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痔分段结扎改良术式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来源 :健康忠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js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状痔按其临床分类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痔疾,是内痔或混合痔累及肛管的环周,是痔疮较重时的表现。多见于肛门肌肉松弛的老年人、女性及体弱多病者。当其脱出时肛门处可见环状或梅花状的肿物,所以有“梅花痔”的叫法。发展到后期,痔核脱出肛外,当行走、咳嗽或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还纳,需用手还纳,如脱出嵌顿可致肿痛、糜烂、坏死,后期有的贫血,大便困难,小便不易排完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非常的不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列为肛肠科16种难治病之一,最终需手术治疗。手术处理相对一般的痔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环切术、外剥内扎术、保留齿线术等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难以解决的并发症,如术中术后出血倾向,肛门失禁及环状狭窄,肛周皮瓣缺损畸形,术后复发等时有发生。
  笔者从2001年开始全面的分析了各种传统术式的优缺点,采用并开展了分段结扎改良术式,将其应用于环状内痔、混合痔的手术治疗中。经过十年,700余例病例的临床实际应用,使得术后并发症的问题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
  1 一般资料
  病例总数726例,其中男性432例,女性294例,年龄17-84岁,病史从一周到30余年不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便后脱出,其中248例能自然还纳,其余均需用手还纳,急性脱出嵌顿者265例。
  2 手术步骤
  (1)术前准备、麻醉和体位同常规手术。
  (2)先将痔核牵引,充分暴露,根据痔核分叶分布情况,设计合理的分段计划,于相邻的痔核之间,向齿线方向纵行切开皮肤及粘膜处,用细丝线将皮肤和粘膜对合缝合1-2针,完成分段步骤,目的是将欲结扎的痔体尽量缩小,保留适当的皮肤桥和粘膜桥,使游离的肛管皮桥固定于内括约肌下缘,力求皮桥无张力,肛管覆盖皮肤平整,不使肛管周径缩小,以预防肛门狭窄及术后出血。
  (3)将较大的痔核,一般为母核,即截石位3、7、11点位的原发性内痔或混合痔,按通常的外剥内扎方法进行处理,要求结扎痔蒂的平面略高于子痔。缝扎应在粘膜下层,过浅粘膜易撕裂,过深易伤及肠壁肌层,甚至女性阴道后壁,易导致阴道直肠瘘。
  (4)相邻的较小的子痔采用弧形分段结扎,用弯止血钳呈弧形夹住痔核尽量不使黏膜残留,以防复发,于钳下将外痔皮赘于正常皮肤交界处稍加切开,10号线贯穿缝扎,结扎平面稍低,与母痔不在同一平面,与外剥内扎形成齿状结扎,以避免肛周皮瓣缺损畸形。
  (5)分段结扎完成后,食、中指伸入肛内探测肛门口径,以容纳为度。
  (6)术毕,创缘皮下注入局封长效止痛药物。
  总之,设计分段、外剥內扎及母核与子痔的处理,切口均呈放射状,使痔核下段分离及顶点的连线均呈曲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以保证痔核脱落后创面呈齿状。由于保留了肛管皮桥和粘膜桥,进行齿形分离结扎,这对避免肛门狭窄、肛门松弛、粘膜外翻等后遗症有重要作用。既能将环状痔核彻底处理,又能保持肛管解剖生理功能,术后肛门反射及排便功能恢复良好,有效地解决了临床治疗环状痔中遇到的难题。
  3 结果
  700余例患者绝大部分术后7-12天痔核完全脱落,个别脱垂严重而且痔核较大者,术后5天水肿消退后加强缝扎,愈后良好,病程较前缩短5-7天。随访半年到一年,无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环状痔的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外剥内扎术式为目前常用术式,但其存在术后伤口易水肿,创面愈合慢的缺点,如操作不当,切除组织过多,术后可伴有一定程度的肛门失禁或狭窄。分段结扎改良术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兼顾治疗的彻底性和保护肛门功能,是将传统术式加以改进,细化完善,步骤清晰可靠,操作简单易行,而且愈后良好,手术成功率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术式常见的并发症问题,如术中术后出血倾向,肛门失禁及环状狭窄,肛周皮瓣缺损畸形等,很值得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口腔不良固定修复体对口腔的危害,探讨防治的方法。  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到5月之间有口腔不良修复体患107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患者年龄为18岁到55岁之间,平均年龄32±2.6岁,其中女性患者65例,男性患者42例。对患者要求正确处理口腔卫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修复治疗。  结果:通过临床分析,使用去冠钳对107例患者进行活修复体的拆除取得很好的效果。随后对患者进行2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经纤维胆道镜技术治疗肝外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肝外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6例肝外胆道结石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3例。研究组53例患者给予纤维胆道镜技术治疗;对照组53例患者给予常规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手术后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05年10月~2008年10月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患者29例,无神经损伤症状,不需要椎板切除减压。根据Denis骨折分型爆裂骨折12例,压缩骨折14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21~68岁。术中测量T12和L4水平椎旁肌入路间隙距离并观察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结果 通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自然间隙显露关节和横突非常简便;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钠肽(BNP)变化,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4月-2011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组),肺炎患儿(肺炎组)及本院门诊体检的正常儿童(对照组)入院当日采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心衰组、肺炎组、对照组的脑钠肽水平。结果 心衰组BNP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及对照组,且心衰组心衰期与早期及恢复期之间均有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87例小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3例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50.91±10.81)mL]、手术时间[(53.27±7.68)min]、肠蠕动恢复时间[(14.77±3.10)h]、住院时间[(4.14
期刊
摘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指由于某些过敏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而出现的肾脏改变。紫癜性肾炎系小儿的主要肾炎之一。病程往往迁延。现将该病29例做一临床分析。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88-01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指由于某些过敏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而出现的肾脏改变。紫癜性肾炎系小儿的主要肾炎之
期刊
摘要: 阐明具有肾毒性的中草药种类和临床表现, 从掌握药性、规范使用、加强监测、及时处理4 个方面指出只要合理应用中草药就能发挥其治疗作用, 降低或避免其肾毒性反应。  关键词: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种类;合理使用  中草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西医界对此颇有微词。1993 年比利时医师Vanherw egherm[1]在国际著名杂志 《柳叶刀》上首次提出了中草药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吸氧、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西医治疗,对照组是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周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治疗组
期刊
摘要:以护理质量为中心,以护理人员全员参与为基础,对护理工作进行全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采用PDCA循环法来指导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并对各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护理管理,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保证护理工作的高效、务实的发展。  关键词: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76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辖区内7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对儿童营养进行指导。方法 使用“MB5型多通道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配套试剂,采集儿童手指末梢血进行检测,主要检查钙、铁、锌、铜、镁五个项目。结果 1、微量元素含量异常的发生率为3.85%;2、微量元素的不足或缺乏以及摄入量过多都不利于健康。结论 要综合分析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以及其他表现来指导儿童的营养。  关键词: 微量元素;正常参考值;营养指导  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