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德育素养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的召唤,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德育素养,整塑人格,是新时期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

一、语文学科实施德育的优势


  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是经过精心选编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其中不乏表现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个群体、一个人的高尚美德情操的作品。打开现今中学语文课本,从春秋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到战国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从汉代司马迁的“就极刑而无愠色”隐忍完成巨著到东晋陶渊明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从唐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清代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到近代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直到现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些传统文化中,表现了立德、立志、求真、爱国等多方面的内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关于“做人”的精神资源。它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极富价值的源泉,我们应该珍视它,在教学中应细心钻研、吃透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思想上情感上健康地成长。

二、语文教学中提高德育素养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一般的“德育活动”,其特殊性是在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时,凭借形象思维的方法,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实现的,是通过美的感受,引起感情的激荡,造成感情的共鸣,在审美愉悦中受到教育。因而它不带有一般德育的强制性,而是让人心甘情愿地接受道德教育,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在无意识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理想,即提高德育素养。根据语文教学中德育的特点,其德育策略应是德育渗透性,即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主要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寻找最佳教育点,即找准教材中蕴涵的各种“德育因素”;二是把握德育“三性”,即自然性、生动性、针对性。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应找准德育与语文教材内容的结合点,力求做到寓德于事,寓德于理,寓德于美,避免空洞的说教,将德育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去,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语文教学中提高德育素养的途径


