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部《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正式颁布,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也在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在教改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如何实现自身的转变。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 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英语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世界经济、信息、科技的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英语既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又是各个领域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而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与其他各国有越来越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具备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和开放所必需的,这就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纵观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尽管它呈现出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但目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弊端。如果教学仍然停留在现有的模式下,就无法顺应时代的要求,不能为社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教育部颁布《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教司也于同年2月,在全国确立了108所高校进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试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提高了高职院校英语的教学质量。2007年7月,在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正式颁布了《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始终都是推动改革进程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必须以《课程要求》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实现自身的两个转变。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沿用的都是“以教师为主的”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的课程讲解占去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学生则失去了亲身实践习得语言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就应该顺应学生的这种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研究和探索。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任务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引导学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发现精神,帮助他们最终形成知识的自我吸取,自我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学习机制。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将“应试”能力培养转化为“应用”能力培养。
再者,要实现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的转变,并辅之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突出教学的形象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点在于它有利于建立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和接受变得多样化。多媒体课件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为英语教学创设逼真的视听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以及得体的语言材料能够让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有一个科学的认知,而且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真实、地道的语境,有利于学生语言实际能力的提高。而随着学生对多媒体网络的熟知和利用,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大大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对多媒体网络的合理利用并不意味着完全依赖,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把握一个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从而达到其对于课堂教学的科学优化。
《课程要求》中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培养他们的比较意识是极为必要的。首先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掘词汇的文化内涵,比较其异同。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有些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有了新的内涵,而这种词汇意义的扩充和更新本身就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体现。
其次,多媒体网络的使用,也能够拓宽学生对课文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获取的渠道,同时视频、音频或图片等学习资料可以使学生在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中获取一种真实的体验,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而且可以对这种文化的学习有一种更为细微、深入的体会。总之,在现代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将文化比较积极地引入课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引入高职院校课堂,营造多元多方位的文化氛围,必将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巨大贡献。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再加上用人单位对四六级考试成绩的各项限定,使得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出现偏颇,“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课程要求》对于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目标的描述是:“高职院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社会需求和以往经验让广大英语教学者认識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首先应排除影响学生听说水平提高的心理因素,这是提高其听说能力的先决条件。还要各种其他方式扩高职院校生的词汇量,从而增强其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再者,通过形式活泼、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其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任何一门课,说到底就是要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打成一个包裹送给学生,而课堂就是包装,包装越精美学生就越愿意接受。
教学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持有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勇气,同时又必须按规律办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改革的成败取决于各个环节的协调,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的顺利推行不仅取决于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且取决于教学软硬件的建设,考试评估制度的彻底变革,甚至全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吴婷婷.经贸专业英语“快乐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理论与实践[J].云南财经高职院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29-132.
[2]穆宝珠.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初探[J].中国电子商务,2010,(12):207-208.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 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英语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世界经济、信息、科技的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英语既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又是各个领域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而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与其他各国有越来越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具备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和开放所必需的,这就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纵观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尽管它呈现出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但目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弊端。如果教学仍然停留在现有的模式下,就无法顺应时代的要求,不能为社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教育部颁布《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教司也于同年2月,在全国确立了108所高校进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试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提高了高职院校英语的教学质量。2007年7月,在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正式颁布了《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始终都是推动改革进程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必须以《课程要求》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实现自身的两个转变。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沿用的都是“以教师为主的”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的课程讲解占去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学生则失去了亲身实践习得语言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就应该顺应学生的这种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研究和探索。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任务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引导学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发现精神,帮助他们最终形成知识的自我吸取,自我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学习机制。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将“应试”能力培养转化为“应用”能力培养。
再者,要实现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的转变,并辅之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突出教学的形象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点在于它有利于建立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和接受变得多样化。多媒体课件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为英语教学创设逼真的视听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以及得体的语言材料能够让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有一个科学的认知,而且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真实、地道的语境,有利于学生语言实际能力的提高。而随着学生对多媒体网络的熟知和利用,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大大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对多媒体网络的合理利用并不意味着完全依赖,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把握一个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从而达到其对于课堂教学的科学优化。
《课程要求》中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培养他们的比较意识是极为必要的。首先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掘词汇的文化内涵,比较其异同。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有些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有了新的内涵,而这种词汇意义的扩充和更新本身就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体现。
其次,多媒体网络的使用,也能够拓宽学生对课文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获取的渠道,同时视频、音频或图片等学习资料可以使学生在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中获取一种真实的体验,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而且可以对这种文化的学习有一种更为细微、深入的体会。总之,在现代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将文化比较积极地引入课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引入高职院校课堂,营造多元多方位的文化氛围,必将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巨大贡献。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再加上用人单位对四六级考试成绩的各项限定,使得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出现偏颇,“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课程要求》对于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目标的描述是:“高职院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社会需求和以往经验让广大英语教学者认識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首先应排除影响学生听说水平提高的心理因素,这是提高其听说能力的先决条件。还要各种其他方式扩高职院校生的词汇量,从而增强其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再者,通过形式活泼、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其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任何一门课,说到底就是要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打成一个包裹送给学生,而课堂就是包装,包装越精美学生就越愿意接受。
教学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持有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勇气,同时又必须按规律办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改革的成败取决于各个环节的协调,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的顺利推行不仅取决于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且取决于教学软硬件的建设,考试评估制度的彻底变革,甚至全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吴婷婷.经贸专业英语“快乐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理论与实践[J].云南财经高职院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29-132.
[2]穆宝珠.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初探[J].中国电子商务,2010,(12):207-208.