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33工程”为例,探究独立学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外语专业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C-0130-03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本科教育。当前,研究型高校主要培养理论型人才,高职类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独立学院应该培养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其性质和定位决定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既不能走高职高专的专业操作型人才培养模式,也不能走重点院校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而是要立足服务广西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致力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对接相关的产业,凸显应用型本科功能。
一、独立学院改革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2010年广西教育厅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所确定的9大产业发展目标,要求广西各高校要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产业人才需求契机,在人才培养上立足于 “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广西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并要求独立学院要走应用本科之路,重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自2012年起,广西已加快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打造的产业体系由“14+4”升级为“14+10”,因此,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与时俱进,立足区情,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办学特色,以外语专业人才培养“333工程”为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能对接产业,主动服务广西“14+10”产业发展。
二、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333工程”内涵
没有外语就没有外贸。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大胆采用了外语教学结合国际贸易的模式——“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333工程”,即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体现在把国际贸易相关实务及理论知识全渗透到外语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等方面创新中,以此来培养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并具有全球视野、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熟悉其他专业通识课程基础知识,具有扎实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能够在涉外企业从事翻译、报关、商检、保险、外运外代、外汇结算等岗位的“三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真正能开展“三业”(就业、创业、兴业)的外语人才,为广西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333工程”是指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以“三型”即“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为目标,把“三件宝”即“专业+外语+电脑”传给学生,学生获得“三件宝”后,能顺利就业、创业和兴业(“三业”)。该模式图解如图1所示。
图1 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333工程”图解
图1中,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333工程”建设路径为“三件宝工程”+“三型工程”+“三业工程”,就业、创业和兴业三件宝,专业外语加电脑,我们的理念为“3+3+3>9”。
三、“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333工程”实施的方法及路径
在“333工程”实施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双语教学为支撑和特色,以计算机电脑应用能力为职业群拓展,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教育信息化为平台,切实推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但是,“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333工程”之“三件宝工程”建设成效会直接影响“三型工程”和“三业工程”发展的成败。“三件宝工程”社会效果是隐性的,它主要通过“三型工程”和“三业工程”向社会彰显,从而在整体上体现其独特的效果,彰显独立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此,“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333工程”目前已成为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提升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一)“三件宝工程”中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将以“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为原则,主要从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室、校企合作等模块进行建设,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和应用能力。
1.围绕外语与业务相结合的专业课程目标。外语专业课程构建目标除了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译能力外,还将培养学生以国际贸易为主的经济学理论与实务等方面的兴趣。为外语专业学生所增设的国际贸易类理论课程主要围绕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情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东南亚经济与贸易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路一带”等经济现象;实务课程主要基于涉外企业业务流程如进口业务流程、出口业务流程、报关流程、报检流程和国际货代流程等方面。学生通过理论与实务的学习,能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环境人才需求情况、各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外贸企业的操作流程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外语及国际贸易的兴趣。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传统的外语专业教学模式只注重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忽略外语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课程知识的交叉学用;另外采用大班授课更不利于培养外语专业学生学以致用的语言实践能力。“333工程”外语教学模式中重点培养学生能用外语开展国际贸易相关的工作。例如,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专业老师给学生讲授“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时,授课教师主要围绕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及所涉及的工作岗位群工作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更贴近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行动能力及其对应的工作任务。例如,在该课程教学的开始,教师将虚拟一个出口公司、一笔具体的出口交易,这笔业务的整个过程贯穿教程内容,教师设计各个交易环节的业务背景,学生在课程上用口头或笔头完成这些交易环节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完成了,而学生也初步掌握了用外语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在实务中使用英语的能力。 3.课证融合。外贸跟单员、外贸制单员、外贸物流师等从业资格证已成为毕业生进入外贸行业的敲门砖,为此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系除重视外语专业学生考取专业英语四级或八级外,结合当前涉外企业的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一些与外贸业务考证有关的衔接课程。例如,根据外贸企业用人特点,开设了外贸跟单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外语专业的学生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后掌握了相关国际惯例知识、国际结算技能和进出口操作流程,同时能报考单证员、货代员、跟单员、结算员等资格证。“333工程”实施中外语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相衔接,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与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内容、要求和时间相一致,体现“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课程化”的特点,“教、学、考”结合,真正实现“课证融合”。
