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新理念之一是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这其中,数学阅读能力对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一谈及阅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并认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教育的发展,学生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已明显不足。许多学生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中迅速捕捉到有用信息解决问题。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重视学生的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通常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一些难度不大、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可选择其中的一段或一节,照顾到各教学环节对时间的要求,合理安排出学生阅读的时间。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思考,也可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当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阅读指导方法,并根据学生阅读时的情绪,及时进行组织教学,调动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
二、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有学生能够把阅读数学当做一项快乐的活动而主动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体验阅读数学书带来的学习进步,使学生从不想读到愿读,从愿读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乐读情绪?我认为可以从推荐好的课外读物人手。好的课外读物往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古今中外的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过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从中得到了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一生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提供好的课外读物,并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1.咬文嚼字法。数学语言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具有简练、严密、准确而抽象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在阅读时,要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以准确把握结论内涵。例如“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一命题,这里的“在同一平面内”就是结论成立的重要条件,若省略了该条件,这两条直线也可能是异面直线。此外,数学教材体系基本上是从西方移植而来,因此,数学语言不但有汉语的特点,也带上了西方语言的烙印,文字理解有时会有一定阻碍,需要教师及时加以指导。
2.融会贯通法。数学知识往往是紧密联系着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进行数学阅读时,要善于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避免产生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数学学习的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3.相互转化法。数学一般有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形式,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重视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和互译的训练。在平日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语言叙述画图的能力、根据图形写出结论的能力、用符号叙述定理的能力等。另外,更应指导学生将简洁、抽象的数学术语,用自己容易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话来表述;指导学生将数学问题的自然语言,用简洁精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是正确理解题意的前提和基础。
四、加强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众所周知,练习是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合理的思维习惯,领悟一些重要的数学关系、规律和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必要的技能,从而为后续学习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提供支持。同时,恰当的练习还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确定性,提高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易犯的错误考虑进去,设置一个个练习“陷阱”,让学生去辨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数学概念,正确理解知识内涵。
总之,应该把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变成数学教学的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陌生领域施展才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以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一、重视学生的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通常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一些难度不大、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可选择其中的一段或一节,照顾到各教学环节对时间的要求,合理安排出学生阅读的时间。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思考,也可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当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阅读指导方法,并根据学生阅读时的情绪,及时进行组织教学,调动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
二、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有学生能够把阅读数学当做一项快乐的活动而主动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体验阅读数学书带来的学习进步,使学生从不想读到愿读,从愿读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乐读情绪?我认为可以从推荐好的课外读物人手。好的课外读物往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古今中外的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过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从中得到了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一生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提供好的课外读物,并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1.咬文嚼字法。数学语言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具有简练、严密、准确而抽象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在阅读时,要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以准确把握结论内涵。例如“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一命题,这里的“在同一平面内”就是结论成立的重要条件,若省略了该条件,这两条直线也可能是异面直线。此外,数学教材体系基本上是从西方移植而来,因此,数学语言不但有汉语的特点,也带上了西方语言的烙印,文字理解有时会有一定阻碍,需要教师及时加以指导。
2.融会贯通法。数学知识往往是紧密联系着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进行数学阅读时,要善于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避免产生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数学学习的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3.相互转化法。数学一般有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形式,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重视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和互译的训练。在平日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语言叙述画图的能力、根据图形写出结论的能力、用符号叙述定理的能力等。另外,更应指导学生将简洁、抽象的数学术语,用自己容易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话来表述;指导学生将数学问题的自然语言,用简洁精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是正确理解题意的前提和基础。
四、加强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众所周知,练习是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合理的思维习惯,领悟一些重要的数学关系、规律和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必要的技能,从而为后续学习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提供支持。同时,恰当的练习还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确定性,提高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易犯的错误考虑进去,设置一个个练习“陷阱”,让学生去辨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数学概念,正确理解知识内涵。
总之,应该把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变成数学教学的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陌生领域施展才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以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