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ar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低年级语文教学作为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奠基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续集中,但对各种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对事物探究的心理动态。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实效 策略
  一.积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课程标准》指出: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它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怎样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呢?
  1.用宽容的思想理解学生。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学生不可能都是“一听就懂”、“一点就通”,也不可能每个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对学生学习中的一些不甚理想的表现,教师要学会理解和科学地引导,切忌“大发雷霆”,否则,会使课堂“死气沉沉”。“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怎么发挥得出来呢?只有在宽容的思想指导下,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以旺盛的精力,舒畅的心情,活跃的思想投入学习之中,他们的主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2.用鼓励的方法激励学生。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想,大胆质疑,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创新。我在教学中,如发现有些同学注意力不集中,已经在说话或在做小动作时,我就表扬注意听的同学,表扬注意听的小组,这样被表扬到的同学心里很高兴,没表扬到的同学这时也表现得特好。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因此教师要多表扬,多肯定,少批评,少指责。在课堂上,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鼓励和肯定。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不到位,但他敢于回答,教师应给他的勇气加以鼓励。在作业批改中,也应多给“高分”,多奖“☆”,少写“不及格”。
  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個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1、2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教师要通过狠抓课堂常规的管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向课堂要质量是教师的共识,而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听课质量的有效保证。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教师如果不加注意,及时提醒,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认真、仔细听上,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也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说的:“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是从一年级就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就采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之中,诱导探索、启发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因此,教师只有先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才能逐步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此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低学段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之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270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通和小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读与學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使得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并不理想。就算是部分教师运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接下来笔者就当前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着重探讨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供交流。   关键词: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 问题 应用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
班级里的探索空间游戏区新投放了游戏材料“爬坡的小车”,教师把材料直接摆放在玩具柜最上面,没有跟孩子们说怎么玩,希望孩子们自己探索发现.rn琦琦走进探索空间发现了新玩具
期刊
内容摘要:交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君子之交淡如水,人生得一知己足以,这些都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交友目标。交友更是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课,如何正确引導他们在生活中正确交友,《伯牙绝弦》这篇课文给他们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在课堂设计中,围绕“流水高山深相知”“破琴绝弦吊知音”“凄美动人悟知音”这一主线,进行朗读、合作、探究,以期达到“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的目标;理解“知音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项目与难点项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劣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依旧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仅仅从表面进行教学,对于作文的实质没有深刻的理解其内涵,最终并未真正的实现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初中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应当不断的进行教学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进行作文教学中,积
内容摘要:“主问题”设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有利于克服“满堂问”的弊病,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欲望,深入理解文本。在主问题教学的实践中存在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未守住语文的底线、解答问题未紧扣文本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主问题”教学价值的充分发挥,因而,在“主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的设计应守住语文的底线,不能随意越界,在解决问题
内容摘要:诗词阅读与鉴赏的方法众多,其中细读品味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处处细读等同于抹杀细读。哪些内容需要重点细读品评,值得深究。本文从诗歌的体裁特征着眼,从析不解之惑、品无理之理、悟互文异同、赏形式之变四方面进行探寻,解读艺术变形,挖掘诗词特有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细读切入 不解之惑 无理之理 互文异同 形式之变  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蕴籍着审美趣味和民族精神,予人以丰厚的文化濡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可见,动态生成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那么,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本文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低年级 语文课堂 口语表达 互动生成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
內容摘要:“少教多背”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和主体。“少教”不是不教,也不是简单地减少教的内容和时间,而是指切中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教教师讲解的精炼性与点拨性,开启学生的悟性,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小学生凭借自己独特的记忆优势,进行大量的语言积累、意境积累、想象积累、文化积累,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夯实基础。   关键词:古诗 教学 策略  一.少教多背的特征  少教多背顾名思义就是减少教师细致入微的讲解,让
内容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朗读 情感基调 案例  一.引导学生把握朗读基调。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特殊的情感基调,教师在朗读指导时要从某个细节切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请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将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求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信息搜集及资源共享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通过“教材”这个“例子”发展学生多元的语文技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