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金钥匙” 智开科学门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拉弗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在教学中,讲究问题艺术,是各学科都要注意的问题,而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学科,尤其应注重问题的艺术。这是因为:
  1、这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历史的成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能“经世致用”、“彰往而知来”。若是简单化、形式化的课堂问题,则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成长的总体脉络,多角度、深层次地考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揭示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和内在联系,揭示历史成长的规律。同时,历史教学的功能,诸如思想道德教育,借鉴启发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等,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2、它适应现代化教育成长的需要
  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精英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其思维方法的现代化。要实现上述目的,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办法,采取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智能的一种教学办法。而精心设计问题艺术,正是多维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3、它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成长,并且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他们不仅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他们富于想象,以致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或者乐于去尝试一些新的办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置学生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不断点拨、引导的主导地位。在授课中不时出现发人深思的问号,能够打开一扇扇闭锁着的心扉,将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处于一种和谐的资讯交流之中,这正是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最佳心理基础。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
  在教学中如何开展艺术性的问题呢?这就规定教师必须按教学规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一样层次的教学对象,设计不一样思路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或经教师的点拨引导,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笔者在这地方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现从下列诸方面摭谈。
  1、求异设问,变中求新
  同一问题,可从不一样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一样,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可提出问题:“美国内战爆发的缘故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思?”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若一反常规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成长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成长的又一障碍?”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又起到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作用。
  2、浅处深问,静中得疑
  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若我们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北伐”这一内容似乎极易掌握:既知道北伐的目的、对象,又清楚北伐的经过、结果。从现象上看,仿佛“无疑”。若及时设问“南京政府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则完全不一样,这如何理解”、“既然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什么日军还要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和济南惨案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其思维。笔者趁势对其引导,从而使他们排除了疑点,深化了知识。
  3、故设障碍,诱导思维
  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问题时,可故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例如:在讲授完“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后,可如下设问:“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这该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而我们已学过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他们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的改革,对我们今日的改革有何启示?”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4、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这时问题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例如:围绕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运动高涨”这一史实,笔者提出了一连串问题:①“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包括哪些重大事件?其高潮是什么?”②“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缘故是什么?”③“你对‘高涨’两字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能用其他词,诸如‘爆发’、‘形成’等来代替它吗?”④“为什么说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成为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这样,经四步设问,加上教者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很快就得出有关结论,因而这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5、迂回设问,退中求进
  有些历史问题较复杂,让学生正面回答,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问的办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如:讲述完“西安事变”后,若设计这样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初步建立的”,则学生回答的效果定不理想。可对问题方法稍作下变通,设计若干个小问题: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是在哪一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③“1935年党的瓦窑堡会议制定了什么方针?”④“一二·九运动爆发标志着什么?”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大历史意义?”通过设问,经学生归纳、分析、综合,其思维顺利地越过障碍,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所包含的知识要素。
  6、创设矛盾,激起波澜
  针对某些特殊的历史问题,可通过问题的方法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因此,若能在问题中直接引起对立意见,则其激疑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讲完“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后,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亚非文明古国不处在大河流域这个有利的位置,那么,这些地区能不能成为文明古国?”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不一样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如果这些地区不处在大河流域,就缺少了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生产就得不到良好的成长,也就不可能成为文明古国。”而有的同学认为:“优越的地理环境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古代埃及等国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没有当时统治阶级的励精图治,那么,即使地理环境再优越,上述地区也成不了文明古国。”也有少数学生持这样的观点:“只有生产力成长了,才能对自然条件更好地利用。大河流域——优越的地理环境,也要靠人来改造的,否则就根本谈不上优越,说不定还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灾难。”通过设问,激起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在争论中形成统一,在矛盾中获得了真理——地理环境虽是社会成长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它不能成为社会成长的决定因素。
  善教者,必善问。讲究课堂问题艺术是每个优秀历史教师的必备技能。但是,在具体运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问题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受到激励,感到振奋,真正做到“善学,师逸而功倍”。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空
  问题的目的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设问应注意启发性,要创设“愤”、“悱”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其产生巨大的学习内驱力,并做到“因材施教”。
  3、在操作上注意办法的多样性
  在实践中,可运用小组讨论、质疑答疑等方法,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注意教法与学法的协调,变教学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问题这把“金钥匙”。
其他文献
阅读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在课文教学这一环节,要充分利用课文这一语言载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对课文中的长句、难句进行详细的讲解。长句、难句中往往包含较多的从句和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是理解中的难点,学生对这些句子往往是囫囵吞枣,甚至理解错误。我结合语法教学,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对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现在外语教学过多强调技能培养,而忽视中华文化教育的现状,从学生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素质两方面强调了加强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国内外形式、学生和教师三方面提出了具体做法。  【关键词】外语教学 加强 中华 文化教育    l988年1月.在巴黎举行了一次有当代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参加的会议,会上发表了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的中
期刊
一、课堂英语化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第一节课起,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急用的几句:He
期刊
【摘要】数学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本文就数学活动课教学与学科课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出分析,并提出新课程下数学教师应从观念到实践都应将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和其它数学活动作出界定,以保证活动课本身的结构性和体系化,保证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课程计划 直观性教学 数学活动课 数学课外活动    为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各地把开设中学
期刊
我们在训练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批阅量太大的困难。粗略批阅会阻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详细批阅则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我从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巧批书面表达,提高写作能力”的路子。  一、收批  收批,即将学生的书面表达收上来,逐一批阅。收批包括详批和略批两种。详批时改出学生书面表达中的词汇、句法、章法中的错误,小至单词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大至时态、语态、句子结构上的错误
期刊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
期刊
笔耕人生,可谓桃李芬芳。教书多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可心中总觉得有什么没有完成。想来想去,原来是想把多年来的教学体验总结出来和大家共勉。    一、爱是联系师生情谊的红丝带    我不仅上高中的物理课,而且还任了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一直贯穿着爱的教育,特别是当我看了《魏书生当班主任》一书后,更觉得爱是联系师生的红丝带,可以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爱在教育活动中是具有伟大力量的。它
期刊
【摘要】为了推进、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创新理论,《语文标准》对写作提出了新的基本理念:“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本文对在此理念下如何开展作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真实 个性 有创意    按照《语文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把口语交际与笔下生花(写作)相结合,使学生在表达自我认识的同时,也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更加清楚地认
期刊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对大量物理事实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概括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目标定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课程的基本理论之一:“注重科学探究,提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此,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教程中,学生兴趣培养和能力提高有待于我们去探讨。    一、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物理情景,教学生学会提高    提出问题前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但是,应该指出: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