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翻译的作用就毋庸置疑地凸显出来,有着战略性的意义。关乎民族团结,提升综合国力。本文就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这一趋势,从文化软实力建设这方面浅谈了汉藏翻译的现实重要性以及对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了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软实力;汉藏翻译;文化
21世纪, 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价值逐渐突出,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认清和适应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趋势, 科学定位和把握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文化软实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切实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已经成为我国在日趋激烈的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任务。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所需要考虑的更多,因此在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方面,翻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
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力。软实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硬实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推动着综合国力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 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 是综合国力中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软实力建设, 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 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文化的力量主要体现为价值观的力量, 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最普遍、最根本、最持久的共同价值观念, 就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 而这种民族精神正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核心和源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到: “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 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 他们是反对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的”。从今天来看, 谈到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文化力量, 就不仅是从革命的力量上看, 更主要地是从建设的、发展的力量上看。
邓小平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思考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基本的内容包括:首先,在戰略定位上,强调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成败的地位来看待。邓小平始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他明确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他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要赢得比较资本主义的优势,“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多人口、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有些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民族问题的地理和语言的特殊性,国家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以藏区为例,认识藏文但不认汉文、会说藏语但不会说汉语的群众不计其数。但是为了发展必须学习必要的知识,因此,汉藏翻译也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汉藏翻译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积极作用
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相互理解和统一, 消除差异, 力求统一, 但是要真正地做到统一却是不可能的。只是力求在进行翻译的活动时, 尽可能使译文准确传达出原语的内容和文化内涵。究竟何谓翻译? 尤金·奈达曾指出, 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最自然的对等话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而许钧对翻译的定义是: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 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实,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 它是由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古今中外,翻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翻译起到了不同文化的沟通, 不同文化的传播, 往往也是新思想的传播。世界发展进步到今天, 翻译的作用功不可没。中国最早的翻译活动始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汉藏翻译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仅仅翻译了佛经, 也大量地翻译了文史、医算、语言学、逻辑学和文书等方面的书籍和内容。文学作品的翻译包括寓言、故事、叙事诗、格言诗、戏剧、历史传说等由于本篇论文关系不大,所以这方面不作详解。
(一)有利于为藏区提供丰富物质资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的潮流从第一次现代化阶段以工业经济为主,发展到目前第二次现代化阶段以知识经济为主的近三十年中,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积累的财富数量已经超出过去两百年所积累的财富总和。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研发等知识型产业的突飞猛进将令越来越多的人摆脱机械的冗长的劳动,而从事创新和服务型的工作。人们的社会需求由基本的物质需求逐步向以艺术、审美、娱乐为中心的精神需求方面转变,更多的把金钱投入到文化休闲中。人们将从“勉强温饱”走向“酒足饭饱”,又走向“心满意足”,再迈向“心荡神怡”,不断地追寻精神的需求。但是,在藏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语言文化,现代科学文化还是比较滞后,这既是对藏区发展的不利,更是对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考验,因此科技文化知识的翻译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工程,这是藏区物质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必要前提,翻译的速度与质量决定了现代物质文化发展的质量,任重而道远。
(二)有利于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
藏区文化的发展首先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就是硬实力,而这个硬实力的前提也是需要靠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两者缺一不可。大力的培养翻译人才是关键性第一步,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因素。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人才是区域软实力的一个核心因素,特别是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区域软实力拥有了人才,就等同于拥有知识和技术,就等于在各种竞争中成为了胜利者。 文化产业包含了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它的核心价值中,文化艺术的含量越高,发展的后劲就越大,但是,文化产业绝对不是纯艺术,不是文化人的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紧紧地依附商业运作,以产业化的运作作为主体的。这就催生了“科学人”和“文化人”的结合,是“企业人”和“创意人”的有机结合。 由于文化产业是一种依赖知识型劳动者,依赖人力资源,依赖知识和信息而生产知识型文化型产品的产业,所以它将在一个区域内凝聚人力资源,有效提高创意型、决策型、管理型和操作型等各类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藏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这种凝聚与结合,保证拥有这样复合型的一流人才,推动人才在藏区的流入与定居,为藏区固有的多元文化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活力,从而为藏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 (三)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依法治国”。如何使党纪与国法、行政规定与法律条文之间“无缝对接”,将是四中全会探讨的议题之一。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代中国奋发向前的决心坚定不移,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略愈加清晰。全面深化改革是必须打好的攻坚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必须解决的大课题,它们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广大人民幸福安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法治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彰显,藏区很多群众懂藏文但不懂汉语。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必须把法律知识翻译成藏文,这样藏族群众就能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手段,从而与整个国家法制事业同步。而这一任务实施的前提就要靠翻译,因此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结束语
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那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因此在藏区首先就要通过翻译这门重要而又特殊的工具把藏区文化软实力推向新的历史进程。这就说明了汉藏翻译事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这门事业小至关乎每个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大至关乎整个国家的政策决断以及软硬实力結合的综合国力。
理论联系实际, 具体民族的问题具体分析,着力于在文化软实力理论指导下对文化战略的探索。文化软实力理论的研究, 必须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实际才有意义;在当前形势下, 文化战略的制定也必须以文化软实力理论为指导。具体而言, 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导向, 在文化的创新与传播以及文化产业的建设等方面走出既符合本民族情理, 又符合我国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 第2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2] 宋月红,方伟.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地位及其地方立法研究.中国藏学 2005 (03)
[3] 季羡林. 许钧·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M] 译林1998.4
[4]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14.10.23
[5] 索贝. 历史上的汉藏翻译述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2(04)
[6] 陈立旭.提升文化软实力[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
[7] 谭志桂.绍兴:提升文化软实力[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8] 杨新洪.关于文化软实力量化指标评价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08.25(9).
