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大课间,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khdnfoihsdflwd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精神,莞城实验小学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习卫生工作条例》和2007年“中央七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开展“体育艺术2 1项目”工作的精神,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对加强大课间活动的指示精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创建融“体、德、艺、趣”于一体的民族传统大课间,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民族;传统大课间;体育锻炼
  莞城实验小学以“求真纳新”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把大课间作为德育管理的一项重要抓手,提高学生精神面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自2008年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逐步明晰大课间活动的定位——民族传统特色,即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大课间活动中,营造更为浓厚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感受和锻炼,做到全员参与,融“体、德、艺、趣”于一体,让师生在大课间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体育活动的无穷乐趣。
  一、切实落实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有保证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以让全体师生拥有强健的体魄为起点,学校每天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提升体质,享受成功,健康成长。
  1.立足校本,因地制宜
  根据本校场地、器材、师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民族特色发展形成本校大课间资源,进而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文化的建设。
  2.科学设计,安全至上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运动负荷的变化规律,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大课间的内容。严格器材管理,落实安全职责,让安全制度成为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3.明确目的,达成共识
  多形式学习,转变观念,达成共识。明确大课间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大课间活动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4.与时俱进,讲究实效
  充分借助专家引领,结合本校各科组老师集体智慧,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论证、创新、升级,保证本校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二、民族传统大课间,引导学生锻炼有载体
  我校大课间活動集“体、德、艺、趣”于一体,既满足学生身体发育需要,增强体质,有效提升精气神,又让学生在充满童真童趣的活动中增强集体凝聚力及爱国精神。
  1.主线鲜明,民族传统显内涵
  我校大课间活动以民族传统项目为主线,根据本校场地、器材、师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设计为大课间活动内容,在激昂的陕北腰鼓、欢快的黎族竹竿舞、轻松的跳橡筋、极富韵律的跑操等项目中融入民族传统元素,层层递进,合理安排,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提高水平和彰显个性的舞台,把趣味、娱乐、竞争、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强体质,还表现出积极进取、勇敢自信、公平竞争、团结友爱的精神,有效促进了学校德育管理质量的提升,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载体。
  2.内容丰富,形式创新显特色
  为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满足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对体育运动需要的同时,照顾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每年拓展活动内容,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满足学生渴望运动的心理,设置腰鼓、竹竿舞、跳橡筋、毽球、跑操、徒手操、垫子操、放松操等。长期以来,体育活动学生参与面达100%,学生身体锻炼效果明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有效落实。
  3.体艺双馨,综合素质显提升
  为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舞蹈的兴趣,通过音乐、美术与体育的有效整合,创设整套大课间的音乐及艺术造型,让学生在民族传统项目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美,学生不仅获得体育锻炼,还提高了审美素质,在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综合素质有效提高。
  4.多方保障,管理有序显活力
  为使大课间活动开展得有效、有序、安全、有趣,制定出具体详细的“大课间活动方案”,建立“组织、时间、制度、人力、物力、安全、器材”五项保障体系。
  学校明确领导小组及教师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制定《莞城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制度》,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每天上午9:55-10:25坚持开展室内外大课间活动,每天设置不同内容。学校划定各年级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及体育老师跟班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大课间活动器材由学校购置,由各班学生自行保管,并严格器材管理,落实安全职责。
  三、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途径
  除扎实落实体育课程,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文件要求,每天下午组织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进行体育活动,有效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1.增强体质,大课间活动开展有价值
  第一,增强学生体质。自实施民族传统大课间活动以来,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不断增强,效果显著,优秀率从2012年到2015年提升了2.64%,而不及格率逐年下降。可见,开展民族大课间活动对提高学生体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提高体育成绩。我校民族传统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合理安排,腰鼓舞、竹竿舞、橡筋及跑操有机融合,体现同学们活泼好动,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数据显示学生的柔韧、耐力、速度各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明显提高。
  2.提升素质,大课间活动开展有意义
  第一,学生素质的提升。我校民族传统大课间活动通过艺术与体育的有效整合,创设整套大课间的音乐及艺术造型,让学生在民族传统项目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美,学生不仅获得体育锻炼,还提高了审美素质及艺术素养,在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综合素质有效提高。
