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妊娠;脊髓外硬膜下肿瘤;护理
妊娠合并脊髓外硬膜下肿瘤是在怀孕期间出现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出现病理反射、行走不稳等,一旦确诊,手术切除肿瘤是髓外硬膜下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1],其护理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
患者31岁,孕33周,出现双下肢乏力1月余,加重1周;体检:双下肢肌力Ⅲ+级[2],剑突以下平面双侧针刺觉对称减退,双下肢膝反射(+++),双侧Babinski征(+);胸椎MRI示:T6椎体水平以右侧椎间孔为中心的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可能大,临近脊髓受压左侧变细;B超示:胎儿正常。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后在全麻下行“椎管内哑铃型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弥可保等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予听胎心音、数胎动、抑制宫缩等护理。术后病理为:神经鞘瘤。术后12天患者双下肢感觉恢复正常,双下肢肌力Ⅴ级,胸部以下感觉明显较前好转,胎心胎动正常遂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手术对于胎儿影响的恐惧焦虑心理,耐心解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术后该病可彻底治愈,及时将患者病情及胎儿的发育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并随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加强沟通,从而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2.1.2 术前训练 患者由于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术前2~3天需指导患者正确地床上大小便的姿势,防止术后便秘;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方法,以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轴线翻身的意义及方法。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术后连续六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及时发现异常;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患者清醒后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等。
2.2.2 胎动与胎心音的观察 术后患者更应该注意胎心与胎动的情况,每小时听胎心一次,同时注意阴道有无出血及腹痛情况;每4小时监测胎儿的胎动情况,指导患者每次监测胎动时取左侧卧位,将双手置于腹部,感觉胎儿在宫内的活动,计数1h,正常为≥3次/h[3];每2周进行B超监测,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
2.2.3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需卧床10~13天,卧位以平卧与侧卧相交替,侧卧位时以左侧卧位为宜,左侧卧位可减轻妊娠子宫对主动脉、髂动脉的压迫[4],保证胎盘的血液灌注量;翻身时需协助患者采取轴线翻身法,以避免脊柱扭转引发脊髓损伤。
2.2.4 呼吸道护理 患者由于全麻气管插管的刺激和术中麻醉药物的肌松作用,使术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加,另外由于患者惧怕伤口疼痛,不敢用力咳嗽、咳痰,加之患者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应定时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咳嗽,咳嗽时可用手按压患者的两侧胸廓,以此减轻胸壁震动带来的伤口疼痛。
2.2.5 泌尿道护理 由于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所以术后留置导尿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另外妊娠期由于宫颈腺体分泌增多,使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加,故需做好患者导尿管的护理。每日两次用碘尔康棉球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会阴部有分泌物时随时清洗,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妥善固定,其高度不可超过耻骨联合水平,防止发生逆行感染;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鼓励患者多饮水。
2.2.6 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是母体康复和胎儿生长发育的保证,妊娠时营养素的提供要比一般手术患者更多一些,同时由于长时间卧床活动减少、排便方式的改变以及妊娠期黄体产生的大量孕激素使肠道平滑肌张力减低,活动减弱,粪便在肠中积留时间过长,水分逐步被吸收,使大便干结而致便秘。所以在饮食上应指导患者多进食一些高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高纤维素的食物,不但保证各类营养素的摄入,还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2.7 功能锻炼 应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恢复,预防肢体挛缩、畸形和肌肉萎缩。术后第2天,即可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先是揉捏、按摩局部肌肉,然后作上下肢的轻度伸展运动,每天3次,每次5~10 min,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和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 小结
妊娠合并脊髓外硬膜下肿瘤如无禁忌症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本病例未因手术刺激而引起生产,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目前该孕妇伤口已拆线,愈合良好。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
参 考 文 献:
[1] 周强等.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与临床效果.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2009,17(7):485-487.
[2] 李梦樱.主编.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10,18
[3] 孙开琳.胎动计数应用于妊娠期自我监护的临床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3):61-62.
[4] 黄亚军.合理卧位对中、晚期孕妇及胎儿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 2009,17(5):119.