【关键词】:软实力;汉藏翻译;文化
21世纪, 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价值逐渐突出,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认清和适应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趋势, 科学定位和把握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文化软实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切实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已经成为我国在日趋激烈的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任务。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所需要考虑的更多,因此在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方面,翻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
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力。软实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硬实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推动着综合国力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 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 是综合国力中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软实力建设, 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 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文化的力量主要体现为价值观的力量, 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最普遍、最根本、最持久的共同价值观念, 就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 而这种民族精神正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核心和源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到: “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 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 他们是反对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的”。从今天来看, 谈到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文化力量, 就不仅是从革命的力量上看, 更主要地是从建设的、发展的力量上看。
邓小平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思考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基本的内容包括:首先,在戰略定位上,强调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成败的地位来看待。邓小平始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他明确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他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要赢得比较资本主义的优势,“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多人口、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有些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民族问题的地理和语言的特殊性,国家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以藏区为例,认识藏文但不认汉文、会说藏语但不会说汉语的群众不计其数。但是为了发展必须学习必要的知识,因此,汉藏翻译也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汉藏翻译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积极作用
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相互理解和统一, 消除差异, 力求统一, 但是要真正地做到统一却是不可能的。只是力求在进行翻译的活动时, 尽可能使译文准确传达出原语的内容和文化内涵。究竟何谓翻译? 尤金·奈达曾指出, 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最自然的对等话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而许钧对翻译的定义是: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 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实,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 它是由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古今中外,翻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翻译起到了不同文化的沟通, 不同文化的传播, 往往也是新思想的传播。世界发展进步到今天, 翻译的作用功不可没。中国最早的翻译活动始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汉藏翻译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仅仅翻译了佛经, 也大量地翻译了文史、医算、语言学、逻辑学和文书等方面的书籍和内容。文学作品的翻译包括寓言、故事、叙事诗、格言诗、戏剧、历史传说等由于本篇论文关系不大,所以这方面不作详解。
(一)有利于为藏区提供丰富物质资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的潮流从第一次现代化阶段以工业经济为主,发展到目前第二次现代化阶段以知识经济为主的近三十年中,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积累的财富数量已经超出过去两百年所积累的财富总和。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研发等知识型产业的突飞猛进将令越来越多的人摆脱机械的冗长的劳动,而从事创新和服务型的工作。人们的社会需求由基本的物质需求逐步向以艺术、审美、娱乐为中心的精神需求方面转变,更多的把金钱投入到文化休闲中。人们将从“勉强温饱”走向“酒足饭饱”,又走向“心满意足”,再迈向“心荡神怡”,不断地追寻精神的需求。但是,在藏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语言文化,现代科学文化还是比较滞后,这既是对藏区发展的不利,更是对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考验,因此科技文化知识的翻译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工程,这是藏区物质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必要前提,翻译的速度与质量决定了现代物质文化发展的质量,任重而道远。
(二)有利于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
藏区文化的发展首先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就是硬实力,而这个硬实力的前提也是需要靠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两者缺一不可。大力的培养翻译人才是关键性第一步,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因素。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人才是区域软实力的一个核心因素,特别是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区域软实力拥有了人才,就等同于拥有知识和技术,就等于在各种竞争中成为了胜利者。 文化产业包含了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它的核心价值中,文化艺术的含量越高,发展的后劲就越大,但是,文化产业绝对不是纯艺术,不是文化人的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紧紧地依附商业运作,以产业化的运作作为主体的。这就催生了“科学人”和“文化人”的结合,是“企业人”和“创意人”的有机结合。 由于文化产业是一种依赖知识型劳动者,依赖人力资源,依赖知识和信息而生产知识型文化型产品的产业,所以它将在一个区域内凝聚人力资源,有效提高创意型、决策型、管理型和操作型等各类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藏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这种凝聚与结合,保证拥有这样复合型的一流人才,推动人才在藏区的流入与定居,为藏区固有的多元文化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活力,从而为藏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 (三)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依法治国”。如何使党纪与国法、行政规定与法律条文之间“无缝对接”,将是四中全会探讨的议题之一。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代中国奋发向前的决心坚定不移,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略愈加清晰。全面深化改革是必须打好的攻坚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必须解决的大课题,它们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广大人民幸福安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法治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彰显,藏区很多群众懂藏文但不懂汉语。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必须把法律知识翻译成藏文,这样藏族群众就能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手段,从而与整个国家法制事业同步。而这一任务实施的前提就要靠翻译,因此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结束语
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那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因此在藏区首先就要通过翻译这门重要而又特殊的工具把藏区文化软实力推向新的历史进程。这就说明了汉藏翻译事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这门事业小至关乎每个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大至关乎整个国家的政策决断以及软硬实力結合的综合国力。
理论联系实际, 具体民族的问题具体分析,着力于在文化软实力理论指导下对文化战略的探索。文化软实力理论的研究, 必须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实际才有意义;在当前形势下, 文化战略的制定也必须以文化软实力理论为指导。具体而言, 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导向, 在文化的创新与传播以及文化产业的建设等方面走出既符合本民族情理, 又符合我国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 第2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2] 宋月红,方伟.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地位及其地方立法研究.中国藏学 2005 (03)
[3] 季羡林. 许钧·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M] 译林1998.4
[4]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14.10.23
[5] 索贝. 历史上的汉藏翻译述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2(04)
[6] 陈立旭.提升文化软实力[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
[7] 谭志桂.绍兴:提升文化软实力[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8] 杨新洪.关于文化软实力量化指标评价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0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