4.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为了打造一支集教学高手、科研能手和创新强手于一体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确保“三件宝工程”达到预期效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采取了“培养+引进”的方式,即对已在编的教师安排到涉外企业参加实践或者参加相关的培训,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以具有涉外从业经验为首要条件,这样专业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能结合企业岗位及业务流程实施双语教学,实现外语人才复合型培养目标。
5.建立仿真实训室。为了给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平台,掌握国际贸易操作技能,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建立了国际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训室和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训室,其中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训室安装了外贸单证、报关、国际结算、物流、证券等软件,学生在实训室里借助这些软件模拟业务流程,并进行相应的海关、银行、工商、税务、检验检疫局等部门业务人员角色及业务的仿真模拟,从而获得职业能力,有效实现课程教学与真实业务的零距离对接。
6.校企合作共育人才。近两年来,为了帮助外语专业的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业务流程,围绕企业对人才需求开展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与海志物流公司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海志校外实训基地既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在业务中实践英语的平台,也给外语专业教师提供了外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另外,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建立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后,邀请了广西沿海一些物流和贸易企业如顺诚物流有限公司、中环球船务代理有限公司和金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业务主管担任委员,以他们作为桥梁,扩大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工学结合”的渠道。通过校企合作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平台,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自如地用英语完成国际商务谈判、签订外贸合同、跟单、制单等涉外工作,成为真正的外语复合型人才。
(二)“三件宝工程”中提升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途径。2012年广西“14+10”产业升级以后会说外语又熟悉外贸业务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紧缺,特别是精通英语或者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风土人情,能与东南亚国家对接、交流和沟通,同时又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金融、贸易知识,具备市场分析能力的国际化外语人才已成为广西涉外企业争夺的焦点。为此,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333工程”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学生的外语和业务综合应用能力。
1.课程教学目标以外语与外贸并重。涉外企业的外贸从业者在工作中需要用英语与外商进行口语或书面上的沟通、谈判才能胜任工作。因此,“333工程”要求外语专业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又要强化训练学生商务英语阅读和外刊阅读能力,在讲授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时要采用双语教学即英语课程中用英语讲述外贸实务,在外贸课程中用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英语工作能力。2015年暑假笔者到防城港及钦州港走访应届和历届的毕业生,学生反馈双语教学模式给外语专业的学生插上了就业的翅膀,学生毕业后完全能胜任涉外业务的工作岗位。
2.开展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为此,2014年开始,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333工程”大胆开展了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即SWT,Summer Work & Travel USA,属于美国政府文化交流项目,有三种形式:SWT-大学生暑假赴美社会实践3个月的Summer Work & Travel USA;赴美专业实习一年的ITP-Internship/Trainee USA Program;大学生寒暑假21天赴美社会调研(SRA-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ological Field Research in America)。项目的宗旨是让中国大学生有机会亲自体验美国文化并获得在美国企业工作经验。参加该项目的学生一致认同该项目对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听说能力、开阔国际视野和培养将来从事涉外领域所必需的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应变能力非常有效。
3.选送教师出国访学。为了提升教师使用双语教学的能力,2014年开始,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每年都选送2名教师到英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访问学习。教师在国外做访问学者期间,除了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深入体验英语国家文化及语言特点外,还肩负收集或购买英语教学资料或英语原版优秀教材的任务,同时要建立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教信息资源库,即收集有志向到中国教学的外国学者信息,以备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招聘外教渠道。在这些教师教导下,学生不仅在听、说、读、译、写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还扩大了国际视野。
(三)“三件宝工程”中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途径。高等院校一般对非专业学生只开设计算机基础课,以帮助学生能简单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进行日常办公的文字处理、表格处理、会上网查阅资料、收发邮件。但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在校期间仅掌握这些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很难适应电子商务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涉外类工作需要。为此,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和外贸企业发展需要,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给外语专业的学生增设了一些实用型的计算机选修课程如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及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建设、Internet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实务、网络营销。这些课程有效地提升了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助于部分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开网店、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自主创业工作。
四、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333工程”建设成功,以便能推广到各个专业,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成立了由学院分管领导担任项目组长、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学生工作处、该项目团队负责人担任项目成员的学院后勤工作组。工作组的任务是:审批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制定教学团队建设的政策保障措施、协调其他相关教育资源和检查项目建设进度等工作。在工作组的努力配合下,“333工程”得到了学院在人力、物力方面支持,例如专业教师能顺利地出国培训访学、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青年教师深造培训等,这些都快速地推动了该项目师资培养的国际化和应用型特点。另外,外语系成立了以教授和副教授为组长、专业教师为组员的教学质量工作组。教学质量工作组对师德规定、教师教学工作量规定、本科课堂教学规定、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教研室工作规范、教学成果奖励条例、重点课程和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等方面制定了具体要求。在这些保障措施下,“333工程”实施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2014年和2015年外语专业的学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在涉外企业,学生基本上能在涉外业务岗位自如运用英语及计算机办公软件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于雷.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J].江苏教育,2013(36)
[2]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教育,2010(3)
[3]何子安.适时转型全力发展内涵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JGZ152);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JBC416)
【作者简介】李德正(1966- ),男,广西钦州人,研究生,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交流与合作,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实习就业。