妊娠合并脊髓外硬膜下肿瘤是在怀孕期间出现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出现病理反射、行走不稳等,一旦确诊,手术切除肿瘤是髓外硬膜下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1],其护理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
患者31岁,孕33周,出现双下肢乏力1月余,加重1周;体检:双下肢肌力Ⅲ+级[2],剑突以下平面双侧针刺觉对称减退,双下肢膝反射(+++),双侧Babinski征(+);胸椎MRI示:T6椎体水平以右侧椎间孔为中心的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可能大,临近脊髓受压左侧变细;B超示:胎儿正常。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后在全麻下行“椎管内哑铃型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弥可保等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予听胎心音、数胎动、抑制宫缩等护理。术后病理为:神经鞘瘤。术后12天患者双下肢感觉恢复正常,双下肢肌力Ⅴ级,胸部以下感觉明显较前好转,胎心胎动正常遂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手术对于胎儿影响的恐惧焦虑心理,耐心解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术后该病可彻底治愈,及时将患者病情及胎儿的发育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并随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加强沟通,从而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2.1.2 术前训练 患者由于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术前2~3天需指导患者正确地床上大小便的姿势,防止术后便秘;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方法,以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轴线翻身的意义及方法。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术后连续六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及时发现异常;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患者清醒后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等。
2.2.2 胎动与胎心音的观察 术后患者更应该注意胎心与胎动的情况,每小时听胎心一次,同时注意阴道有无出血及腹痛情况;每4小时监测胎儿的胎动情况,指导患者每次监测胎动时取左侧卧位,将双手置于腹部,感觉胎儿在宫内的活动,计数1h,正常为≥3次/h[3];每2周进行B超监测,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
2.2.3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需卧床10~13天,卧位以平卧与侧卧相交替,侧卧位时以左侧卧位为宜,左侧卧位可减轻妊娠子宫对主动脉、髂动脉的压迫[4],保证胎盘的血液灌注量;翻身时需协助患者采取轴线翻身法,以避免脊柱扭转引发脊髓损伤。
2.2.4 呼吸道护理 患者由于全麻气管插管的刺激和术中麻醉药物的肌松作用,使术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加,另外由于患者惧怕伤口疼痛,不敢用力咳嗽、咳痰,加之患者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应定时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咳嗽,咳嗽时可用手按压患者的两侧胸廓,以此减轻胸壁震动带来的伤口疼痛。
2.2.5 泌尿道护理 由于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所以术后留置导尿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另外妊娠期由于宫颈腺体分泌增多,使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加,故需做好患者导尿管的护理。每日两次用碘尔康棉球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会阴部有分泌物时随时清洗,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妥善固定,其高度不可超过耻骨联合水平,防止发生逆行感染;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鼓励患者多饮水。
2.2.6 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是母体康复和胎儿生长发育的保证,妊娠时营养素的提供要比一般手术患者更多一些,同时由于长时间卧床活动减少、排便方式的改变以及妊娠期黄体产生的大量孕激素使肠道平滑肌张力减低,活动减弱,粪便在肠中积留时间过长,水分逐步被吸收,使大便干结而致便秘。所以在饮食上应指导患者多进食一些高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高纤维素的食物,不但保证各类营养素的摄入,还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2.7 功能锻炼 应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恢复,预防肢体挛缩、畸形和肌肉萎缩。术后第2天,即可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先是揉捏、按摩局部肌肉,然后作上下肢的轻度伸展运动,每天3次,每次5~10 min,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和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 小结
妊娠合并脊髓外硬膜下肿瘤如无禁忌症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本病例未因手术刺激而引起生产,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目前该孕妇伤口已拆线,愈合良好。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
参 考 文 献:
[1] 周强等.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与临床效果.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2009,17(7):485-487.
[2] 李梦樱.主编.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10,18
[3] 孙开琳.胎动计数应用于妊娠期自我监护的临床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3):61-62.
[4] 黄亚军.合理卧位对中、晚期孕妇及胎儿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 2009,17(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