  1.重视古代文学作品的朗读,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作品是一道坚实的古典文学长城,这是华夏文明的基石。如《离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岳阳楼记》《爱莲说》,这些都展示了中华传统美德,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心灵品格,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支柱。众多先哲的思想,具有强大的时空穿透力,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仍能启迪人们理性地思考、解决现代社会种种困惑。这些作品散发出来的睿智,表现出来的博大精深,是华夏子孙心灵情感的依靠,是中华文明的故土。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这类作品的阅读积累,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其受到这一巨大“美能源”的辐射和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可以先范读作品,要求做到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让学生初步感受文学作品,再让学生个别朗读,引导学生注意嗓音、用气、轻重缓急、停顿等朗诵的表达技巧,接着让全班同学齐读,读出感情,感受作品的美,再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找到共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早读课时间,提倡学生放声朗读,进而成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德育素养。
  2.多侧面立体透视课本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和精神面貌
  课本人物形象包括作品人物形象和作者形象。如《木兰诗》中深明大义、刚毅勇敢的花木兰;《水浒传》中疾恶如仇、刚烈仗义的鲁智深;《五人墓碑记》中“激于义而死”的五位义士;《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谦恭忍让的蔺相如、负荆请罪的廉颇,《与妻书》中“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林觉民等,这些人物群体所透射出来的人格感召力,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千百年来给中华乃至人类文化创造了灿烂成就的众多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们以各自感人事迹和流传至今的精美篇章,放射出太阳般的光辉,哺育华夏儿女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良知、品格和理想。如开堂讲学的孔子,“舍生取义”的孟子,“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甘做“孺子牛”的鲁迅,出生入死、无私无畏的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这些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是构成中华品格的中流砥柱,它时时刻刻以震天动地的撼人力量培养着我们民族的审美和精神理想。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探索这些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启发,使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思想受到教育,品质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
  3.诠释剖析名言、古训及典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现行的语文课本中,许多名言、古训及典故,体现了千古流传、隽永清新的民族美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恶小而为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诸如此类,通过教师的诠释剖析,学生抄录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能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德育素养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每天学一条格言、警句,让领袖的教导、哲学家的名言、英雄人物的警句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针对学生的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思想觉悟。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评析会、演讲会、辩论会以及建立文学社团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质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而对日记的批阅,是提高德育素养的另一独特手段。日记是学生的心灵之窗,校园内外纷繁的人间万象,都可能在其中有所折射。往往与父母亲朋不能说的话,学生可以通过日记与老师诉说。阅读学生日记不只是能够了解、熟悉学生的生活和性格,更具有意义的是教师阅读日记的过程,同时具有医生把脉问诊的属性,能及时感受到学生的思想脉搏和爱憎倾向,通过师生心灵交流的评语,及时关注其成长。对健康向上的要鼓励、呵护、赞赏;对消极彷徨的,越是要细心关爱;仅仅处于萌芽状态的,可采取商榷式;对已形成观点的,则取建议式;如有必要,还应辅之谈心。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学生日记中不断挖掘德育因素,用爱心凝聚的雨露润泽浇灌,就能使学生感悟人生真谛,提高德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另外言传还应身教。作为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表里如一。也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日常行为与格言、警句相对照,提出人格自我改造和完善的设想和措施;还可以指导学生针对自身人格弱点有选择地参加实践活动,磨砺自己,从知行统一角度来重塑、完善自身人格,这样学生经历了分析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历程之后,能进一步达到完善自我的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实践探索,阐述了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策略。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聚焦,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目标性;以问题激趣,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以问题证实,提升学生获得感;以问题复习,增强学生复习方向感;以问题探究,培养综合思维。对于教师而言,使用问题导向教学法要认真研究课标与教材,把握要求与核心;问题设置要使问题之间有逻辑,层层递进;课堂要求学生做笔记,便于课后复习;最后要定
【摘要】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闪光点”即优点、长处。从闪光点入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如果说学生就是一颗小星星,我愿意用我的努力,让每一颗星星都亮晶晶,尤其是那些暂时的学困生。  【关键词】学困生由点到面教师关注一、摘掉“变色镜”,用理解和尊重来引路  “懂得欣赏一个人不容易,懂得去赏识一个你不喜欢的学生就更难了,但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无疑就掌握了一种行
【摘要】习作教学一直是孩子、老师、家长最头疼的话题,从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到中年级的习作教学,语文老师一直追求的就是鼓励孩子会说话,只有敢说、会说才会写文章。课堂上抛出一个话题,让孩子在小组内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看似混乱不堪的课堂,在进行全班交流的时候,孩子们口中经常会吐出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句子,孩子们发言的背景资料会给习作教学提供灵感。介绍了如何在课堂上让孩子勇敢写作,启发他们的思维,进而充分有效
【摘要】德育从狭义来讲,就是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修养、思想境界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中生的教育工作中,除了智育之外,班主任一定要担负起德育的重任,以身作则,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德育对学生人生发展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中 德育 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  高中生即将成年,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改变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环节,构建高效的课堂。结合教学经验,以小学数学为例,简单谈谈如何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小学数学是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手段,小学生由于年龄偏低,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这使得大部分的小学生很难长时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是把教参对诗句的分析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引领孩子们有多重理解、有个体感悟,有多元解读;不是在单一的词句中反复打转转,而是和其他词句的反复对比品味中发现语文的广博、发现语文的绚丽;不是亦步亦趋地限制对话的范围,而是扩大语文对话的范围,让孩子们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游园不值 语文素养 品词赏句 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走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探讨了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模式 策略 效果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应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引导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启蒙性基础性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并且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方便的,不仅仅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也能对学生的品德从多个方面,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就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此促进德育教育
【摘要】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立德树人的要求,学校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构建“大德育”体系,培养“大写的人”,通过多个德育内容板块和多种德育工作形式,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倾力培养“有钙”“有魂”“有度”、阳光的人,从而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形势下 大德育 化育 大写的人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落
【摘要】教育是爱的艺术,爱心是傾听、宽容、欣赏,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使班级管理更具有温情,爱心故事在那些和学生共处的日子里独成风景,爱心令师生在民主和谐中共同成长。  【关键词】爱心倾听宽容欣赏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策略,更需要爱心。班主任只有善用“爱心艺术”,关注学生的态度、习惯、思想和生活状况等,才能更多了解学生问题形成原因,对症下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倾听——爱心搭建沟通的桥梁  苏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