  第二,提高师生“精气神”。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强体质,还表现出积极进取、勇敢自信、公平竞争、团结友爱的精神,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精神面貌得到有效提高。
  四、学校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促进了学校德育管理质量的提升
  体育大课间活动既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也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真正成为了学生强身健体的多彩舞台和放飞身心的快乐驿站。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项体育竞赛中屡获佳绩。多年获东莞市游泳冠军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获得“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游泳)”称号。此外,学校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体育运动队在莞城各项体育竞赛中,多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我校大课间活动案例实施以来,广东省教育厅的领导和专家组多次组织广东省各地级市的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代表来我校观摩,并对我校大课间表示高度赞赏。从另一意义上说,以民族传统为主线的大课间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校德育管理质量的提升,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载体。
其他文献
【摘要】在农村教育中,由于家庭教育和监管的缺位,部分中学生已建立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了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班主任便可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提升。本文就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途径和方法展开了论述,提出了集中措施。  【关键词】班级管理;途径;方法  一、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管理途径  1.活动管理途径  在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微粒观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化学观念,学生通常能够较快掌握对物质性质和规律的认识,但对于微观粒子的了解却存在一定的困难性。培养学生的微粒观,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宏微观,并且能够加强学生对微观知识的理解,为其之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情景导学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为学生构建可感性的教学环境,微观模拟图是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形象性转化。因此,应积极引入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合理运用
【摘要】就幼儿园舞蹈教育而言,舞蹈教育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特征、认知水平和教育目标而对舞蹈艺术加以重新编排、改造而进行的一种学科教育。但是,当前幼儿园舞蹈教育却存在着随意化、成人化的特点。拉班舞谱作为舞蹈领域最为经典的理论之一,以舞蹈艺术为基本的理念,以人体的运动和生理特性为依据,对于舞蹈的动作、肢体等进行了分解,是学习舞蹈的重要经典舞谱理论,而且对于幼儿园的舞蹈教育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主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这一概念是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及大脑基金会主席托尼·博赞(Tony Buzan)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次提出的。托尼·博赞指出,放射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思维导图利用图形、色彩、代码等将思维和知识图像化的技巧,帮助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效果。  随着思维导图的功能在中国教学领域得到关注和认可,近几年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关于思维导图的教学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品读课文的能力,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使学生不仅能够会读课文,还能读懂课文,细品作者所要表达的各种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本文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探讨了如何通过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品读文本能力,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
良好的師生关系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一种互相促进又互相矛盾的双重关系,当这种关系良好相处时,表现出来就是互相促进。当这种关系相互抵触、尖锐相对时表现出来就是矛盾。因此,师生关系的建设与学校教育性质和教师主观能动性也是有关系的。在山区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来,在师生关系的建设工作中,笔者有特别深刻的感受和体会。那么,在山
【摘要】2020年春节至今,我们都经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超长“寒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我们没有恐慌,没有措手不及。举国上下都奋力与疫情抗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新时代下,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作为教师,应该怎样为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应该有怎样的情怀呢?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情怀  一、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有专业、担当、奉献的职业情怀  新型冠状病毒迅猛如兽,
【摘要】快乐作文,需要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快乐的写作过程。教师需运用智慧引导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喜欢上作文课。  【关键词】乐学;乐写;乐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学生畏惧写作”“教师教作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和经历较浅,不少学生的作文是“作”出来的:有通过开启臆想模式去编的,有找来范文临急抱佛脚硬套的,也有打开平板电脑点击“作业帮”现抄的……笔者认为,破解学生作文“找不到切入点”“无内容可写”“写不出神韵”关键在于引导共情力在写作中的运用,通过共情引导学生把不熟悉的东西变成熟悉的经历。本文,笔者通过移情经历舒真情,投情细节升主题,神入范文评美文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言技能 “写”的二级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标点符号;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单的语句。小学阶段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写作,人教版PEP系列教材的编排也体现了这一点。  人教社马剑辉老师曾在《小学英语读写教学研究》讲座中指出小学阶段写作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机械书写阶段(认读字母、区分字母、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