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创设外在条件等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必要的传统文化渗透,希望能够为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和开展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的重任,而且还承担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语文教学中纳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和特色,并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人文性的特点。本文首先在明晰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并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不仅可以有助于提高审美价值,而且在陶冶情操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它的价值很大,尤其是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文化的元素纳入其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的价值是什么,只有对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以后,才能够发自内心地去喜欢文化。
(二)有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阅读资源。因此,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语文教学中有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同时也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通过传统文化读物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特别是经典的传统文化读物能够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味和个人素养的提高。
二、语文教学中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上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特别是对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有关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和文章,都能够清楚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从古诗词中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提升自我品味和个人情操的目标。如,通过“粒粒皆辛苦”等诗句的描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农民的辛苦,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内心深处养成不随便浪费粮食的好习惯,通过朗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乡愁的情感体验。二是在教学内容上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能够把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教学科学的进行结合起来。三是在教学内容上,善于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案例。比如,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通过对案例进行评析,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中所蕴含的含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语文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创新
模式的选择很重要,如果运用得不太合理的话,就会导致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会产生一些负面的作用,如会让学生产生传统文化枯燥乏味等错误的认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不断进行创新,特别是要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特点以及所要开展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创设一些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趣味性,从而增强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除此之外,要增强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要做出创新和改革,比如,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三)灵活采用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该站在学生的教育角度进行思考和设计,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特别是所渗透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中。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上可以采取诗歌、舞台剧或者是诗歌接龙、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另外,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点要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书籍。三是要善于利用和抓住我国的一些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的节日,借助时机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有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清楚的知道这些节日都是怎么来的,有哪些典故,同时还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诗歌精选诵读。通过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产生兴趣,激发好奇心,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表现,作为教师应该给出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创造条件,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创设一个好的环境显得非常的重要。首先,要在校园内创设良好的氛围,將名言警句、优美的诗歌等悬挂在学校橱窗、宣传栏等地方,在校园内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其次,在班级内创设传统文化读书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读物,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分享在读书角。最后,要充分利用好图书馆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读物,定期开办传统文化读书分享会或沙龙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拓展的教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养成。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卓尚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师道:教研, 2015(4):68-69.
[2]赵玉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青海教育, 2017:29.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的重任,而且还承担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语文教学中纳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和特色,并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人文性的特点。本文首先在明晰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并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不仅可以有助于提高审美价值,而且在陶冶情操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它的价值很大,尤其是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文化的元素纳入其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的价值是什么,只有对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以后,才能够发自内心地去喜欢文化。
(二)有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阅读资源。因此,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语文教学中有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同时也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通过传统文化读物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特别是经典的传统文化读物能够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味和个人素养的提高。
二、语文教学中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上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特别是对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有关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和文章,都能够清楚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从古诗词中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提升自我品味和个人情操的目标。如,通过“粒粒皆辛苦”等诗句的描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农民的辛苦,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内心深处养成不随便浪费粮食的好习惯,通过朗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乡愁的情感体验。二是在教学内容上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能够把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教学科学的进行结合起来。三是在教学内容上,善于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案例。比如,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通过对案例进行评析,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中所蕴含的含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语文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创新
模式的选择很重要,如果运用得不太合理的话,就会导致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会产生一些负面的作用,如会让学生产生传统文化枯燥乏味等错误的认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不断进行创新,特别是要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特点以及所要开展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创设一些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趣味性,从而增强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除此之外,要增强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要做出创新和改革,比如,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三)灵活采用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该站在学生的教育角度进行思考和设计,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特别是所渗透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中。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上可以采取诗歌、舞台剧或者是诗歌接龙、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另外,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点要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书籍。三是要善于利用和抓住我国的一些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的节日,借助时机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有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清楚的知道这些节日都是怎么来的,有哪些典故,同时还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诗歌精选诵读。通过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产生兴趣,激发好奇心,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表现,作为教师应该给出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创造条件,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创设一个好的环境显得非常的重要。首先,要在校园内创设良好的氛围,將名言警句、优美的诗歌等悬挂在学校橱窗、宣传栏等地方,在校园内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其次,在班级内创设传统文化读书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读物,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分享在读书角。最后,要充分利用好图书馆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读物,定期开办传统文化读书分享会或沙龙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拓展的教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养成。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卓尚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师道:教研, 2015(4):68-69.
[2]赵玉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青海教育, 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