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略谈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mi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新理念之一是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这其中,数学阅读能力对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一谈及阅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并认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教育的发展,学生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已明显不足。许多学生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中迅速捕捉到有用信息解决问题。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重视学生的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通常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一些难度不大、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可选择其中的一段或一节,照顾到各教学环节对时间的要求,合理安排出学生阅读的时间。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思考,也可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当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阅读指导方法,并根据学生阅读时的情绪,及时进行组织教学,调动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
  二、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有学生能够把阅读数学当做一项快乐的活动而主动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体验阅读数学书带来的学习进步,使学生从不想读到愿读,从愿读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乐读情绪?我认为可以从推荐好的课外读物人手。好的课外读物往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古今中外的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过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从中得到了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一生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提供好的课外读物,并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1.咬文嚼字法。数学语言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具有简练、严密、准确而抽象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在阅读时,要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以准确把握结论内涵。例如“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一命题,这里的“在同一平面内”就是结论成立的重要条件,若省略了该条件,这两条直线也可能是异面直线。此外,数学教材体系基本上是从西方移植而来,因此,数学语言不但有汉语的特点,也带上了西方语言的烙印,文字理解有时会有一定阻碍,需要教师及时加以指导。
  2.融会贯通法。数学知识往往是紧密联系着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进行数学阅读时,要善于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避免产生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数学学习的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3.相互转化法。数学一般有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形式,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重视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和互译的训练。在平日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语言叙述画图的能力、根据图形写出结论的能力、用符号叙述定理的能力等。另外,更应指导学生将简洁、抽象的数学术语,用自己容易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话来表述;指导学生将数学问题的自然语言,用简洁精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是正确理解题意的前提和基础。
  四、加强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众所周知,练习是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合理的思维习惯,领悟一些重要的数学关系、规律和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必要的技能,从而为后续学习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提供支持。同时,恰当的练习还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确定性,提高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易犯的错误考虑进去,设置一个个练习“陷阱”,让学生去辨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数学概念,正确理解知识内涵。
  总之,应该把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变成数学教学的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陌生领域施展才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以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其他文献
目前新课改的浪潮不断冲击着陈旧的教育理论,新的理念和新思想不断涌现,都在以崭新的面目顺应新课改的推进。同时,新课改也赋予了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新含义、新范畴。再次阐明了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目前语文评价与之要求甚远:重甄别,轻发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课内,轻课外;重量评,轻质评;重笔试,轻口试;重知识,轻情感。使评价成为了制约课改的瓶颈。改进和完善语文学
期刊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者在改造学生的世界观实践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思想武器,以从根本上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任务,以正确认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和正确处理三者关系为目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启发、诱导和说服教育,解决学生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现
期刊
“穷则思变”这个老口号提得好,贫穷就要改变思想观念,尝试新的路径,以期走出一条致富的光明大道来。这个口号同样适用于现代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将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彻底颠覆过来,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富有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为主要理念。是的,语文课堂需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给他们的个性插上一双翅膀。  首先,让学生
期刊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小学生数学思维活动中思考方向、思考过程与思考技巧的即时转换的科学性水平的集中反映。思维灵活性的特点是思维起点和过程灵活,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研究和思考问题。但一直以来,很多学生的思维在这方面非常欠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责无旁贷。  一、教学方法方面  (一)提供联想的机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有机会触及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产生顿悟。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就会对体育课感到枯燥无味,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了解学生的兴趣,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选择“合适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合适教育的儿童”,把小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放在首位。并通过一些地方特色的锻炼项目转化学生的锻炼兴趣,使学生喜欢体育。
期刊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唯一的,既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更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得丰富多彩。然而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网络发达,物质文明进步的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多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以及升学和成才教育,或者着重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的教育,而相对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近来年,有关青少年淡漠生命的媒体报道时有所闻,身边青
期刊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分别是从观念入手,让学生想问;从技巧入手,让学生善问;从引导入手,让学生多问。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意识 培养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直是学科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的方向大多集中于问题意识本身的培养,而对于具体某一学科的针对性却不强,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空间。笔
期刊
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或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当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渴望从事某种活动,并在其中获得心里满意感时,就对该事物或该活动有了兴趣。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设计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说明了数学教学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好数学基本知识,是数学思维训练的前提。数学思维训练好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提高,学生就能更好更灵活地掌握新的知识。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函数的观点和形数结合的模型
期刊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问题数学”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问题数学”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上来,构建培养主体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开发人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二是以“问题数学”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