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药食同源类中药配伍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l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药食同源类中药的应用及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筛选1988-2012年治疗AD的临床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的Apriori算法分析防治AD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归经、高频药对及其配伍规律。结果 共纳入222篇临床文献。临床治疗AD最常用的5味药食同源类中药为茯苓、枸杞子、益智仁、桃仁、山药;最常用的5味中药为石菖蒲、远志、川芎、丹参、当归。临床治疗AD最常用的5对药食同源类中药为山药→茯苓、茯苓→陈皮、山药→枸杞子、枸杞子→益智仁、枸杞子→茯苓;最常用的5对药对为石菖蒲→远志、丹参→石菖蒲、川芎→石菖蒲、丹参→川芎、石菖蒲→黄芪。结论 防治AD药食同源类中药以补益药为主,药性平和。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药食同源类中药;用药规律;关联规则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09
  中图分类号:R2-05;R277.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22-0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发生在老年及
  基金项目: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107006,201307003)
  通讯作者:胡镜清,E-mail:gcp306@126.com
  老年前期的一种隐匿起病、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该病持续时间长,治疗时间长,合并用药多,长期服用西药,药物毒性累积,加大了对人体的危害。而中医药在治疗AD上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药食同源类中药,不但具有中药的治病功效,而且毒性较小,可以作为食物长期服用。笔者以中医治疗AD的临床研究文献和原卫生部公布的87种药食同源类中药为基础,抽取出每首方剂中包含的药食同源类中药,使用关联规则挖掘研究这类中药的应用特点,找出常用的能体现出中医七情配伍思想的组方规律,为开发适宜、价廉、便捷、能在日常生活中长期食用、安全有效防治AD的药膳、食疗处方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并补充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药食同源中药范围来自原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1]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87味中药。
  1.2 纳入标准
  纳入有关中药内服治疗AD的临床文献,包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无对照的病例系列研究、专家经验、个案报告。文献所载方剂需有药物组成。
  1.3 排除标准
  ①综述性文献;②重复发表的文献,仅取1篇;③经验总结;④理论探讨;⑤动物实验研究的报道;⑥采用中成药或自拟方而无具体药物组成的文献。
  1.4 检索策略
  以“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或“痴呆,老年性”为关键词,筛选《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1988-2009年治疗AD的临床文献。以检索式“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或“痴呆,老年性”和“中医”或“中药”在关键词栏中对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2010-2012年文献进行检索。
  1.5 数据规范
  中药名、药类和性味归经均按《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2]和《中药大辞典》[3]进行规范,若一味药数种归经者,按数种归经统计。
  1.6 数据挖掘方法
  以中医治疗AD的临床研究文献和原卫生部公布的87种药食同源类中药为基础,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对治疗AD的临床文献的总体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每味药物的出现频数;运用关联规则分析中的Apriori算法[4]分析中药和药食同源类中药的高频组合以及这些组合中药之间的强关联关系。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在《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纳入与排出标准的临床文献221篇,在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中分别检索出57篇、40篇和69篇,按照同样的收录标准,以人工摘录的方法补充临床文献1篇。结果总计222篇临床文献,涉及中药220味(总频次为2234),其中药食同源类中药39味(总频次为451)。
  2.2 常用药物频数统计
  根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2]和《中药大辞典》[3]分类标准,对治疗AD的全部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并按使用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序前20位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见表1、表2。
  2.3 常用药物的性味和归经分析
  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2]和《中药大辞典》[3]分类标准,对治疗AD的常用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和归经进行统计,结果见图1。从药性看,两者均以温、平为主;从药味看,两者均以甘为主;从归经看,常用药食同源类中药的归经以脾、肺为主;全部中药以肝、肾为主。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AD与五脏均有关系,但与肝、肾、脾关系尤为密切。
  2.4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设置最小支持度为0.05,计算频繁项集。结果临床治疗AD常用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药对为山药-茯苓(频率为12.17%,下同)、茯苓-陈皮(7.94%)、山药-枸杞子(7.41%)、枸杞子-益智仁(7.41%)、枸杞子-茯苓(6.88%)、桃仁-茯苓(6.88%)、桃仁-益智仁(6.35%)、桃仁-葛根(5.82%)、桃仁-陈皮(5.29%)、益智仁-茯苓(5.29%)。全部中药中常用的药对为石菖蒲-远志(31.25%)、丹参-石菖蒲(28.57%)、川芎-石菖蒲(23.66%)、丹参-川芎(20.54%)、石菖蒲-黄芪(19.64%)、山萸肉-石菖蒲(19.20%)、熟地黄-石菖蒲(19.20%)、丹参-熟地黄(17.86%)、丹参-远志(17.41%)、当归-石菖蒲(17.41%)。   3 讨论
  抗痴呆药物研发的艰难和疾病发展的不可逆性使国内外研究人员认识到AD应早诊断和早治疗。传统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特点,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5]。由药食同源类中药和食物组成的食疗药膳把药物的保健、治疗、预防及增强体质的作用融入日常膳食,使人们能在必需膳食中获得食物营养和药物防治调理双重作用。
  通过对防治AD药食同源类中药配伍规律文献研究,我们发现,临床应用药食同源类中药治疗AD以补益药为主(见表1),多用补益肝肾、健脾益气养血之药,揭示补虚扶正为防治AD的首要治疗原则。其中,山药、枸杞子为主的药对是药食同源类中药从虚防治AD的基本食疗配伍规律。
  痰湿是导致AD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常用药物频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茯苓为治疗AD使用频次最高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脾为生痰之源,茯苓甘能补脾,淡能渗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揭示:前两位的药对为茯苓→山药、茯苓→陈皮,说明茯苓为主的药对是药食同源类中药从痰防治AD的基本食疗配伍规律。对于痰浊阻窍的AD患者,可辨证选用以茯苓为主的药食同源类中药,从痰湿防治AD。
  本研究通过对临床治疗AD临床文献中的用药及配伍规律的挖掘、分析,较客观地反映了目前治疗AD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及中药应用情况。中医药膳食疗能寓防病治病于日常生活中,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制作方便、安全,能对机体进行缓渐调理,尤其适用于慢性病证的长期治疗、机体衰弱时的逐步改善,亦特别适合在社区中推广[6]。针对目前应用食疗方式干预AD研究较少的现状,本研究结果可为探寻辨证选用药食同源类中药进行AD的早期干预途径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14(3):58-59.
