和灵气。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自觉地将角色转变为“服务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空间,为促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学生和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2 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为此,在教学中,我真诚地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努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努力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展现个人魅力。我以新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为指导,努力完善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2.1 注重自身文学修养,树立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爱”语文。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语文大世界。
2.2 用语文学科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如我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课时,在导入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应用课外读中族得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成语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哪怕只用一个精彩的成语,我都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这样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热情。与此同时,我还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情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不断两议论中,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想火花,交流各自的看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一方式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经过读、思、学、议,使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本外的名家名篇,我在班内开辟了“每周一诗”,让学生诵读、摘记,并进行评比。还充分利用听读欣赏课,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名作让学生欣赏、品读,体会到了诗情画意。另外,我还让学生每人作好课外阅读摘记,每月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在班中掀起了读诗文的热潮。
2.3 用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充分利用投影、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媒体,使原本单一的教学手段变得多样、生动,使课堂富有活力,让学生在“乐”中学习语文。我还在班中组织了四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更新观念,从传统的角色中转变过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才能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