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的源头处积累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h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写作能力不强,不仅说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尽如人意,还表明学生积累匮乏,语言库存告急。此时,在语文教学中重新认识积累,努力丰富积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如何丰富积累?过去,我们主要关注词语积累,这当然是必要的。然而,语言毕竟是第二信号系统,是经验、知识、思想、文化的载体。所以,我们不妨调整视角、转换思路,从语言的源头上着力,带动起语言的积累。反过来,又通过语言的积累,促进知识、经验、情感、思想的积累。
  一、在感知经验中积累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各色各样,甚至光怪陆离、变化莫测。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感兴趣的、能感动自己又能感动别人的人和事都可以积累于心,存留在脑海里。
  大自然向儿童敞开了大门,刮风下雨、打雷闪电、云淡风轻、月明星稀……还有蚂蚁搬家、燕子衔泥、蝴蝶穿飞、蜜蜂采花、鸡鸣狗吠……都会深刻地印在儿童的心上。如果能像作家杨红樱自述的那样,读小学时常常在放学路上呆呆地看日出日落、看风起云涌,那就更有心得了。
  至于社会各样形态,人物各种形象,乃至好人善事、坏人恶行;光明的、阴暗的;美丽的、丑陋的;真实的、虚假的,都应学会分辨是非曲直、美丑善恶,并铭记于心。
  感知经验,表面看来,不免零碎杂乱,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些碎片记忆可能串联叠加,为从感知经验上升到思想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有意将书本知识引向儿童的生活世界,融入儿童自己的经验,并尝试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我在教学《咕咚》(人教版一下)时,当学生读到“咕咚”一词时加重了语气,我赞扬道:“你们把‘咕咚’这一象声词加重了语气,突出了故事情节,让大家明白‘咕咚’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老师,我在济南听到趵突泉泉水冒上来的声音是‘咕噜咕噜’。”“老师,我每次跑完步就会‘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老师老师,我知道小猫是喵喵喵,蜜蜂是嗡嗡嗡,鸭子是嘎嘎嘎,青蛙是呱呱呱。”面对学生兴致勃勃抢着发言的情景,我顺势出示了形容风声、雨声、水流声等的象声词,还要求学生想象下雨的情景,用这些象声词说一段话,以加深对这些象声词的印象,初步学习如何运用象声词。
  二、在丰富情感中积累
  学生感知外部世界,获得感性经验,同时产生情感体验,即“触景生情”。古人所谓的“看花落泪、对月伤心”,是因为内心的愁苦和花儿、月亮建立了某种意义的联系,触发了内心柔软的情感,于是潸然泪下。杜甫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作者移情于花鸟产生的情感共鸣。
  当下,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贫乏、单调。一个五年级小学生400字的作文,竟出现了9个“高兴极了”。往往不知除了“高兴”或“不高兴”,还能抒发什么情感。
  语文教学要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进入能生发情感的场景和氛围,还要帮助学生找到能拨动情感的那根“心弦”。其实,语言除了具有表意的功能外,还有“传情”的功能,学生通过认知生发情感,知情互促,双线并进,达到“情动而辞发”,促成认知、情感、言语的联动,使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变化。
  情感因认知而产生,因情势而变化,一个情感丰富而又健康的人,必然精神充实、心情舒畅、格调高雅、人格高尚。
  儿童情感简单易变,主要是高兴或不高兴。高兴起来,手舞足蹈,不高兴就垂头丧气,一会儿眼泪汪汪,一会儿破涕为笑。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情感逐渐分化。如,高兴可分化为喜悦、兴奋、愉快、激动、惬意、羞涩等;不高兴可以分化为悲伤、烦闷、厌恶、愁苦、恐惧、嫉妒、惊悚等。情感虽然是对客观事物直接体验后显示的态度,但依然可以积累。唐诗宋词不知积累了多少人间最美好的情感,虽然时过境迁,但古今情意相通,仍然能够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在课文中,无论是对祖国山河的眷恋、英雄模范的讴歌,都会给学生留下最美好的情感记忆,成为他们的精神财富。
  三、在深化认识中积累
  学生在感知世界中获得感性经验,在体验生活中生发情感之后,还应引导学生深化认识,提炼思想。为此,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感悟规律外,还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对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推理、判断,从而提炼思想、深化认识。更要引导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间发现关系和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有立意,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些写作意图,有的在题目中显示,有的在重点段落中显现,有的会隐藏在语言文字之中或语言文字背后。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语句之间、段落之间、首尾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然后用思维的红线贯串起来,梳理文脉,理清层次,从中提炼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思想需要积累。课文《小马过河》意在亲历实践方知水深水浅。《刻舟求剑》说明不能用固定的眼光看问题,要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探求真知。《鸟的天堂》说明青山绿树才是自由发展、快乐成长的好地方。《草原》点明了“蒙汉一家亲”的主题。思想丰厚了,各种思想相互联系,相互碰撞,自会擦出智慧的火花,生出创新的幼芽。没有量的积累,哪有质的飞跃。所以,一位哲人说:“智慧就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不必担心思想点滴难成细流,思想碎片难成整体,只要有一根思维的红线,就可以贯穿起来,按思想的类别,组成思想的板块,既便于储存,又便于在运用中提取。
  思想积累,使人思想丰富,精神充实。由于思想需要以语言为载体,所以思想积累的过程,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