  [2] 高学敏.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4] Agrawal R, Imielinski T, Swam A.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sets of items in large databases[C]//Proceedings of the 1993 ACM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Washington,DC:ACM Press New York,1993:207-216.
  [5] Sabbagh MN. Drug development for Alzheimer’s disease:W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are we headed?[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harmacotherapy,2009,7(3):167-185.
  [6] 方锐,胡镜清,葛金文,等.阿尔茨海默病社区中医适宜干预技术及其应用策略[J].世界中医药,2013,8(6):604-609.
  (收稿日期:2013-07-31,编辑:华强)
其他文献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西医;中医教育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0-0099-02  情境教学法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1]。西医八年制的中医学基础学习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及经络学,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此外,西医八年制学生在
期刊
消渴丸循证医学研究从2007年9月开始,纳入了2006年度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糖尿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研究历时3年,观察患者800例,最终证实消渴丸与格列本脲相比,在糖尿病治疗上更安全、更有效。该研究结果已于2013年2月在《PLoS one》上发表。  课题总负责人纪立农教授认为,通过这项研究可见,消渴丸中西医结合,既解决血糖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又解决糖尿病引起的相关症状等问题,是中医和西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补心软脉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麦冬、山萸肉、水蛭、银杏叶、虎杖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红景天苷、马钱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能够检出麦冬、山萸肉、水蛭、银杏叶、虎杖。红景天苷在0.290 2~2.902 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为99.64%(RSD=2.72%),马钱苷在0.083 1~0.831 2 μ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对中药注射剂潜在的类过敏反应进行检测和评价。方法 以C48/80为工具药物,对可能影响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优选最佳试验条件,选用Tween80、内毒素、中华眼镜蛇毒素、天花粉蛋白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进行考察和应用。结果 大鼠皮肤类过敏反应试验方法最佳条件为:采用胰岛素注射器(口径0.33 mm)进
期刊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中药;复杂疾病;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49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103-04  药物承担着防治疾病、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作用,同时,医药产业也已成为社会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药物的发现主要集中于单一靶点的高特异性抑制剂。然而,通过大规模功能基
期刊
关键词:名医经验;武维屏;支气管扩张;病机;辨证论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38  中图分类号:R259.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088-02  武维屏教授是本院呼吸科首席专家、博土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50年,治学严谨,讲究实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
期刊
关键词: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治未病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01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01-02  中医预防保健是指在中医“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方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指在固定场所由专业人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等药物体外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考察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在室温下配伍后物理外观、pH值、微粒的变化。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溶液两药或多药配伍后外观澄明、pH值无明显变化,但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后0.5 h出现少量絮状悬浮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黑逍遥散对东莨菪碱致痴呆小鼠模型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黑逍遥散组、逍遥散组、精简方组,每组10只。采用氢溴酸东莨菪碱腹腔注射诱发小鼠记忆障碍建立模型,各药物组每日给予相应的原药材水煎液2.314 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10 d。给药后第6、8日采用水迷宫法、跳台法及避暗法进行行为学
期刊
摘要:目的 研制中医脾系问诊信息规范化采集系统,探讨计算机技术对中医问诊数据规范化管理的实用性与可行性。方法 基于中医脾系问诊量表,结合中医临床诊疗习惯,研制中医脾系问诊信息采集系统。系统界面采用B/S架构,借助计算机编程语言来实现数据的采集、储存、查询、导出和打印等功能,并通过调用正确的算法程序对目标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此采集软件已初步实现脾系疾病中以问诊为主的四诊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储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