(责编 卢 雯)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外语专业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C-0130-03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本科教育。当前,研究型高校主要培养理论型人才,高职类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独立学院应该培养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其性质和定位决定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既不能走高职高专的专业操作型人才培养模式,也不能走重点院校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而是要立足服务广西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致力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对接相关的产业,凸显应用型本科功能。
一、独立学院改革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2010年广西教育厅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所确定的9大产业发展目标,要求广西各高校要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产业人才需求契机,在人才培养上立足于 “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广西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并要求独立学院要走应用本科之路,重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自2012年起,广西已加快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打造的产业体系由“14+4”升级为“14+10”,因此,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与时俱进,立足区情,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办学特色,以外语专业人才培养“333工程”为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能对接产业,主动服务广西“14+10”产业发展。
二、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333工程”内涵
没有外语就没有外贸。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大胆采用了外语教学结合国际贸易的模式——“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333工程”,即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体现在把国际贸易相关实务及理论知识全渗透到外语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等方面创新中,以此来培养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并具有全球视野、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熟悉其他专业通识课程基础知识,具有扎实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能够在涉外企业从事翻译、报关、商检、保险、外运外代、外汇结算等岗位的“三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真正能开展“三业”(就业、创业、兴业)的外语人才,为广西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333工程”是指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以“三型”即“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为目标,把“三件宝”即“专业+外语+电脑”传给学生,学生获得“三件宝”后,能顺利就业、创业和兴业(“三业”)。该模式图解如图1所示。
图1 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333工程”图解
图1中,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333工程”建设路径为“三件宝工程”+“三型工程”+“三业工程”,就业、创业和兴业三件宝,专业外语加电脑,我们的理念为“3+3+3>9”。
三、“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333工程”实施的方法及路径
在“333工程”实施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双语教学为支撑和特色,以计算机电脑应用能力为职业群拓展,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教育信息化为平台,切实推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但是,“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333工程”之“三件宝工程”建设成效会直接影响“三型工程”和“三业工程”发展的成败。“三件宝工程”社会效果是隐性的,它主要通过“三型工程”和“三业工程”向社会彰显,从而在整体上体现其独特的效果,彰显独立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此,“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333工程”目前已成为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提升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一)“三件宝工程”中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将以“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为原则,主要从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室、校企合作等模块进行建设,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和应用能力。
1.围绕外语与业务相结合的专业课程目标。外语专业课程构建目标除了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译能力外,还将培养学生以国际贸易为主的经济学理论与实务等方面的兴趣。为外语专业学生所增设的国际贸易类理论课程主要围绕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情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东南亚经济与贸易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路一带”等经济现象;实务课程主要基于涉外企业业务流程如进口业务流程、出口业务流程、报关流程、报检流程和国际货代流程等方面。学生通过理论与实务的学习,能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环境人才需求情况、各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外贸企业的操作流程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外语及国际贸易的兴趣。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传统的外语专业教学模式只注重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忽略外语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课程知识的交叉学用;另外采用大班授课更不利于培养外语专业学生学以致用的语言实践能力。“333工程”外语教学模式中重点培养学生能用外语开展国际贸易相关的工作。例如,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专业老师给学生讲授“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时,授课教师主要围绕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及所涉及的工作岗位群工作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更贴近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行动能力及其对应的工作任务。例如,在该课程教学的开始,教师将虚拟一个出口公司、一笔具体的出口交易,这笔业务的整个过程贯穿教程内容,教师设计各个交易环节的业务背景,学生在课程上用口头或笔头完成这些交易环节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完成了,而学生也初步掌握了用外语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在实务中使用英语的能力。 3.课证融合。外贸跟单员、外贸制单员、外贸物流师等从业资格证已成为毕业生进入外贸行业的敲门砖,为此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系除重视外语专业学生考取专业英语四级或八级外,结合当前涉外企业的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一些与外贸业务考证有关的衔接课程。例如,根据外贸企业用人特点,开设了外贸跟单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外语专业的学生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后掌握了相关国际惯例知识、国际结算技能和进出口操作流程,同时能报考单证员、货代员、跟单员、结算员等资格证。“333工程”实施中外语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相衔接,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与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内容、要求和时间相一致,体现“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课程化”的特点,“教、学、考”结合,真正实现“课证融合”。
4.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为了打造一支集教学高手、科研能手和创新强手于一体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确保“三件宝工程”达到预期效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采取了“培养+引进”的方式,即对已在编的教师安排到涉外企业参加实践或者参加相关的培训,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以具有涉外从业经验为首要条件,这样专业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能结合企业岗位及业务流程实施双语教学,实现外语人才复合型培养目标。
