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年去了巴黎。去巴黎就一定要到它的左岸去喝一杯咖啡。左岸有一家在世界哲学,文学,艺术史上都留下它名字的咖啡馆,因为在这里喝咖啡,你会遇见阿波利奈尔,毕加索,萨特,波伏娃,波兰斯基,贾科梅蒂,还有最帅气的加缪和周恩来。它就是位于巴黎左岸圣日耳曼大道转角的花神咖啡馆Café de Flore。
这家咖啡馆据说在1885年就开在这个拐角处了,自二战以来,它的门面和装修竟然没什么大的改变,唯一变化的就是世界各地来这里喝咖啡吃西餐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来到这里,要一杯咖啡加一片拿破仑,然后环顾四周,寻找那些在黑暗而又温暖的年代里,一个又一个伟人留下的蛛丝马迹。这些痕迹印刻在花神咖啡馆的桌椅板凳和MENU里,代表着永不熄灭的巴黎左岸的自由主义精神。
二战时期,德军入侵巴黎。1939年的寒冬,花神的老板保罗·巴布尔就在咖啡馆里装了个巨大的烧炭火炉。在漫长的寒夜里,温暖的火焰一直都在那里,点燃着巴黎人民内心那一丝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希望。
上世纪整个30年代,许多后来闻名世界的作家都喜欢来到花神咖啡馆,在这里休息写作思考,并相遇。超现实主义大师贾科梅蒂与哲学家萨特也在这里相识。1939年的某个晚上,贾科梅蒂在花神咖啡馆独自消磨时间。此时,邻桌有一个男人走到他跟前俯身说:“打扰您,我经常在这儿看到你,我想我们彼此都有些了解。我正好没有钱,你介意请我喝一杯吗?”贾科梅蒂就请这位陌生人喝了一杯咖啡。他们边喝边聊,越聊越投机,心有灵犀,一拍即合。這个陌生人就是萨特,两位大师的友谊从萨特要请喝咖啡开始,持续了二十五年。
真正把花神和文艺无缝连接的是法国著名诗人阿波利奈尔,他把自己创办的杂志《巴黎晚会》的编辑部直接放在了花神咖啡馆里。阿波利奈尔也许有些朋友觉得陌生,但他真的才华横溢,除了诗歌,他还写小说和戏剧。其剧本《蒂雷西亚的乳房》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阿波利奈尔 1918年得了流感,不治身亡,年仅38岁。1929年,即在他逝世10年之后,他的好朋友毕加索为他立了一方墓碑,表示怀念。而毕加索也是花神的常客。
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时尚界和电影界的明星们开始来到花神,其中有一位值得一说的大导演,他就是波兰裔犹太人——波兰斯基。1992年,斯皮尔伯格曾请他执导《辛德勒的名单》,他觉得心理上承受不了犹太人遭迫害的伤痛,拒绝了。10年之后,已年近古稀的波兰斯基看到了同样涉及屠杀犹太人题材的《钢琴师》,终于决定拍成电影,在同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就捧得了金棕榈大奖。
而在花神咖啡馆众多举世闻名的顾客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哲学家萨特和波伏娃了。萨特是这样记述他在花神的日子:“我们每天上午9点来,一直工作到12点。然后出去吃饭,下午2点再回来,和朋友聊天,直到晚上8点。晚饭之后,就在这里接待约好的客人。这可能让你觉得奇怪吧,但是,我们在花神的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波伏娃也有关于在花神的描述:“特别是在冬天,我总是尽量一开门就到,以便占据最好的位子,即靠近炉子烟筒的地方,因为这个位子最暖和。我很喜欢厅内还空空荡荡的时刻。”“萨特的办公室”就这样成为了花神咖啡馆的另一个名字。曾经连续四年,萨特和波伏娃每天都一起来花神咖啡馆,或伏案写作、或聚友畅谈,他们每天都坐同一张桌子、点一份花神咖啡最著名的Omlete和热巧克力。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萨特说过的一句名言:人是注定要自由的。这句话曾经抄录在我整个高中时代的日记本扉页上。他们的故事被翻拍成了电影《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Les Amants du Flore)。
前两天在《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的影评中看到一句话:“永远不在一起,才不会彻底分离。”这也许就是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会相拥去花神咖啡馆的原因,即使那里的咖啡价格是全巴黎最贵的。