  当然,思想积累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在思想积累中,要引导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学会比较、鉴别、判断,有了一定的思想积累之后,即使面对消沉、腐朽、颓废的思想,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下,中小学生写作水平不高,除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之外,主要原因还是思想积累不多,导致思想贫乏,感情苍白,认识能力不强。一篇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缺乏一定的思想深度,即使语言优美,也不过是徒有华丽外表、缺乏灵魂的躯壳。
  上述積累是基于人的整体发展的积累。人是一个整体,其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经验、思想,语言、智慧都相互联结又相互制约,相互碰撞又相互促进。所以,当今世界十分强调“全人教育观”。
  综上,我们强调的语言积累,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语言积累,而是融入经验、情感、思想积累中的语言积累。学生积累丰盈,定会情感丰富,精神充实,思想睿智,言语畅达,为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夯实根基。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西区烟洲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张志公先生(1918~1997年),河北南皮人,是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他早年就读的是中央大学外语系,后转学,毕业于金陵大学外语系,精通的是外国文学和语文学。之后因为工作需要,开始涉足中国语文教育的研究,由此全身心投入其中。因其见解卓著、硕果累累而成为语文教育大家。但是他一直认为自己是“转行”的,以至常常谦虚地表明:“我本来不是学习和从事语文教学这一行的,换个说法,是个外行。二十几年前
一、查预习,把握学习起点  师:同学们,这节课武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5课——《望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预习中你都做了哪些事呢,交流交流。  生:我读了五遍课文。  生:我背诵了课文中描写月亮的诗歌,还查了没学过的几句诗是什么意思。  师:抓住了重点来预习,而且还查阅资料主动解决不懂的问题。很好!会预习。  生:我还查阅了其他一些写月亮的诗。  师:发现什么了?  生:
教学设计  群文议题:故事变形“技”  选文内容:《小红斗篷》《小红帽》《外婆的故事》《走出森林的小红帽》《小女孩与大野狼》  推荐阅读:《百变小红帽》《笨狼和小红帽》  教学目标:  1.统整阅读多个版本的小红帽,发现故事的异同。  2.集体建构故事的变形技巧:加人物、加场景、加物品、加情节等。  3.尝试运用故事变形的技巧改写故  事,简单分析故事变形的意义,初步建立读者意识。  教学重点: 
偏旁往往具有“举一形而统众形”的重要作用,识字教学中,掌握了某偏旁的形音义,就容易以简驭繁地学好该偏旁构成的许多字。比如掌握了偏旁左“阝”的构形是大土山上的台阶,由此表示大土山和台阶之意,就容易理解“阶、陛、除”等字指不同的台阶,“阳、阴、阿、险、阻、隧、陵、限、陶、隔”等字都与大山有关。再如,掌握了“麻”是表音部首(部首是偏旁之一),在构字中以其声母“m”提示读音,就容易理解“磨、摩、魔、糜、靡
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两处课后练习提示学生“抄写课文片段”。第一处在第一单元的第2课《燕子》,课后第三道题表述为:“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第二处在第三单元的第11课《赵州桥》,课后练习第一大题表述为:“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因为第一处为自由选择内容,所以不将抄写内容在此呈现。第二处为指定内容,为了便于理解以及下文引
时间:2018年9月7日下午  地点:南宁某大学附属医院  人物:我,医护人员甲、乙、丙  (我到医院看到门头牌匾有“卒中中心”字样后询问值班的医护人员)  我:医生,上面那个叫什么“中心”的是怎样的一个治疗单位?是治疗什么的?  医护甲:那个呀,不就是“卒(zú)中(zhōng)中心”吗!治疗“中风”的。  我:治疗“中风”,那为什么你们读“卒(zú)中(zhōng)中心”不读“卒(zú)中(z
名师荐语  国内众多小学语文教学期刊中,当推《小学语文教学》。她独树一帜,出类拔萃。她所刊文章观点鲜明,文笔清新,案例生动,言语亲切。一线教师视她为不可或缺的良师与益友。本人既是她的作者,亦是她的读者。一册在手,终身受用。  ——贾志敏  自1981年《小学语文教学》创刊以来,我一直都是她的忠实读者,几乎每期必读。几十年来,获益匪浅,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众多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中,她都给了我很多启迪。
“快乐读书吧”,是一个全新的栏目,是统编本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落实课标建议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大多教师对“快乐读书吧”栏目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因此教学中常常出现目标不明、任务不清、教学形式单一、过程跟进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快乐读书吧”无法充分地发挥其应有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实“快乐读书吧”栏目的编排意图,真正通过“快乐读书吧”沟通课内
提到文言文的教学,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初中,甚至是高中。的确,文言文与小学关系似乎不那么密切。一直以来,在不同版本的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数量都非常有限,正因为接触得少,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也就研究得不够深入,种种困惑让老师们更是觉得文言文不好教,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  困惑一:相对陌生  小学生,包括小学教师对文言文都比较陌生,原因就在于之前小学阶段的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数量太少了。以人教版教材为
一、我会写。37%  1.拼一拼,写下来。(10分)  zhōnɡ ɡuó běi jīnɡ kuài lè niǎo yǔ huā xiānɡ  shēn tǐ yùn dònɡ ɡāo xìnɡ hé fēnɡ xì yǔ  2.照样子写下来。(8分:4 4)  (1)  (2)出→ 高→ 今→ 双→ 后→  3.按笔画数写字。(4分)  以 乐 瓜 成 色 风 条 坐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