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总设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存在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力度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探讨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新模式,包括“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教、学、做三维立体”等。这些教学模式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特殊类型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目标主要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有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后达到既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胜任现代化生产技术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应具备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而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主要途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则是有效实施实践教学,保证其教学质量的重要的手段。
一、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方案尚待完善
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服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实际。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线技能型人才缺乏的状况。但是高等职业教育所供给的人才总量,尤其是质量与社会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距离较大,很重要的原因是高等职业教育还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特点、特长、类型等的需要,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对社会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缺乏足够的了解,习惯于到同类高校相关专业进行调研,而到企事业单位调研的相对较少;在课程设置和开发上,没有足够地重视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课程体系大多参照普通本科相关专业进行适当压缩;课程内容上,与社会和企业当前需要相差较大,使用的教材也大都是普通高教内容的简化或移位,没有足够的更新创新,不少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做法与用人单位联系、结合不够紧密,仍采用传统的普通本科的方式方法较多;教学方法上仍习惯于课堂讲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适应高职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发展较缓慢。
(二)实践教学管理力度尚待加强
实践教学管理主要是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并付诸实施的一系列活动。实践教学管理一般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实践教学涉及的关系比较多,受教学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较大。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实践教学计划内容空洞、可行性差等问题。由于受校内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硬件条件的限制,校外实习单位没有保障、变化大和单位条件的不足等限制,加之用于学生实习和实践的经费也较少,实践教学计划的弹性较大,其直接引发的后果,就是组织工作不到位。每次组织学生实习,往往是现联系实习单位,现安排带队教师,现确定实习计划。还有,学生校外实习一部分是学校组织,并由老师带队,一部分是学生自己找,处于无学校管理、无学校老师带队状态。
分散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校外实习的学生。有的单位重视、负责,给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而有的单位管理较松散,就靠学生自己去悟。这样同一期学生实习结束时就出现较大差异,甚至表现一般的学生还会影响就业,校、企结合极不稳定。许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相应的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措施相对缺乏。
二、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依据及内容
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实践。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对实践教学管理进行研究,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好办法引入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实现资源约束下的最优选择,构建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可分为制定管理文件、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等三部分。
管理文件的制定是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前提。教学管理文件是按照教学管理目标的要求制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管理办法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一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发展变化为讯号,努力将市场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融入到高职教育教学的方案中去。
首先,应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坚持产学结合,明确提出每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具体安排、要求和可操作的考核方法与标准,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不搞一刀切。要紧密结合理论教学,精心设计好它与实践教学的接口,制订出专业实践能力训练计划。这是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特色。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求把相应岗位技能培养与考核纳入教学计划,坚持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实践性。具体的教学方法,一是互动性,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参与动手,亲自操作,重视学生的参与;二是根据专业实际,合理地确定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比例,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三是要把教学与学生就业、创业紧密结合,更加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获得就业的本领。总之,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即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教学过程管理是为了完成实践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各项内容而设计和维持的一种组织结构,包括相关人员的各自职责和相互关系。指导教师是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最基层管理者,实践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按计划执行的过程,指导教师是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因素,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方案可有效地判断教学价值。判断教学价值是以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规格为准绳的。教学评估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目标及自身价值的判断的系统调查,是检查教学结果和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通过看、听、问、查、测等方法,系统地搜集信息,实现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
三、构建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改革创新,建立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其教学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位一体素质结构的全面提高。要使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受企业欢迎,必须在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上做出重大改革与创新,突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动态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具体体现为:
1.“订单式”教育模式。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职业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订单培养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形式,弥补了学校所教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课程作为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的载体,则是实现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2.“工学交替制”培养人才模式。就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习和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过程。为使学生有更多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工作流程,学校与企业签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协议,并共同制订了养方案。在教学组织上采取了分段式教学,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模块课程,第二、三学年学习专业模块课程,实行工学交替制,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合作企业为该专业学生留出一部分工学交替工作岗位,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
3.“三维立体”式教学模式。实行以能力为中心、以满足职业岗位群需要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相结合的“三维立体”式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要能看、能摸、能操作,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的方针,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密切结合在一起,学生所学习的理论和掌握的技能融为一体。
上述三种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目前在运用中还有许多问题待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
(二)为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运行创造条件
首先,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谓“双师型”,有两层含义:一是从教师队伍构成来说,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专业技能教学的。从教师个体来说,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逐步向讲师-工程师、讲师一技师(高级工)等复合方向发展。职业教育能否办得好,关键仍然在于教师队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核心目标。
其次,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由于投入不足,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难以保证实习效果。同时,加强与企业联系和合作,采用各种方式建立、健全和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讨建设企校、工学结合的新模式,力争把实践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实践教学完全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
[参考文献]
[1]石建,李仁山.高职企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2]陈烈强.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00,(1).