这家咖啡馆据说在1885年就开在这个拐角处了,自二战以来,它的门面和装修竟然没什么大的改变,唯一变化的就是世界各地来这里喝咖啡吃西餐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来到这里,要一杯咖啡加一片拿破仑,然后环顾四周,寻找那些在黑暗而又温暖的年代里,一个又一个伟人留下的蛛丝马迹。这些痕迹印刻在花神咖啡馆的桌椅板凳和MENU里,代表着永不熄灭的巴黎左岸的自由主义精神。
二战时期,德军入侵巴黎。1939年的寒冬,花神的老板保罗·巴布尔就在咖啡馆里装了个巨大的烧炭火炉。在漫长的寒夜里,温暖的火焰一直都在那里,点燃着巴黎人民内心那一丝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希望。
上世纪整个30年代,许多后来闻名世界的作家都喜欢来到花神咖啡馆,在这里休息写作思考,并相遇。超现实主义大师贾科梅蒂与哲学家萨特也在这里相识。1939年的某个晚上,贾科梅蒂在花神咖啡馆独自消磨时间。此时,邻桌有一个男人走到他跟前俯身说:“打扰您,我经常在这儿看到你,我想我们彼此都有些了解。我正好没有钱,你介意请我喝一杯吗?”贾科梅蒂就请这位陌生人喝了一杯咖啡。他们边喝边聊,越聊越投机,心有灵犀,一拍即合。這个陌生人就是萨特,两位大师的友谊从萨特要请喝咖啡开始,持续了二十五年。
真正把花神和文艺无缝连接的是法国著名诗人阿波利奈尔,他把自己创办的杂志《巴黎晚会》的编辑部直接放在了花神咖啡馆里。阿波利奈尔也许有些朋友觉得陌生,但他真的才华横溢,除了诗歌,他还写小说和戏剧。其剧本《蒂雷西亚的乳房》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阿波利奈尔 1918年得了流感,不治身亡,年仅38岁。1929年,即在他逝世10年之后,他的好朋友毕加索为他立了一方墓碑,表示怀念。而毕加索也是花神的常客。
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时尚界和电影界的明星们开始来到花神,其中有一位值得一说的大导演,他就是波兰裔犹太人——波兰斯基。1992年,斯皮尔伯格曾请他执导《辛德勒的名单》,他觉得心理上承受不了犹太人遭迫害的伤痛,拒绝了。10年之后,已年近古稀的波兰斯基看到了同样涉及屠杀犹太人题材的《钢琴师》,终于决定拍成电影,在同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就捧得了金棕榈大奖。
而在花神咖啡馆众多举世闻名的顾客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哲学家萨特和波伏娃了。萨特是这样记述他在花神的日子:“我们每天上午9点来,一直工作到12点。然后出去吃饭,下午2点再回来,和朋友聊天,直到晚上8点。晚饭之后,就在这里接待约好的客人。这可能让你觉得奇怪吧,但是,我们在花神的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波伏娃也有关于在花神的描述:“特别是在冬天,我总是尽量一开门就到,以便占据最好的位子,即靠近炉子烟筒的地方,因为这个位子最暖和。我很喜欢厅内还空空荡荡的时刻。”“萨特的办公室”就这样成为了花神咖啡馆的另一个名字。曾经连续四年,萨特和波伏娃每天都一起来花神咖啡馆,或伏案写作、或聚友畅谈,他们每天都坐同一张桌子、点一份花神咖啡最著名的Omlete和热巧克力。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萨特说过的一句名言:人是注定要自由的。这句话曾经抄录在我整个高中时代的日记本扉页上。他们的故事被翻拍成了电影《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Les Amants du Flore)。
前两天在《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的影评中看到一句话:“永远不在一起,才不会彻底分离。”这也许就是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会相拥去花神咖啡馆的原因,即使那里的咖啡价格是全巴黎最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