5.建立仿真实训室。为了给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平台,掌握国际贸易操作技能,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建立了国际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训室和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训室,其中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训室安装了外贸单证、报关、国际结算、物流、证券等软件,学生在实训室里借助这些软件模拟业务流程,并进行相应的海关、银行、工商、税务、检验检疫局等部门业务人员角色及业务的仿真模拟,从而获得职业能力,有效实现课程教学与真实业务的零距离对接。
6.校企合作共育人才。近两年来,为了帮助外语专业的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业务流程,围绕企业对人才需求开展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与海志物流公司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海志校外实训基地既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在业务中实践英语的平台,也给外语专业教师提供了外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另外,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建立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后,邀请了广西沿海一些物流和贸易企业如顺诚物流有限公司、中环球船务代理有限公司和金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业务主管担任委员,以他们作为桥梁,扩大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工学结合”的渠道。通过校企合作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平台,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自如地用英语完成国际商务谈判、签订外贸合同、跟单、制单等涉外工作,成为真正的外语复合型人才。
(二)“三件宝工程”中提升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途径。2012年广西“14+10”产业升级以后会说外语又熟悉外贸业务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紧缺,特别是精通英语或者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风土人情,能与东南亚国家对接、交流和沟通,同时又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金融、贸易知识,具备市场分析能力的国际化外语人才已成为广西涉外企业争夺的焦点。为此,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333工程”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学生的外语和业务综合应用能力。
1.课程教学目标以外语与外贸并重。涉外企业的外贸从业者在工作中需要用英语与外商进行口语或书面上的沟通、谈判才能胜任工作。因此,“333工程”要求外语专业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又要强化训练学生商务英语阅读和外刊阅读能力,在讲授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时要采用双语教学即英语课程中用英语讲述外贸实务,在外贸课程中用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英语工作能力。2015年暑假笔者到防城港及钦州港走访应届和历届的毕业生,学生反馈双语教学模式给外语专业的学生插上了就业的翅膀,学生毕业后完全能胜任涉外业务的工作岗位。
2.开展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为此,2014年开始,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333工程”大胆开展了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即SWT,Summer Work & Travel USA,属于美国政府文化交流项目,有三种形式:SWT-大学生暑假赴美社会实践3个月的Summer Work & Travel USA;赴美专业实习一年的ITP-Internship/Trainee USA Program;大学生寒暑假21天赴美社会调研(SRA-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ological Field Research in America)。项目的宗旨是让中国大学生有机会亲自体验美国文化并获得在美国企业工作经验。参加该项目的学生一致认同该项目对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听说能力、开阔国际视野和培养将来从事涉外领域所必需的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应变能力非常有效。
3.选送教师出国访学。为了提升教师使用双语教学的能力,2014年开始,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每年都选送2名教师到英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访问学习。教师在国外做访问学者期间,除了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深入体验英语国家文化及语言特点外,还肩负收集或购买英语教学资料或英语原版优秀教材的任务,同时要建立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教信息资源库,即收集有志向到中国教学的外国学者信息,以备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招聘外教渠道。在这些教师教导下,学生不仅在听、说、读、译、写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还扩大了国际视野。
(三)“三件宝工程”中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途径。高等院校一般对非专业学生只开设计算机基础课,以帮助学生能简单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进行日常办公的文字处理、表格处理、会上网查阅资料、收发邮件。但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在校期间仅掌握这些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很难适应电子商务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涉外类工作需要。为此,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和外贸企业发展需要,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给外语专业的学生增设了一些实用型的计算机选修课程如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及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建设、Internet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实务、网络营销。这些课程有效地提升了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助于部分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开网店、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自主创业工作。
四、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333工程”建设成功,以便能推广到各个专业,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成立了由学院分管领导担任项目组长、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学生工作处、该项目团队负责人担任项目成员的学院后勤工作组。工作组的任务是:审批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制定教学团队建设的政策保障措施、协调其他相关教育资源和检查项目建设进度等工作。在工作组的努力配合下,“333工程”得到了学院在人力、物力方面支持,例如专业教师能顺利地出国培训访学、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青年教师深造培训等,这些都快速地推动了该项目师资培养的国际化和应用型特点。另外,外语系成立了以教授和副教授为组长、专业教师为组员的教学质量工作组。教学质量工作组对师德规定、教师教学工作量规定、本科课堂教学规定、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教研室工作规范、教学成果奖励条例、重点课程和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等方面制定了具体要求。在这些保障措施下,“333工程”实施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2014年和2015年外语专业的学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在涉外企业,学生基本上能在涉外业务岗位自如运用英语及计算机办公软件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于雷.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J].江苏教育,2013(36)
[2]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教育,2010(3)
[3]何子安.适时转型全力发展内涵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JGZ152);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JBC416)
【作者简介】李德正(1966- ),男,广西钦州人,研究生,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交流与合作,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实习就业。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