[3]韩承江.高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06(2)
(作者单位: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南校区)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特殊类型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目标主要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有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后达到既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胜任现代化生产技术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应具备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而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主要途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则是有效实施实践教学,保证其教学质量的重要的手段。
一、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方案尚待完善
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服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实际。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线技能型人才缺乏的状况。但是高等职业教育所供给的人才总量,尤其是质量与社会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距离较大,很重要的原因是高等职业教育还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特点、特长、类型等的需要,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对社会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缺乏足够的了解,习惯于到同类高校相关专业进行调研,而到企事业单位调研的相对较少;在课程设置和开发上,没有足够地重视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课程体系大多参照普通本科相关专业进行适当压缩;课程内容上,与社会和企业当前需要相差较大,使用的教材也大都是普通高教内容的简化或移位,没有足够的更新创新,不少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做法与用人单位联系、结合不够紧密,仍采用传统的普通本科的方式方法较多;教学方法上仍习惯于课堂讲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适应高职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发展较缓慢。
(二)实践教学管理力度尚待加强
实践教学管理主要是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并付诸实施的一系列活动。实践教学管理一般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实践教学涉及的关系比较多,受教学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较大。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实践教学计划内容空洞、可行性差等问题。由于受校内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硬件条件的限制,校外实习单位没有保障、变化大和单位条件的不足等限制,加之用于学生实习和实践的经费也较少,实践教学计划的弹性较大,其直接引发的后果,就是组织工作不到位。每次组织学生实习,往往是现联系实习单位,现安排带队教师,现确定实习计划。还有,学生校外实习一部分是学校组织,并由老师带队,一部分是学生自己找,处于无学校管理、无学校老师带队状态。
分散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校外实习的学生。有的单位重视、负责,给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而有的单位管理较松散,就靠学生自己去悟。这样同一期学生实习结束时就出现较大差异,甚至表现一般的学生还会影响就业,校、企结合极不稳定。许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相应的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措施相对缺乏。
二、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依据及内容
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实践。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对实践教学管理进行研究,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好办法引入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实现资源约束下的最优选择,构建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可分为制定管理文件、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等三部分。
管理文件的制定是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前提。教学管理文件是按照教学管理目标的要求制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管理办法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一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发展变化为讯号,努力将市场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融入到高职教育教学的方案中去。
首先,应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坚持产学结合,明确提出每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具体安排、要求和可操作的考核方法与标准,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不搞一刀切。要紧密结合理论教学,精心设计好它与实践教学的接口,制订出专业实践能力训练计划。这是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特色。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求把相应岗位技能培养与考核纳入教学计划,坚持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实践性。具体的教学方法,一是互动性,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参与动手,亲自操作,重视学生的参与;二是根据专业实际,合理地确定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比例,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三是要把教学与学生就业、创业紧密结合,更加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获得就业的本领。总之,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即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教学过程管理是为了完成实践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各项内容而设计和维持的一种组织结构,包括相关人员的各自职责和相互关系。指导教师是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最基层管理者,实践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按计划执行的过程,指导教师是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因素,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方案可有效地判断教学价值。判断教学价值是以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规格为准绳的。教学评估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目标及自身价值的判断的系统调查,是检查教学结果和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通过看、听、问、查、测等方法,系统地搜集信息,实现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
三、构建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改革创新,建立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其教学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位一体素质结构的全面提高。要使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受企业欢迎,必须在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上做出重大改革与创新,突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动态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具体体现为:
1.“订单式”教育模式。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职业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订单培养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形式,弥补了学校所教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课程作为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的载体,则是实现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2.“工学交替制”培养人才模式。就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习和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过程。为使学生有更多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工作流程,学校与企业签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协议,并共同制订了养方案。在教学组织上采取了分段式教学,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模块课程,第二、三学年学习专业模块课程,实行工学交替制,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合作企业为该专业学生留出一部分工学交替工作岗位,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
3.“三维立体”式教学模式。实行以能力为中心、以满足职业岗位群需要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相结合的“三维立体”式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要能看、能摸、能操作,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的方针,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密切结合在一起,学生所学习的理论和掌握的技能融为一体。
上述三种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目前在运用中还有许多问题待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
(二)为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运行创造条件
首先,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谓“双师型”,有两层含义:一是从教师队伍构成来说,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专业技能教学的。从教师个体来说,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逐步向讲师-工程师、讲师一技师(高级工)等复合方向发展。职业教育能否办得好,关键仍然在于教师队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核心目标。
其次,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由于投入不足,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难以保证实习效果。同时,加强与企业联系和合作,采用各种方式建立、健全和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讨建设企校、工学结合的新模式,力争把实践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实践教学完全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
[参考文献]
[1]石建,李仁山.高职企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2]陈烈强.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00,(1).
[3]韩承江.高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06(2)
(作者单位: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